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创新研究
姓名:孙莉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教师:倪志安
20100501
两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创新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孙莉指导教师倪志安教授摘要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超越整个西方哲学的创新性思维方式,理解了实践思维方式,就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本质;把握了实践思维方式,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和精神实质。他是马克思新哲学把握属人存在、理解、诠释和评价一切相关哲学问题的根本思维方式。阐述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的科学内涵和特征,从实践思维方式的主体性,价值性,创新性方面为指导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创新。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有的实践思维方式为指导,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从理念,内容,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使哲学可以真正的称之为智慧之学,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像马克思那样思考。本文共分四个部分,分别对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创新进行了研究和阐述。第一部分:考察了马克思思维方式的转向与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马克思的思维方式经历了黑格尔的思辩思维方式,费尔巴哈的人本思维方式,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才实现了从人本思维方式向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总结了实践思维方式的科学内涵和特征。并以此为根据创新性的提出了实践思维方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指导意义。第二部分:认真地分析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从教学理念的错位,教学内容不能准确地传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意蕴,教学方法背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教学评价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性质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针对性的分析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从教科书方面,教师,以及哲学本身进行分析。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摘要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创新。包括了理念创新,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的尝试性创新。关键词:实践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创新II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AbstractPracticalwaysofthinkingandteachingMarxistphilosophyinnovativeresearchPostgraduate:Sunli7Supervisor:Prof.NiZhi’alZAlianAbstractPracticalthinkingisMarxistphilosophyisbeyondtheWesternphilosophyofinnovativethinking,understandingthepracticalwayofthinking,theunderstandingofMarxistphilosophyofthehi:ghestnature;graspthepracticalwayofthinking,graspofMarxistphilosophyonthefundamentalcharacteristicsofandessence.HeisaMarxistisapersontograspthenewphilosophyofexistence,understanding,interpretationandaevaluationofallthefundamentalphilosophicalquestionsrelatedtowaysofthinking.contentMarxdescribedthepracticeofthinkingofthescientificpracticalmodeofthinkingandfeatures,fromsubjectivity,value,innovationandtheguidanceintermsofteachingMarxistphilosophytoachieveinnovation.ThereattemptstomanyproblemswithMarxistphilosophyatuniversities,thisarticleuniquepracticeofMarxistphilosophyastheguidewayofthinking,SOthataletheteachingofMarxistphilosophyafromtheconcept,content,methodsourandevaluationofcanfouraspectsofteachingtrulycertaindegreeofimprovement.Sothatphilosophystudentslearnasbecalledthescienceofwisdom,SOthatarticleiSdividedintofourparts.namely,practicalMarxthought.ThiswayofthinkingofMarxandMarxistphilosophy,thetraditionalteachingofMarxistphilosophypracticalwayofthinkingandinnovativeteachingandcausesmajorproblems,philosophyhasbeenstudiedMarxistandelaborated.PartI:studyofMarx’Sthinkingandpracticeofturningtheestablishedwayofthinking.Marx’SthinkingwentthroughHegelwayofthinking,Feuerbach’Shumanisticwayofthinking,tothe”ThesesonFeuerbach”,theonlyrealizedthiswayofthinkingfromthepeoplethinkingofchangingoftothePractice.Summedupthepracticalwayofthinkingandcharacteristicsofthescientificwayconnotation.AndteachingofbuildupontheinnovativephilosophyguidingthinkingputforwardpracticalMarxistMarxistsignificance.PartII:carefulreasonsanalysisofthetraditionalteachingofphilosophyandthethemainproblems.Thedislocationfromtheteachingphilosophy,coursecontentCannotbeaccuratelyconveythemeaningofMarxisttheoryofphilosophy,teachingmethodsdeviatedfromtheMarxistphilosophyofnature,teachingevaluationcannotreflectthenatureofMarxistphilosophycoursefouraspectsarediscussedindetail.Andm两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targetedanalysisofthemainproblems.PartIII:analysisoftheexistenceoffromtextbooks,teachers,aswellPartasAbstractMarxistanalysisteachingcauseoftheproblemanalysis,theofphilosophyitselfIV;mainlydiscussesthepracticalwayofthinkingandinnovativeteachingMarxistphilosophy.Includingtheconceptofinnovation,teachingcontent,methods,andevaluationmethodsoftryingtoinnovation.Keywords:practicalthinkingmodeeachingofMarxistphilosophyInnovationⅣ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题目:是鳆星雄垒羞生曼羞是数堑重垂缝煎。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学位论文作者:碣享tl签字日期:加10年≯月汐El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筹)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口保密期限至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止)。孙翻导师签名:气魄沦签字El期:2-olo年9-月2占日签字日期:加匆年牛月矽日西南大学硕+学位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一)关于实践思维方式的研究有关实践思维方式的讨论是伴随着对马克思哲学性质的研究而引发的,或者,二者本质上就是同一问题抑或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学界对实践思维方式还有不同的称谓,如实践论的思维方式、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等,统称之为实践思维方式。目前对实践思维方式的含义及特点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关系说高清海教授在《马克思对“本体思维方式’’的历史性变革》中批评了传统本体论的思维方式之后指出,事物都是处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因此在哲学中就不宜于再去追求唯一的绝对本体,应当以实践的观点从人与物、理性与物质在以人为主导的内在统一和相互作用关系中去看待一切事物和一切问题。孙美堂《从实体思维到实践思维——兼谈对存在的诠释》进一步指出,实践思维是顺着实践能动性和具体历史性进行思维,它不是否定和取代关系思维的另一种思维,而是关系思维的深化和具体化。其特点是突出主体及其实践在“关系’’中的主导地位,把“关系"理解为由主体能动的实践不断澄明的动态系列。2.统一说王晓林在《实践论思维方式的历史魅力》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的思维方式是全面的思维方式,它从对象性与意识性的统一、必然性与自然性的统一、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或者“实证’’和“解释’’的统一中作出自己的结论。李楠明教授《实践哲学是一种新的哲学形态和思维方式》认为,理论始终要面向现实,使理论成为实践的一个环节,成为现实本身的构成要素,因此,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实践哲学思维的本质特征,它源于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从而使哲学成为面向现实社会内在的自我批判意识。郭淑新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转换与思维方式的转型——兼论马克思在哲学领域实现的变革》中认为,马克思所理解的“实践"是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活动统一的现实生活过程,与实践相关联对应的,是知情意的统一。3.批判说欧阳康教授在《论马克思的实践论思维方式及其对新世纪我国哲学发展的意义》中认为,实践论思维方式以对实践和哲学的性质、特点及功能全新理解为出发点,主张从实践的高度来理解人、人的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及其时代特点,要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开展双向批判与双向建构,从而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和批判性本质。4.回归生活说王南阁教授在《回归生活世界意味着什么》中认为,马克思两南大学硕士学何论文文献综述主义哲学思维方式是一种实践哲学思维方式,它将哲学视为属于现实的生活世界,从哲学与现实的关系去理解哲学活动,其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去揭示其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这就意味着回归生活世界是实践思维方式的历史起点。刘放桐教授在《马克思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再论当代哲学走向》中认为,马克思全面、彻底地超越了近代哲学思维方式,建立了以强调社会化的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为特征的现代哲学思维方式,这种实践不是人作为孤立的个体的活动或作为体现人的自然共性的人的“类"的活动,而是一种以社会化了的人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实践哲学。5.活动本性说倪志安教授在《论马克思新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中认为,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新哲学把握属人存在,理解、诠释和评价一切哲学问题的根本思维方式。它是对一切IEt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由之开创了人类哲学思维的新视野、新境界和新时代。把实践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概括为:第一,以主体的实践为思维视角、思维的切入点。第二,以主体的实践为思维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点。第三,以主体实践的内在本性、规律作为理解相关哲学问题的规则、途径和方法。第四,以主体实践规定的属人存在物自身生成、发展的存在逻辑为思维逻辑即实践逻辑。崔秋锁在《.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及其在中国的历史发展》的看法,实践思维方式就是按照人的实践活动本性及其方式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哲学思维方式。他认为,这种思维方式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主体和中心,以人类解放为出发点和目的,坚持正确认识世界和能动改造世界的革命性思维方式,是通过辩证否定的方式进行超越和创新的现实性思维方式。本文主要引用了倪志安教授的对实践思维方式的部分诠释。(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讨论和实践已经进行很多年了,虽然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现状,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改革,首要的问题就是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学理念的问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韩震教授在《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育》中认为哲学和哲学教育的危机应当从哲学和哲学教育自身去找,人们之所以对哲学不感兴趣主要是哲学不能满2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文献综述足社会的需要,跟不上行进的步伐。应该把把理解和记忆的知识型活动变成思维活动。(2)汪信砚教授在《对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反思》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在于人们并没有抓住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视同知识教育和知识传播这样一种有严重缺陷的教学观念。哲学研究本质上属于关于人与世界的关系“应该如何"问题的研究。(3)孙正聿教授在《哲学教学改革之我见》中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它总是“向上的兼容性”、“时代的容涵性"和“逻辑的展开性"的统一。在教学实践中的基本思路是应该是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撞击学生的理论思维,提升学生的理论境界。(4)陈亚军在《哲学的教育与“不可教"》中认为,我们的哲学教育有着本末倒置的错误。一方面,把不可教的思想、智慧当作知识来教,于是有轰炸式的灌输:另一方面,对可教的部分,如激发思想的讨论、训练思维的逻辑,又极大地忽视。(5)刘大椿教授在《当代我国哲学教育的错位》中认为,当代我国哲学教育的诸多问题,根源在于其目标定位的不当。概言之,就是刻意教化而非提高素质,为了走出当前哲学教育的困境,应当对其现实表现和深层原因再加反思,从而走上改变之道。(6)王成光、曹敏在《转变哲学教育观念与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体系》中认为,不正确的哲学教育观念是制约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教育,而是批判性、反思性、创新性的教育。要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吸引力,必须在批判性、反思性、创新性教育观念视野下对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方法、评价方法等进行全面改革,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完整体系。(7)胡海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深层归因及可能的出路》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学受这样三个方面的价值诉求制约: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诉求、哲学学科性的价值诉求、教学论的价值诉求。必然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等同于知识教育、知识传授的问题,必然导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纯信仰主义的,而不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信仰。(8)李艳在《新世纪我们应给学生什么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就是通过过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把社会发3两南大学硕士学付论文文献综述展所要求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内化于大学生的身心,形成个体一种稳定的、基本的、内在的心理素质,实际情况是一是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混同于一般的非哲学学科的教学,二是我们强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价值。(9)江畅教授在《中国公共哲学教育亟需改革》中认为,中国公共哲学教育改革的前提是,不能把哲学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或作为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哲学教育就是哲学教育,它既不是科学教育也不是政治教育。中国公共哲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哲学观念的转变。他们所谈到的教学理念问题可概括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同为知识的传授。都认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教条的知识,但在对教学理念的具体定位各有不同。一种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上人与世界的关系。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内容丰富,涵盖广泛。另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上要教给学生的思维方式。2.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关键仍是教学理念的问题。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的内容,方法。在对教学理念的改革探索中有以下较为成成熟的观点:(1)孙正聿教授在《关于哲学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中认为,哲学教育应当是按照哲学的特性进行教育,使受教育者掌握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的基本方式即哲学方式。(2)熊秀梅教授在《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中认为,哲学教育,应当是按照哲学的特性进行教育。哲学是一种思想活动,是一种通过抽象的理智的概念构造来进行的思想活动。哲学不简单地构成思想,它更是一种反思的思想,哲学教育应当是一种提高思维方式的教育。(3)韩震教授在《关于哲学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中认为,哲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哲学成为哲学。真正的哲学教育者就必须培养自己的批判者,用智慧的乳汁哺育自己思想的掘墓人。(4)元焕芳在《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探讨》中认为,转变教学理念,以符合哲学“爱智"、“启迪智慧的本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应体现时代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应注应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应贴近生活,加强通俗性、大众性教学。(5)倪志安教授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观念的三大转变》中认为我国马4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观念,必须实现由唯物辩证思维方式向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由物质世界观向实践世界观的转变、由彰显世界观向彰显方法论的转变。(6)彭富春教授在《关于哲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中认为,哲学能塑造一个民族的灵魂,激发一个民族的精神的创造力,并使一个民族在全球化的时代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应该强化哲学教学在整个现代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它不是技术教育,也不是政治教育,而是人性教育。以上观点都认为哲学抑或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是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学,认为哲学教学是一种使人智慧、培养思维方式的学科;是关于现实的人,进行人性教育的学科。但是,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思维方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还是实践思维方式?怎样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进行人性教育?本文将试图进一步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5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前言:应提倡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前言:应提倡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应该是一门很有意义的学问和艺术,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应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师多数认为这是一件很棘手、麻烦、枯燥无味的、而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与老师的这种感觉相呼应的是,大学生很少人愿意主动去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只是在考勤和考试通过的压力下,极不情愿但又不得不去学的一件事情。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会遇到很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文化建设方面会面临很多新的难题。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具体的教学中,为什么会面临这样的境况。爱智慧的学问,为什么不被智慧所爱?正如人们所言,这是一个经世致用的时代,行动的时代。社会的转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有关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一直未间断过,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究竟是要教给学生什么进行了激烈的探讨,也存在着很多观点。面对纷繁复杂的现状,我们应该提倡什么样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本文认为,回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来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现状,使智慧之学被智慧所爱。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探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魅力和方法论的功能,更好地把握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以促成大学生能以实践思维方式来理解、把握和分析各式各样的现实问题,使其成为具有哲学头脑、学会哲学思维的人。6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1章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第1章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思维方式,是指一种哲学观察、认识和把握世界及其发展变化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也是其思考、处理和解决人与世界、思维和存在等问题的基本方式和基本原则。哲学思维方式在哲学思维活动、哲学理论体系、哲学观念变革和哲学理论发展中居于首要地位并起决定作用。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1.1.1马克思哲学思维的实践转向在博士论文时期,马克思哲学信念的主要倾向是黑格尔的思辩唯心主义。在哲学思维方式上,传承的是黑格尔的思辨思维方式。虽然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十分强调自我意识,但他却没有把自己限制在自我意识之中,他看重的是自我意识与现实哲学和世界、人和自然的关系,实际上马克思所重视的自我意识,并不是一个要吞并一切的为黑格尔所沾沾自喜的绝对精神,实质上他是以思辨形态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理论表达,是在抽象形态上对人和自然关系的一种把握。在黑格尔理性形而上学统治德国思想界的前提下,青年马克思尚能将哲学与生活世界、自我意识与外在现实结合起来这是难能可贵的,虽然他高估了自我意识的功能但马克思此时的思维方式中已经嵌入了实践的因素。这就为他最终形成实践思维方式彻底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的哲学探索直接继承了这一思想。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一方面,他仍然像黑格尔思辨哲学那样把国家看成理性的体现,但随着它不断的直接接触现实生活,对现实政治、经济问题的探讨,认识到社会上存在着利益对立的等级,国家是为贵族、特权者的私人利益服务的工具,马克思开始了哲学思维的唯物主义转向。另一方面,他为备受屈辱、受压迫和剥削的贫苦群众的利益辩护,为“一无所有的等级"的利益斗争,并开始把立足点转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在这个时期马克思把哲学与时代、实践以至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把真正的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要求哲学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与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的实际相接触并相互作用,不仅要造就世界的哲学,也要造就哲学的世界,强调不仅要发挥哲学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发挥哲学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费尔巴哈对于马克思超越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观及建构唯物主义实践观产生过极为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哲学的深刻影响下,开7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1章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始自觉地批判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并建构自己的唯物主义哲学。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马克思从黑格尔的法哲学人手,批判黑格尔学说与实际生活的脱节和对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颠倒,主张深入于社会的物质生活,立足于市民社会来理解国家关系。在《德法年鉴》期间,马克思已作为一个革命家而进行活动,主张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尤其是注意到了武器的批判的作用。他把宗教解放与政治解放、阶级解放与人类解放结合起来,并为此而诉诸群众、诉诸无产阶级,力图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在这一时期的革命批判与革命实践,为他的科学实践观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1.2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地提出和创立了马克思新哲学即实践的唯物主义的独特思维方式——从实践去理解一切相关哲学问题的思维方式。我们称之为实践思维方式。马克思哲学思维的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是使他能够超越先前的一切1日哲学,包括黑格尔的思辨哲学、费尔巴哈的人本哲学的思维方式的关键。马克思在《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看作是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明确地提出了实践思维方式,即对事物、现实、感性应该当作实践去理解,主要地从主体方面去理解的思维方式,并以此为去思考解决哲学的一系列问题。马克思在《提纲》中以这样一句名言,宣告了自己的新哲学观“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②应当说“马克思的这份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及其所具有的哲学内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1.1.3实践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哲学超越整个西方传统哲学的创新性思维方式。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久不衰的根本所在。而理解和把握了实践思维方式,就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本质,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和精神实质。它是马克思新哲学把握属人存在,理解、诠释和评价一切相关哲学问题的根本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我们亦可从主体性、现实性、价值性进行考察: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54页。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i【j版社1995年第2版,第57页。8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1)主体性马克思的新哲学以主体的实践为思维的根本,把人理解为受实践规定、在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现实的人;把世界理解为受实践规定、在实践活动中生成和发展的主体对象化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人的社会,理解为受实践规定、在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人类社会。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为人类哲学发展开拓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视野、新境界。主体的实践具有十分丰富复杂的内在矛盾本性和规律。人的生存方式、发展方式,及人的本质都是由主体的实践规定的。它是主观性和客观性、主体性和客体性、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真善美的统一等。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自觉地把这些实践的内在本性和规律,内化为实践思维方式。以实践思维方式来思考、把握、理解、评价和解决一切相关的哲学问题。(2)现实性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不是纯粹理论的、而是面向现实生活的,以现实实践活动为基础去思考、解决现实社会,即其“现实的人"的问题的现实性思维。实践思维方式以实践为基础,是一种着眼于现实实践的思维逻辑的展开,着眼于提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从实践去理解现实社会、现实的人,本身就包含着从现实出发的思维性质。从实践出发,就是从现实活动着的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对象化出发。列宁说:“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的本质就在于,主体不满足于已有的现实,总是要把现实变成理想的现实。实践本身就具有直接现实性。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也正是从现实的实践出发,通过对现实的实践关系、现实的人、现实的一切问题的批判性分析而得出科学的思维方式理论。(3)价值性由于“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的活动。人的需要作为实践活动的动力和原因包含在实践之中。实践活动就是把世界变成人所希望的世界,把理想变成现实。因而人类的实践活动中就内在的蕴涵着人的价值性的要求。从现实的实践活动出发,也同样体现着从价值的要求出发。主体的活动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使改变后的世界适合、服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在实践活动中还必须重视人们的目的性的作用,充分体现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作为现实的人,就会对自己的活动的意义进行关切和反思。实践思维方式立足于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也必须对价值进行哲学追问,反思实践活动的意义,并作出合理的评价。正如霍克海默指出的,“人的行动和目的绝非是盲目的必然性的产物,无论科学概念还是生活方式,无论是流行的思维方式还是流行的原则,我们都不应盲目接受,更不能不加批判地仿效"。②①《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3页。②霍克海默:《批判理论》,重庆出版社1989,第243页。9两南大学硕十学f}7:论文第1章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1.2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创新的意义1.2.1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理念创新的意义人类文化已经缺乏了哲理性沉思,进入到了唯科学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理念的知识化倾向,及与“现实的人"相分离的状况。使人们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了不断引发的人文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对哲学教学理念的反思和重构,为哲学课教育提供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成为其时代精神的精华关键在于其实践思维方式。教学理念的更新对教师而言则要回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传统教科书并没有真正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它从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来解释世界,宣扬一种见物不见人的客体化哲学。我们以实践思维方式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理念,就要实现由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向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化,由彰显世界观向彰显方法论的转化;树立“以人为本"。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回归到现实的生活世界,必须实现上述教学理念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实践唯物主义所关注的不仅是认识世界,重要的是改造世界。我们需要以世界观的观点来认识世界,但更需要以马克思的方法论理论来改造世界。例如,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思想轨迹看,它是一种关于现实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理论。它使哲学从对人的抽象理解出发,并把这种理解神圣化的本体,重新回到“现实的人"的发展。实现由主体出发,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作用去解释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因此,只有实现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变,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回归现实生活,完善作为生命个体的人格品德。使学生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自觉地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表达的崇高的价值理想,并自觉地将这一崇高理想作为自己人生的终身追求目标和最高价值取向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门技术,不是使人成为具有某种专业技术性知识的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教人成为人的学问。现实社会的道德性学问的缺失、信仰危机,不是具体的学科可以解决的问题,只能诉求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诉求于这以追寻人的心灵、探索人类灵魂的学问。1.2.2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方法创新的意义实践思维方式要求马克主义哲学的教学,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学会思考和学会做人的原则。在具体的哲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两种实践教学法: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内容实践的教学法,把实践真正引进课堂,实现本质意义上的实践教学。实现内容实践教学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讲授。二是注重方法10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1章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和哲理情趣。具体的教学方法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把社会的热点及学生所关心的问题,用哲学的方式分析,渗透哲学的理论魅力。另一种是教学形式上的实践教学,即社会实践教学,它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社会实践教学是一种以体验教育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是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性的有效途径。以实践思维方式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方法能使我们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感受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类生存、发展问题的联系,体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自由、解放、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同时,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哲学就在他们身边,并且给他们以智慧和训练其创造性思维的学问,是丰富生动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永葆青春,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不竭源泉。哲学是爱智慧,也是对智慧的追求,也许哲学的真理并不存在于某个哲学论点之中,而只存在于对某个哲学论点的思考和论证的过程之中。因此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就是不断追求真理、享受智慧的过程。而教学方法的选择对这一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2章传统马克思土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章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作为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不可动摇的指导思想。在我们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和传播则离不开教学这一关键环节。目前,马克思哲学的教学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在各个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2.1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1教学理念的问题把哲学当成什么来教,就是教学理念的问题。教学理念相当于一根指挥棒,教学理念出现偏差,无论人们教什么和怎样教,都是不得要领的。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来说,之所以出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学习积极性不高、学术创新能力贫乏等现象,其原因不仅在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观念的冲突,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理念存在着严重问题。在当前的教学中,普遍存在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性的教学理念。长期以来,实际地支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是一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视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的理念。就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是为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科学的教学理念不做区别。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视为一种知识系统,并由此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为一种科学的知识体系。从实质上看,这种哲学观与那种把哲学看作是最高的科学即“科学的科学"的,那种早已过时的前现代哲学观并无区别。这种教学理念无视哲学区别于其他知识性学科的特点,将哲学完全等同于知识教育和知识传播。持这种理念的大多数教师其讲课的步骤基本上是:第一步是教师给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定义或基本原理,随后教师采用概念分析法来讲解或举出各种实例来解释这些概念、定义或基本原理。第二步则是要求学生像背数学公式那样,牢记这些概念和原理的条文。第三步则是出练习题或测试题,大部分属于识记或内容的再现,虽然也会有给材料的分析题,但通常也是按书上的标准答案作为评分依据。这种教学理念侧重解决学生认知层面的知识传承问题,却无法解决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信念或上升为信仰,并付诸实践的根本问题。同时,它使我们在教学中无意识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变成了教条,使原本充满智慧、灵性、能启迪思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一堆枯燥无味、晦涩抽象、毫无用处的知识。这12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第2章传统马克思_卡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的土要问题种理念只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几个基本概念、范畴、规律和原理,以此应付各种各类的考试;在考试中,也是以测试学生对课本的记忆程度如何为目标。如果答案和课本上所现有的不符,那就是错误答案,不能得分。这样的考试,就是真正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的专家,也未必能得高分。所以,连我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前武汉大学校长陶德麟教授也说到,“我如果参加考试,大概会不及格,因为我背不出那么多的条条,很难符合‘标准答案’。’’诸多事实表明,在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中,确实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化的倾向。“实际上,哲学不在于能够记住多少哲学观点,讲出多少哲学观念。记住哲学知识,只是走向哲学的第一步,只是哲学教育的基础。’’这种过分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为知识的教学理念,只能使学生掌握固定不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而不能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转化为思维方式,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能以实践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人。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使学生通过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而具有智慧,并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实践思维方式去正确分析、对待和解决生活及社会现实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使人成为和谐发展的人。2.1.2教学内容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一些学者提出许多新的概念。全球化时代人的生存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不仅人的存在世界在迅速扩大,人的文化本体在迅速成长,而且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随之迅速变化。黑格尔曾经批评过一些哲学家把哲学变为“老是原来的一盆冷饭,一炒再炒,不断端出来,以飨大众",强调哲学的任务是“发现真理,阐述真理,传播真理"。∞认真地探索我们所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是否真正合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和精神实质。我们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是否能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从而学会像马克思那样思考。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1)物质的唯物论传达不出实践的唯物论首先,在教材中关于“物质的内涵与外延”是这样定义物质范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指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为我们的精神反映。”这样的定义是从列宁的物质范畴出发,使物质概念更简化、更加通俗易懂,同时加入了实践活动是物质的观点。看起来似乎是对列宁的物质范畴的丰富和发①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2版13西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第2章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但是这样却使学生对物质范畴的认识走进了一个误区:即物质是指一切事物包括人的实践活动。然而仅从这个物质概念来看,马克思的物质范畴与旧唯物主义就没有质区别,只有量的区别。因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之一就是把某种具体的物质结构理解、规定为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即把具体的“物"当作抽象的哲学概念来理解,未能认识到具体和抽象的辩证统一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中把“一切事物包括人的实践活动"理解为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显然是曲解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本意。我们知道,一切事物包括人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的。但反过来把物质说成是一切事物包括人的实践活动,则又回到了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同样的未能认识到具体和抽象的辩证统一关系,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关系。正如恩格斯所说:“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的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就是把它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的存在着的东西"。∞其次,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在认识论的内容中,强调“实践决定认识的形成和发展。实践不但是认识的源泉,而且是认识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这种思维方式虽然也是一种强调实践的思维,但它仅仅把实践看作是主观见之客观的物质的实践活动来理解,在这种理解中,不仅预设马克思哲学唯物论是物质本体论,而且把实践仅作为客观物质活动——实体,而没有把实践上升到马克思新唯物论理解一切相关哲学问题的思维方式的水平上,实际属于一种实体思维。再次,在教材中以实践为对象的理论,只是把实践作为思维考察、研究的对象,本质上是形下之学的实体思维。近代唯物论正是在这种水平上来考察实践的。在这种思维中,只是从客体、直观的形式去把握、理解实践,把实践限定为一种具体的感性活动,而不是从实践去理解问题、诠释“实践”这个存在,没有把“实践”作为理解、把握一切事物和问题的思维方式,使它失去了作为思维方式的意义。(2)唯物的辩证法传达不出实践的辩证法近代唯物的辩证法“在本质上是形而上学的性质”。把近代唯物论的辩证法称为形而上学辩证法,并不是说他不讲辩证法,只是他是按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理解的辩证法。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在于辩证法的有无,而在于是怎样理解辩证法怎样讲辩证法。在近代形而上学辩证法学者面前物质世界,是一个有无差别的、统一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虽然他们提出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如培根认为:“物质是能动的,具有某种形式的,并且在自身中具有运动的性能",对此“任何人都不能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98—599页。14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2章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的土要问题有别的想法,除非公然抛弃经验"。斯宾诺莎在他关于“实体自因"的思想中“把相互作用明显的表现出来了’’,“而相互作用是事物真正的终极原因"。他的“规定既是否定’’也被黑格尔称为“一个伟大的命题"。但是这些辩证法的观点讲的仍是自然界本身的辩证运动,是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讲的辩证法,是对事物的运动或自在世界变动的辩证法。旧哲学辩证法强调实践的辩证法,本质上遵循的是把实践作为客观物质活动的实体思维。只是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理解为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受实践检验、在实践中发展的理论。这就把马克思实践辩证法的承载主体劳动者转换成了客观物质,将“人的辩证法”阐释成了“物的辩证法"。而以实践为对象的辩证法,讲的是实践中主客体作为实体的一些外在对反关系,把实践作为物质活动,仍然是从客体的、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实践,遵循的是朴素辩证思维方式。马克思曾指出,“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恩格斯说的更直白“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变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圆事实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践特性,是指马克思新哲学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的实践性,是用实践思维方式思考、把握和理论表述的辩证法理论。而马克思辩证法的实践思维方式,实际上是人的生成、存在和发展方式,人的社会和人的世界的生成、存在和发展方式,是这样的属人存在的规律的哲学思维方式化的产物和表现。2.1.3教学方法的问题(1)传统的“灌输式’’培养不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事实上,没有任何一门科学像哲学那样意见分歧,学派林立,仿佛它永无统一的认识。即使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理解,不同的哲学家也有不同的解释,且不断地在进行争论,这是正常现象,合乎哲学本性的表现。在现行的哲学教科书上,通常都要讲学习哲学的意义,即通过哲学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这种目标设定本身是有道理的。但实施起来就走了样,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用抽象概念演绎的方法,把一套标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条灌输给学生。而不是从与学生紧密联系的感性认识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反思和探索,形成科学的认知。在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的内容安排及教师的讲解方法上,我们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强调死记硬背和标准答案,统一解题思路等机械手段。传统灌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7页。②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fij版社1970年版,第8页。15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2章传统马克思土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输的教学方法看起来很有效果,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把那些概念和命题背得滚瓜烂熟。但效率实际上很低,有时甚至是负效率。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个性和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而不能使其创新解题思路,去消化、运用所学知识;过于追求确定性的结论,而不注重调动学生的思考,不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因处于被灌输的地位而缺乏主动等。这一系列的不当行为严重阻碍了学生正确掌握知识的途径,且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实践思维方式的形成。(2)多媒体手段传达不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蕴多媒体是近些年兴起的--i']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国家教育部曾多次指出“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首先要把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进行普及和应用"。多媒体技术组合运用模拟声音和动态图象,使人能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同步信号。这种教育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很遗憾的是,很多教师为达到学校的规定,盲目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而实质上根本不懂得为什么这节的教材内容要使用,在哪个具体问题用,怎么用的问题。还有很多教师只是把“黑板板书’’换成了“电子板书",有的教师甚至是把所讲的内容全部写在ppt上,密密麻麻的文字编辑。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哲学的探索和追寻的过程,更领悟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教人以智慧,如何为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个人人生理想问题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内容的枯燥乏味没有在本质上得到更新,课堂不但没有活跃反而更沉闷了。多媒体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需要和具体学科的内容,性质相协调。教师必须事先明确在哪些教学内容中要用,为什么要用、怎样用、用什么、以什么样的形式用。这样才能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为课程教学服务。2.1.4教学评价体现不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性质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教学成果的价值判断。从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具体评价方式看,成绩仍是进行考评的主要依据。学习成绩的考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教学的改革内在地包含评价方法的改革。评价方法影响和制约着教学内容的讲授与教学方法的运用。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查教学效果,同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给予客观的评价,起到一种激励、竞争和促进作用。在高校中,考试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理念而设置,并通过“指挥棒"效应服务于一定教育目的的。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考核办法不合理,考核标准不科学、不全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标准化16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2章传统马克思丰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文本考试来进行的,注重理论知识的书面考核,成绩评估以期末考试为主。这样的评价方式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具体表现为:第一,考试形式的单一化。统一的闭卷考试形式,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师只注重于灌输、整理,学生只需要大量的记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演变为“听课一记笔记一背笔记一考试过关’’,甚至是考试前复印笔记,临时抱佛脚的“应试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断探索和更新,而学生则陷入了死记硬背、思想僵化的困境。第二,考试内容的重复性。多年来,哲学考试的内容基本是教材内容的重复和再现,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情况,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比较、概括现实问题能力的内容则相对较少。第三,考试结果的无效性。传统的考核方法迫使学生为了顺利毕业而不得不埋头于教材,形成“上课划教材,课后背教材,考试默教材,考后忘教材"的应试学习,并以标准答案限定学生的思维。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对教师的评价还是对学生的评价都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这样教学评价方式根本无法使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魅力,无法体会出哲学是智慧之学,反而使的青年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无用之学,这样的评价方式扑灭批判精神,践踏怀疑品质,窒息好奇与想象。17西南火学硕十学位论文第3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冈分析第3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哲学虽是一种较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但最终还是由经济来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基础发生了一些变化,人们从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因此,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从基础上发生了裂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人们“实用"的心态更为强烈。崇高的哲学遭受冷遇,社会出现浮躁之风,急功近利,哲学自然是“高处不胜寒",“爱智慧"之学陷于危机中。人们对于生活中的明智和知识的实用的使其排斥了哲学这一?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无用之学。智慧之学不被智慧所爱,人的智慧落到了现实的利益斗争,使得人们无暇去理会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在这一社会转型期,哲学还未被仰视。3.1教材方面的原因分析回顾一下教科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现在通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来源于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及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哲学篇。其中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目的是为了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所以,这部著作并没有全面深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哲学篇,是为了跟踪杜林所创造的体系进行论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采用的是前苏联标准版结合中国实际后的改编本。这种模式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划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块。又划分出“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历史观"四小块,各部分有着相对独立的内容。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版本虽多,但基本上沿用了前苏联教科书的体系,这一体系无法容纳随着历史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必须加以充实、增加的内容。如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仍然停留在这样的水平上,既不符合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的实际;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我们知道在当代中国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核心的上升到哲学就是实践唯物主义。这种实践转向的意义凝聚在马克思的《提纲》当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①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成果及许多理论的前沿问题,以及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形成共识的内容,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真正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57页。18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3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冈分析中。任何一种学说或者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既然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并未宣讲时代所需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遭到忽视就是必然的结果,遭遇困境也就是极其合理的事情。具体而言,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存在着过多的注重结论,内容失于丰富的问题。3.1.1过多注重结论哲学需要概念的引导,以及对原理的合理诠释。但不能过分的注重结论,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观点强加给学生。这样势必忽略了哲学思维的过程,自然哲学课就会显得“沉闷罗,缺乏生机。马克思说,哲学只许诺真理,哲学并不要求人们信仰它的结论,而只要求检查疑团。那么“检查疑团”也就是注重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判断、推理的过程。否则,就把原本丰富、生动的哲学简单化了。因此,让学生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何种思维方式,以何种逻辑进行推论的。这比单纯的划定结论更重要。要把一个哲学上的结论或观点放置在哲学史中去考查、诠释,让学生对它的理解具有立体感。比如,笛卡尔说的“我思故我在",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它无疑是唯心论的,如果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他强调了思维实体的“我",“我思"作为了独立的存在,在这里突出了“主体性”原则,把认识的主体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确立了认识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就此来说,它却具有积极的、革命的意义。哲学的某一结论不是靠灌输,而是在推论的过程中让人们接受。哲学是“爱智慧",同时它也是对智慧的追求,“也许真理并不存在于某个地方,而只存在于对于真理不断追求的过程之中,也许哲学的真理并不存在于某个哲学论点之中,而只存在于对某个哲学论点的思考和论证的过程之中。”①哲学的智慧在于寻求真理,而不是占有真理,哲学就是在途中,就是追寻。哲学的价值在于它开启人们的思路,引导人们的思维方式,在于它的创造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一个创造,它就是在“检查"以往哲学“疑团"的过程中,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而诞生的,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的理解更为重要。结论是简单的,过程是复杂的、深刻的、深知过程,才能更好的理解结论。3.1.2内容失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理念的知识化倾向,使得哲学原理变成了固定的教条,而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对原理,概念的记忆。这样的教学其内容自然也就失去丰富性和生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是实践思维方式,它注重对实践思维方式的理解,以及对现实存在问题用实践思维方式的分析。①何兆武:《西方哲学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0页。19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冈分析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在内容上,首先,未能及时概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同时也回避了学术界还有争论或还没有定论的问题,影响了体系内容的开放性与创新性。其次,由于传统的教材侧重于对概念的探讨,缺乏与现实事物的对应关系。忽视了现实生活,没有很好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再次,传统教科书承担着政治理论教育,所以要求在内容陈述和语言表述上的简明和通俗,要贯彻政治立场和党性原则,以及体系上的稳定和一致,这样就使哲学教学的内容流于刻板,缺乏变通和创新。哲学虽有极高的抽象性,但他并不排斥其生动性和丰富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思维方式,其实践思维方式不仅为哲学上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怎样运用怎样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过程本身就是丰富的、生动的,而且他把抽象的哲学概念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必然蕴藏着其理论的丰富性。3.2教师方面的原因分析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特质,并不是所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师都能够真正完全掌握其理论的精髓,充分把握其教学内容,理解哲学学科应有的教学方式和方法。3.2.1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把握的原因分析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老师,课程安排密集,教学任务重,千篇一律的授课内容,长时间的强负荷工作,导致教师根本无暇顾及专业素质的训练和提高。同时由于学校重视不够,经费不足,教师根本无法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的发展和方向。所以更无法实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应用于教学之中,因而无法转向实践思维方式。作为那些并非哲学专业而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教师。他们本来接受的就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化、轻人文、轻实用的哲学教育。本身就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而且,在另外一些人看来这种政治教育只是一种旗帜作用,谁都可以扛,常常让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人甚至非哲学专业的人承担这种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的工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都不利的恶性循环。3.2.2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理念掌握的原因分析一方面,传统的教科书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物质世界观",即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世界观。物质世界观其思维方式是唯物辩证的思维方20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3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式,是关于物质本体的提问和解决方式。认为思维与存在,自然、社会、人和人的思维都统一于物质。阐明世界统一于物质。以辩证思维方式去思考人,人被当成了物,人的实践本质、活动的能动性都丧失了。而且认为,其一,“一般地说,对世界的基本观点怎样,观察、研究、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也就是怎样的。"①这种理解吧世界观视同于方法论。其二,“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去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便是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轮。’’圆这种理解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应用视同方法论的应用。长期接受这种把世界观视为方法论,把世界观的应用视为方法论的应用的教学理念,1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师思想模式固定化,无法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就是在哲学教学中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局限性。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在哲学教学中就表现为教学过程的单向性。既是哲学知识单向传递,又忽视了理论向实践的过渡。哲学教学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局面:既忽视了哲学教学中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又无形之中采用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来指导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在这样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指导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根本无法实现由世界观向方法论的转向,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3.2.3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方法运用的原因分析教学的理念决定着教学的方。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而非引导学生以哲学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同时由于受到教材、课时等因素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没有革新那种满堂灌的“填鸭”方式,教学方法单一死板,基本上忽略了教学对象的特点。现时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无用论”的认识倾向,学校在经费的投入上的短缺,以及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压力,导致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忽视对现实社会,学生关注的人生价值,人生理想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师也无法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会思考与学会做人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一个哲学教师如果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仰,没有理性思考的人格魅力,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仅仅把哲学思想教学作为养家糊口的手段时,这恰恰就违背了哲学教育的本性。要真正解决当前人文教育中出现的危机,需要完善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避免高等教育的工厂化管理,尊重人文科学的教育特性,给高校教师相对自由的人文教育空间和职业自重的教育环境。①肖前《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第2-3页。②同上21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第3荦马克思t义哲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3.马克思主义哲学课自身的原因分析3.3.1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抽象性’哲学的抽象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它是“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学问,是寻求宇宙最高原则的学问,是发现生命意义,使人崇高的学问。但当一提起哲学,人们就会和高深,抽象,等联系起来。因为哲学不是经验的,而是超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就在于掌握理念的普遍性和真实性,它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哲学的抽象性是由哲学的本性所决定的。哲学是理性的沉思,是在科学领域找不到答案,在实验室无法证实,而人心中产生的问题,沉思活动就是对真理的探索。正因为如此,亚里士多德把哲学归类到非经验科学之列,放在他的《物理学》之后,也就是我们译为的形而上学,亦就是哲学。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具有抽象性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抽象性,却是关联着现实、时代的抽象性,这就是它在抽象中,要实现对现实生活、社会时代的“诠释、审视和超越"的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思想(抽象)中把握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引时代前进的旗帜。3.3.2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无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智慧、大聪明,而不是生活中的小技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超功利的,不受眼前的实用功利所驱使和支配,更不可能学完它就会立即使你的“口袋丰厚"起来,那样就不是哲学了。哲学源于诧异,这种好奇和惊异是精神层面上的,它不是实用功利的,因为人们有了闲暇才有了这种自由。因其与众不同的智慧,才使其摆脱了狭隘的功利性,享受着精神的自由。哲学的“无用"是由他的本性所决定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无用"实际上就是一种“有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也不能让学生们通过学习就能获得物质上的收获,在此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可能被学生们归为无用的课程。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用”则是教人“作为人成为人的一门学问,不是成为某种人"。马克思主义者哲学的有用是“追求生活信念的前提,探寻经验常识的根据,反思历史进步的尺度,讯问评价真、善、美的标准"。是确立人生之理想,追求超越个体“自然属性"的需要,超越世俗的利害,权势的诱惑,使人达到精神上的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能使人深化认识,强化心智,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关注人生,关心他人与社会。更能从根本上使学生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法,理性的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个人于社会中问题。而且还能给人以品格的塑造,给予人生理想的支持,使人“崇高”,使人“和谐"。两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第3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冈分析3.3.3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性。哲学本身就是由哲学家的头脑所创造出来的,没有创造性的哲学家,就没有创新的哲学。哲学本身就是由哲学家从新的视角、以新的思维方式、为人类展现新的世界,提示新的理想。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内在的包涵着以否定性的思维去对待人类的现实,揭示现实所蕴含的多种可能性,达到对现实问题得哲学思考;以否定性的思维去检讨各种理论的前提,揭示理论前提的多种可能性,寻求合乎现实的科学的理论;在现实与理论多种可能性的某种交错点上,揭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新的意义,揭示关于“现实的人"的各种价值和诉求,揭示可供人们反省和选择的新的理想、新的追求。任何理论都是在建构到解构再到重构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这也是理论的自我否定和自我双重化的过程。哲学的重新构造,是哲学理论本身的变革和创新,在变革和创新中形成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其独立存在的根据与价值,就在于它是对其他方式的超越性综厶口0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不仅反映和表达时代精神,更重要的是塑造和引导时代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在自己现实时代和理论时代的水平上,创造性的分析和综合人类把握人类自身,以及把握人类社会的方式及其成果,从而使自己成为“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西南大学硕+学位论文第4章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丰义哲学的教学创新第4章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创新我们正处在一个“实用主义"的时代,人们忽视理性,在精神上显现出:一方面是意见的空疏、薄浅,一方面则是精神沉沦在日常的事物的兴趣当中。而精神上情绪上深刻的认真态度也是哲学的基础。我们要为哲学的发展尽绵薄之力。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4.1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理念的创新哲学教学在本质上不同于其他专业课教学,它不以传授知识为主,因为哲学本身不是知识,哲学是一种活动,或者说是一种思维方式。哲学实际上是飞翔于生活之间的一种生命姿态。没有人真正知道哲学到底是什么,因为说起来它和艺术也有些相似,它也可以定义为:“什么也不是"。尽管哲学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有共通之处,但哲学教育应有它自身的特殊性,有它独特的教学理念。以真正哲学的方式从事哲学教育和教学工作。教学理念制约和影响着教学活动,也完全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便有什么样的教学活动。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在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忽略了哲学学科性的特点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教学论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目的,从其泛义上说,是培养人、塑造人。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素养,使其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像马克思那样思考。最终自觉的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使受教育者真正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像马克思那样思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哲学是什么?当我们对哲学进行追问的时候,哲学就体现在我们追问、反思的过程之中。从哲学的希腊文始源意义来看,哲学是“爱智慧”的学科。但哲学又不等于智慧。哲学教育,当然应当是按照哲学的特性进行教育,使受教育者掌握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的基本方式——哲学方式;然而,哲学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根本问题,却恰恰在于以非哲学的方式进行所谓的“哲学"教育,以至受教育者往往没有思考和体验过哲学方式的独特性质和特殊价值。.4.1.1世界观向方法论的转变(1)唯物辩证思维方式向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实现由世界观向方法论的转变,首先要实现由唯物辨证思维方式向实践思维方两南大学硕+学何论文第4章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创新式的转变。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思维方式上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它本来应该是的实践思维方式。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相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强调思维方式的辩证方面;相对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唯物方面。但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它的实践思维方式超越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的关键在于怎样地辩证和怎样地唯物。显然,所谓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它实际上只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思维方式,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应该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应该的实践思维方式,对近代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否定和超越,体现在从实践理解的唯物和辩证的内在统一。近代唯物主义的唯物,是从客体、直观、感性的形式理解的唯物。物质是指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并能被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所谓唯物就是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唯的是自在之物。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唯物,是从主客体之间,主客观活动之间统一的实践来理解唯物,所谓唯物就是唯的自为之物即实践。从主观见之客观、主体改造客体的实践去理解一切相关哲学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它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思辨思维方式的否定和超越,体现在从实践理解的唯物和辩证的内在统一。由于唯物辩证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性,就要求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必须由唯物辩证思维方式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应该的实践思维方式。(2)世界观向方法论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属性和功能来说,它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按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理解,把世界观的观点视同于方法论的方法,把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去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应用视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由于以上理解,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阐释和理论教育中,出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隔离,即彰显世界观,忽视方法论。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内在的属性和功能看,它应是实践的世界观和实践的方法论的高度统一。实践方法论是关于从实践理解的改造属人世界的方法论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思维方式实现其改变世界的属性和功能。恩格斯也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他认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人们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倪志安教授认为所谓“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则是随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①《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742页25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4章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丰义哲学的教学创新观的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是哲学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意义的方法。因此,我们应掌握:首先,哲学的方法论意义就在其世界观理论中,而不在其世界观理论之外,它就是自己世界观理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不是指世界观的观点及对世界观理论的应用,而是指思考世界观的方式、方法,及人们对思考世界观理论的方式、方法的应用。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不是哲学理论的显层表现形态,而是哲学理论的隐层表现形态。方法论是世界观思想内容运行的内在原则和灵魂,我们必须对世界观理论进行方法论的反思和把握,才能从中把握到它。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不应像传统教科书那样,突显世界观而非方法论;而应着力于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已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怎样思考有关世界观问题的。在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理念方面,均需实现由彰显世界观向彰显方法论的转变。4.1.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人是哲学和哲学教育的出发点。实践思维方式把主体理解为受实践规定、在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社会人、实践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所从事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人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支配下进行的。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则是由感性认识的积累,到理性认识的提升,最后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哲学的意义就在于把人们自发状态的认识提升为自觉的理性认识。实践思维方式的现实性要求哲学应该面向现实生活。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现时代的特色,改变了人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人的生存方式在经历着全方位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使得文化领域和文化成果呈现出多元化、民主化、大众化的趋势。我们在获得深刻变革的同时,在思想精神领域中也出现的新问题,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进行冷静的分析。货币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经济利益唤起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渴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不断蔓延,滋生膨胀。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人们精神上则出现了空虚、荒芜,有人出现了苦闷、怀疑人生的意义、价值,及信仰的危机凸现。现实生活中的人要解决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则要诉求于理性的结晶——适应现实世界的哲学。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大学生,希望学习“有用"的哲学,并通过哲学认识自身、认识社会,理性地思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追求智慧的生活境界和明确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因而渴望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提供认识、理解、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及其个人问题的依据。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应该以人为本,即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为根本。其次,人是哲学和哲学教育的归宿。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目的,就是树立正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4章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创新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人文学科不论其内容与形式如何,最终要实现的都是人文的关怀,人性的唤醒。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其目的,不是要让人成为某种具有专业技能的人,而是让人明白做人的道理: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标、人生理想?人存在和生活的意义、价值是什么?人的本质、价值、命运、自由和幸福是什么?等等。这些有关人的问题,都应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获得解答。所以,人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归宿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归宿点。只有实现上述的转变,才能实现把马克思的哲学理念及其所开辟的哲学道路概括为:以“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为宗旨,以时代性问题为对象,以实践反思为根基,以革命的、批判的辩证法为灵魂的,关于人类解放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应当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进行的教育,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这种高度的自觉性。4.2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内容的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日益生活在电脑所创生的“虚拟世界"里。“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着根本的区别,用哲学的语言说,“虚拟世界"仅仅是多种“可能世界’’。这有点类似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我们以往的教学内容,都是作为诠释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原理。这种诠释我们认为未能传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的精神实质,由之主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内容进行创新。4.2.1讲授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马克思在《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表明旧唯物主义由于只是从直观的、受动可客体方面理解作为改造和认识对象的自然世界。而唯心主义则只关注人的精神性活动的能动性。他们却不理解时间对自然世界的改造作用及人的物质活动的能动性。这样,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唯物论,要求从实践主体和客体的对立同意,去理解人的活动,把实践理解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双重对象化的客观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唯物论指马克思哲学世界观,是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物主义或实践唯物论。它是指相对旧哲学唯物论的马克思新哲学的世界观属性和功能。按照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1)关于“人’’,“人’’是一个生命体,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现实的人"是处在与客体的关系中,从事改造世界的物质实践活动中,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客体处于对象性关系之中;人不仅是感性对象,而且是“感性活动"的存在物,感性活动、对象性活动使人脱离“抽象”、进到“现实”,成为真实的存在。(2)关于“世界”,实践唯物论的自西南大学硕+学位论文第4章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创新在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存在对于人及其思维的时间先在性,但对“事物、现实、感性”更为重要的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那些抽象的、孤立的、与人分离的世界对人来说是不存在的。只有处在与人的关系中、为人类实践所改造的“对象世界”才是现实的世界。(3)关于“人与世界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应从人类实践活动的角度出发,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作为生命存在与其精神意识的关系等问题。(4)关于“世界统一性",实践唯物主义同样认可,世界是物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物质统一性的世界。但它所研究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自在世界与属人世界的统一、客观实在性与为我对象性的统一、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4.2.2讲授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按照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实践辩证法研究的是具有思维和实践能动性的人,在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这种双向对象化活动,现实世界中的交互作用、矛盾发展的辩证运动。这种辩证法是受实践规定的现实世界中人的活动的辩证法,即实践辩证法。马克思哲学实践辩证法,是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新辩证法。首先,实践辩证法从主体实践的出发,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把握现实存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从实践来把握,就会把一切的客观存在理解为实践的存在,把客观事物的发展理解为实践的发展;从实践去理解、把握现实的人、人的世界、人的社会和人的生成、发展,依据以上的理解产生实践的辩证法。实践辩证法不是从对自然的自在世界的抽象同一中把握“实体"或“物质"的本体,而是从自为的属人世界或人类世界的现实规定、生成和发展中把握实践本体。其次,实践辩证法从实践主体的内在本性及其规律研究辩证法,理解和把握辩证法。实践的对象化活动,生成和发展了人化自然、人类社会和社会化的人类自身中的一切对立统一关系。实践是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即自由自觉的活动,这是实践的内在本性和规律。实践辩证法即把这种实践的内在本性和规律,提炼、升华为哲学思维把握存在的规律和方法,用以去理解、把握人类世界中的一切相关哲学问题。再次,实践辩证法从主体实践的内在发生、发展的逻辑,去把握、理解和阐释在实践中生成、发展的属人事物的辩证法。历史从哪里开始,叙述事物在实践中产生、发展的历史的逻辑便从哪里开始;事物在实践中是怎样联系、转化、对立面的统一而发生、发展的,叙述事物在实践中产生、发展的逻辑便应怎样去展开。对于实践辩证法来说,历史是现实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史,即人的实践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史,人在实践中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一切对立统一关系的生成发展史。两南大学硕十学侍论文第4章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创新4.2.3讲授马克思的实践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反映的立场,吸取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有关认识的合理成果,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缺陷。马克思从实践理解相关认识问题的实践的认识论。首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实践理解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科学地把握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首先是一种实践的对象化活动所产生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根基上才产生出他们之间认识的对象性活动所生成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主体不是直观的抽象的人,而是从事实践活动,认识着客观事物的现实的人,客体则是被主体引入自己的实践范围,为主体所认识着的、现实的客体。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是随着人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能力的发展而历史地变化发展的。其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科学的揭示出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辨证运动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人基于实践的主体思维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永远的、无止境的接近过程。主体的实践变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是一个主客体矛盾的不断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主体的认识运动必然是主观和客观、感性和理性、认识和实践、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等矛盾的发生和解决的过程,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只能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的无限发展过程。再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首先,主体的认识能动性不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离开实践理解的主体设定客体、绝对观念的对象化的、抽象的能动性,而是现实的人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反映客体的能动性。其次,这种现实人的认识能动性表现在:一方面具有反映的摹写性,另一方面具有反映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4.2.4讲授马克思的实践历史观在马克思之前的所有唯物主义者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都是“彼此完全脱离的"。实践唯物论认为只有在最基础性的生产劳动的历史发展中,才能找到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马克思看来:“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实现了思维方式的根本转换:“与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③这样,马①《马克思恩格斯伞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10页。②《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56页。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92页。两南大学硕+学何论文第4章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创新克思主义哲学就把自己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立场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内,使从实践理解自己活动对象的自然与社会达到了有机统一。马克思注意历史观的“唯物"是实践的唯物。。马克思主义实践历史观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①4.3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哲学是一种思想活动,是一种通过抽象的理智的概念构造来进行的思想活动。哲学教育应当是一种提高思维方式的教育。从活动的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来看,哲学教育应是满足哲学求知欲、满足自我实现、自我满足、自我完善的要求,是一种以追求内在目的为主的思维活动过程。青年大学生渴望认识自然、社会、人生和自我,渴望在理论方面解释他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渴望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现代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和交往方式的现代人,渴望理论的引导和陶冶。那么在具体的哲学教学中,如何从实践思维方式把握教学的原则和方法?4.3.1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应遵循的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主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活动中,克服所出现的困难、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是实施有效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活动的思想指南和行为准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活动规律性的反映和体现,这表征他的合规律性;人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方法论原则,使之成为主体的思想指南和行动准则,以便实施有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活动,这表征他的合目的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的方法论化,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活动内在规律性的总结和概括。(1)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理论和实际的关系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必须使普遍性的抽象理论通过生动活泼的实际而得到个体印证和觉悟,从而表现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稳定的人格素质。过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中,长期实行单一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从理论到理论,结果使理论大厦因脱离实践而成为空中楼阁,钳制了理论的发展,削弱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理论要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它的全部理论都是一种来自实践并服务于实践的理论。哲学的本性要求把理论付诸实践,并指导实践,这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32页。30两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第4章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创新就必须要和具体实际相联系。而人的实践活动离不开科学的实践观念的指导,要能够成功的改造实际,人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就必须以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就是我们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联系认识,实践活动的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要求我们关注现实的生活,更好的发挥哲学的功能,引导受教育者树立观察世界、了解现实的实践思维。这里的实际泛指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一切结合事物,即指主客体、主客观方面的一般性真实情况,侧重于指称人们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学中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体是指教育主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讲授、在传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受教育者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用以去分析和解决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对实际科学认识和把握。一方面要求教师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和最高本质,要根据实际的变化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用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去联系实际。另一方面,要认识实际存在,分析实际情况和解决实际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有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感,能够紧握时事动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社会变化,通过对时事的理论分析,提升学生们的理论兴趣,提高他们透视、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也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人生追求。通过学习让学生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现实生活问题进行分析,辨析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真伪、善恶、美丑。并根据自己思考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这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能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学会思考和学会做人统一原则现实世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知识、思想和人格素质;一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谓学会思考,即使学生学会像马克思那样,用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去理解、分析、研究一切存在的问题,去思考、诠释各种理论的和现实的问题。所谓学会做人,是使学生自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按照实践的内在本性和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而达到“独善其身"和“兼善天下"。学会思考和学会做人是二而一的问题。学会了像马克思那样思考,必将有利于受教育者增强自身的知识、思想和人格素养,从而提高自身的人生境界。学会思考与学会做人的统一,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方法论原则,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基本内容:第一,在思考中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和做人的道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教育者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进行教育,引导和帮助受教育者掌握马克思创立的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用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去思考马克思31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第4章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创新主义哲学的相关问题。这样的教思考——即是教做人。第二,在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学会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为了解决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解决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解决实践的观念建构和现实活动问题。由于实践活动表征的是人驾驭、支配自然必然性的自由状态,人类的历史即人的实践史、人的生存发展史,也就是人类主体不断地挣脱自然必然性束缚,超越自然必然性而向人的自觉必然性(现实的历史必然性)趋近的历史和过程。人就在这种过程中不断地解放自己、不断获得自由。所以,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必然是坚定地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战士。受教育者一旦掌握了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必将带来他的世界观、方法论、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转变,他就会用之去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坚定受教育者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明确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完善自己的理想人格,达到自己的自由状态。第三,做到学会思考和学会做人的统一。注重思考与践行的结合是学习一切科学知识的道理和原则所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只是注重对概念、范畴和理论的灌输和传授,局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教科书的那种归纳和概括,没有贯彻学会思考和学会做人统一的原则,致使受教育者未能从中获得思考和做人的真正教益。不知道怎样思考,就不知道怎样做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重要使命在于:在传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要引导学生以实践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去思考。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的人文关怀精神,并使这种关怀在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中起到一种真正的蒙智、纠智和惠智的作用,让受教育者得到思考能力和人格素养的培养,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既授人以理论知识、又授人以善于智慧的学问。4.3.2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方法的创新高校哲学教育教学作为公共课,目的是让学生学点哲学知识、懂点哲学道理,形成科学思维方式和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进而建构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并非要培养“大量哲学家"。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讲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可谓一针见血。具体的教学活动必然需要一定的方法。但是,方法并不是中立的,或者说并不完全是一种工具性的东西,即方法不是任何一种工具那样放在那里谁都可以用。必须要靠教师的坚实的理论功底和灵活的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呈现出来。“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道德的引导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重视实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马哲"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以实践思维方式只有回归现实,回归生活;才能再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两种实践教学’’必不可少,一种是教学内容上的实践教学,32两南大学硕+学何论文第4章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土义哲学的教学创新它与空洞的理论说教相对应;另一种是教学形式上的实践教学,即社会实践教学,它与课堂教学相对应。(1)实施内容实践教学把实践真正引进课堂,实现本质意义上的实践教学。实现内容实践教学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讲授。二是注重方法论和哲理情趣。具体的教学方法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把社会的热点及学生所关心的问题,用哲学的方式分析,渗透哲学的理论魅力。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的选择是一个收集、整理、阅读、分析、编辑、加工的综合评价和制作过程。现实的科研、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纷繁复杂的事实和实例,但这些事实和实例并不能不加选择地用作教学案例。案例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某一典型现象作出的客观描述。因此,必须对收集来的各种素材进行阅读整理、选择提炼、编辑加工,编写成能够适应教学需要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案例。在案例的选择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目的性。由于一个主题的案例可能涉及多个主题的内容,这就要求在案例编写时应注意案例的个性,亦即案例的目的性,以避免案例选择时的雷同现象。(2)系统性。由于哲学课的教学内容是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主题构成的系统,所以在案例编写时,必须把生活中无序的事件,经过斟酌设计,编成有序的、科学的、具有独立主题且又相互密切联系着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注意案例选择的系统性。(3)实践性。哲学案例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哲学的案例取材于社会实践,具有生活的真实感:二是哲学的案例本身就是一种实践过程,必须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以增强案例的体验价值和实践价值。同时要使案例更贴近现实、贴近学生,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4)启发性。案例常常是思考的开始,而不是思考的终结。使案例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可以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想象空间,增强案例的借鉴价值。在案例教学法中,可以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强化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普遍欢迎。应用多媒体技术强化教学效果体现在:第一,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它声像的动感形式增强了教学的感官冲击力。多媒体技术采用声音材料和视觉材料,以简洁、明快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课堂气氛生动,学生易于接受和参与。第二,使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条理更清晰,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教学内容。对于一个案例,我们可以从多维视角,全方位地考察,可能涉及到多个哲学原理,如果逐一从某一视角讲解,显得凌乱,缺乏宏观性、清晰性,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超级链接功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使教学内容丰富,并清晰有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第4章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t义哲学的教学创新条理;第三,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支持教学内容的信息以图像、图表、文字、数字的方式制作成精美的课件,这种手段储存的信息量大,学生易于理解,节约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解决了教学时数有限和教学内容繁杂的矛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2)实施社会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是一种以体验教育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是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性的关键途径。恩格斯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过如此描述:“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真理,要完成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必须要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去接触、去体验,使理论灌输转化为内在的认同。重视社会调查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要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来实现,并且以指导和服务于实践为目的。为此,在哲学授课中应多增加社会调查环节,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对中国的现实问题作科学的调查研究,寻找科学的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学实践,对于使学生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究竟要交给学生什么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集中体现在下几点上:第一,教学实践可以巩固课堂教学理论学习的成果,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领会和把握,帮助学生牢固地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掌握相应的方法论,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知识的水平,受到较为现实而深刻的思想教育。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开展的社会调查看,必然要求学生以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内容为理论指导,针对所选取的调查对象的相应的实际状况,在全面把握有关实际材料的基础上,对之进行一定的哲学分析,从而提交自己所作的理论和实际相统一、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相结合的调查报告。而学生在具体的报告的撰写过程中会实现世界观向方法论的“过渡"——使世界观表现为方法论、方法论体现出世界观。这种“过渡",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转化为智慧,以实际地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必要条件。第二,教学实践活动具有提高人生境界和确定正确人生观的功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开始怀疑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金钱至上的观念也被很多人所认可。从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更为深刻的接触到社会,接触到那些感动中国的人,那些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但让人尊敬的人;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目标绝对不仅仅只是金钱,地位,或者名誉。从人生境界的角度看,哲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人生观,它的任务是不断探索和解答人生的意义,力图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精神上的安身立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742页。34两南大学硕士学何论文第4章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丰义哲学的教学创新命之所,使人在这种境界中能够幸福地、自由自在地生活。通过哲学人生观的教育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在时间上的有限和无限的关系,认识到人的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努力奋斗,人的根本价值在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人的精神永远离不开物质,人们不能以物质身体的毁灭来追求精神的超脱,应当把个人的一生奉献给社会,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学实践,既有助于学生从哲学高度宏观地理解社会和人生及其关系,又有助于学生从现实出发微观地设计和塑造自己的未来。不同的哲学内容,相应地需要不同的方法来讲授,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需要教师在熟练地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同时灵活地加以运用。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之积极思维,发挥创造精神。4.4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评价的创新教学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测试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掌握,更是对学生用实践思维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试。因此,哲学评价形式可以更加丰富,也应该符合哲学学科本身的性质。所以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可以分为:首先,开卷、闭卷结合。考试是必要的,这是检验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的必要手段。考试从教学的内容看,不同层次的知识要求也不相同,简单的可划分为了解、识记、运用。针对不同的要求具体考核的方式也应该不同。可以采用通行的闭卷测试的办法,检测基础理论的记忆情况。开卷则是由一些综合分析类的论述题或材料题,有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允许参考各种资料的情况下独立完成。而针对一定材料的开卷可以表达学生对于相关论题的独特思考。当然,在形式上可以有明确的规定,如最少的字数,引用文献等。通过这样的考试,教师可以判断一个学生在何种程度上掌握了哲学的相关原理以及自身的分析批判能力。两种方式相结合,即促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知识,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检验。其次,理论探讨、交流。鼓励学生对于针对哲学课程内容所进行的实践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的科学知识不同,其本质在于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其根本特征在于以实践思维方式“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来表现人对自身的存在性质、生存意义、生活价值的理解,对人的未来前景、更高发展、理想境界的追求。这种以实践思维方式的思考决定了35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4章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创新对哲学学科的评价机制应该是灵活多样的。理论探讨的方式能够启发学生的智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不再是一个量化的受动过程,而是一个将外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内化为自我认知、自我提升的主动过程。同时,理论探讨的形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表达自我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哲学精神,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教师应要求学生进一步完善理论探讨的内容,以论文的形式对交流、讨论做总结。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在之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失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化问题凸显,这一问题赋予了每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要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人心中的威信,既要依靠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疏通传播渠道;又要依靠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功能解决民生问题。总之,让学生进入哲学的王国,让他们领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深刻、对现实的睿智解读、对思想史的理性兼容,以及求真、求实的精神,感悟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魅力,就会有更多的人把它当作“精神武器’’,指导我们的实践和生活。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结语以实践思维方式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创新结语以实践思维方式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创新哲学的本性就是永无止境地探索真理,哲学教育也必然处于不断发展、不断变革之中。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此,每一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工作者,都是责无旁贷的。近一些年来,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工作者不断地探索教学改革的方式、途径,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的教学改革,仍然促进很不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目的,不仅是树立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重要的使学生能够学会像马克思哪样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要回归其哲学的理论本性,必须贯彻实践思维方式进行教学创新。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是要学习其基本内容,更重要的是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学会像马克思哪样思考,关注现实,关注人的本身。以实践思维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创新,关键在于由彰显世界观向方法论的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转变,必然引导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向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迈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和矛盾,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37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著作类:[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l卷,人民出版社,1995.[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2.[6]《列宁全集》[M]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7]恩格斯:《反杜林论》[M].人民出版社,1970.[8]何兆武.西方哲学精神[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9]肖前.辩证唯物主义原理[M].人民出版社,1981.[10]霍克海默.批判理论[M].重庆出版社,1989.[11]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1.[12]倪志安.马克思实践哲学研究[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13]杨耕,马俊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4]倪志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法论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6.[15]唐少杰.实践的哲学与哲学的实践[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16]陶德麟.当代哲学前沿问题专题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17]冯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实效性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8]于秋佳.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19]杨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0]李楠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意蕴及其现实意义r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211孙正聿.哲学通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2]张媛,蔡明.教学方法研究[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23]杨建国.哲学课教学方法探索[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24]郭湛.哲学素质培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5]冯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实效性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6]于秋佳,杨彦华.新编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27]唐少杰.实践的哲学与哲学的实践: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论若干问题的思考[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28]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参考文献论文类:[1]高清海.马克思对“本体思维方式”的历史性变革[J].现代哲学,2002(2).[2]孙美堂.从实体思维到实践思维—兼谈对存在的诠释[J].哲学动态,2003(9).[3]王晓林.实践论思维方式的历史魅力[JJ.天津社会科学,1999(4).[4]李楠明.实践哲学是一种新的哲学形态和思维方式[J].东岳论丛,2001(4).[5]郭淑新.哲学基本问题的转换与思维方式的转型一兼论马克思在哲学领域实现的变革[J].理论与现代化,2005(9).[6]倪志安.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实践思维方式[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3).[7]崔秋锁.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及其在中国的历史发展[J].攀登,2002(5).[8]欧阳康.论马克思的实践论思维方式及其对新世纪我国哲学发展的意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1(1).[9]杨楹.论马克思生活哲学对费尔巴哈的超越——两种生活思维之比较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2003(4).【10]王南阁.回归生活世界意味着什么[J].学术研究,2001(10).[11]刘放桐.马克思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一再论当代哲学走向[J].学术研究,2001(4).[121李文阁.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一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学术研究,2004(7).[13]邹广文,崔唯航.从现成到生成一论哲学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J].清华大学报,2003(2).[14]杨学功.实践的观点与“本体论”问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0(1).[15]李德顺.新世纪,新发展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问题[J].吉首大学学报,2002(1).[161李江凌.略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J].深圳大学学报,2002(1).[17]俞吾金.哲学:刨根究底的思索[J].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3).[18]倪志安.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的两大困难[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1).[19]冯东飞.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我之见[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6).[20]周德新.实践思维方式及其在哲学课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6).[21]徐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1).[22]王海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创新[J].科技信息,2007(12).[23]熊秀梅.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2007(3).[24]汪信砚.对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反思[J].武汉大学学报,2004(7).[25]江畅.中国公共哲学教育鱼需改革[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26]赵丽华.哲学课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教学与研究,2003(1).[27]孙正聿.哲学教学改革之我见[J].高等教育,2000(9).[28]汪建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29]孙正聿.关于哲学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J].哲学研究,2000(6).39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30]史瑞杰,闰敬.近年来实践思维方式研究述要[J].理论探讨,2007(1).[31]王奎清.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思维方式[J].高等教育,2000(9).‘[321倪志安.论马克思新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1).参考文献[33]倪志安.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观念的三大转变[J].教学与研究,2007(3).['341倪志安.罗国华.论学会思考和学会做人统一原则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基本原则的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9(1).[34]黄春林.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研究[J].西南大学,2008(6).[35]侯继迎,倪志安.论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J].理论探讨,2007(1).[36]赵丽华.哲学课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教学与研究,2003(1).[37]张伟.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化问题中的问题一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方式亟待改革[J].山西师大学报,2007(9).[38]蔡成效.论哲学课教学实践环节的重要意义——兼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J].湖北社会科学,2007(11).[39]管淑侠.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魅力[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0]韩震.关于哲学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后记后记随着毕业论文的完成,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我马上就要离开这个我生活,学习了三年的校园,离开这个令我向往,在思辩中使我睿智的哲学殿堂。心中思绪万千,三年来的点点滴滴一幕幕的浮现在眼前。三年前放弃稳定的工作,为求的传道,授业、解惑之方法来到美丽的西南大学,遇到我的恩师倪志安教授。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格修养令我由衷的敬佩。他的谆谆教导使我受益匪浅,他的言传身教,更让我铭记终生。从论文的选题,提纲的拟订,论文的内容,甚至是标点、注释都凝结着倪老师的辛勤付出。特向恩师致以忠心的感谢!再次还要感谢冯颜利老师、刘荣军老师、胡刘老师等多位老师在三年的学习中及其论文的选题中给予的关心和指导!感谢我的父母,我的家人给予我无私的付出,让我能安心的学习。感谢我的同学们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谢谢!即将离开校园,开始新的人生征程。我将依旧站在三尺讲台上努力的做好方法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迪者。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论文中难免不足,疏漏,望各位评委老师批平指正孙莉2010年4月于西大梅园41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1]孙莉毋东花,关于“实事求是’’的两种解析[J]宁夏党校学报,2009(2)[2]孙莉.价值本质论的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2)[3]毋东花孙莉,浅析现代名称指称理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2)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