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70分
1.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每断裂1molA-A键,同时也断裂1molB-B键 B. 浓度之比c(A2): c(B2): c(AB)=1:1:2 C. 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
D. 当混合物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2.在100℃时,将0.40 mol NO2气体充入2 L密闭容器中,每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的物质进行测量,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s) n(NO2)(mol) n(N2O4)(mol) 0 0.40 0.00 20 n1 0.05 40 0.26 n2 60 n3 0.08 80 n4 0.0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1
A.反应开始20 s内NO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01 mol·L·s B.80 s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与60 s时颜色相同,比40 s时的颜色深
C.80 s时向容器内加0.32 mol He,同时将容器扩大为4 L,则平衡不移动
D.若起始投料为0.20 mol N2O4,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则各组分的含量与原平衡相同 △ 3.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NO2(g) 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以上全部 4.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M(g)+N(g),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实验 温度/℃ 编号 n(X) n(Y) n(M) ① ② ③ ④ 700 800 800 900 0.40 0.10 0.20 0.10 0.10 0.40 0.30 0.15 0.090 0.080 a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若5min时测得n(M)=0.050mol,则0至5min时间内,用N表示的平均
-2
反应速率υ(N)=1.0×10mol/(L·min) B.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0
C.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是,X的转化率为60% D.实验④中,达到平衡时,b>0.060
5.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 2Z(g) △H < 0, 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t/min n(Y)/mol 2 0.12 4 0.11 7 0.10 9 0.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3-1-1
A.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ν(Z)=2.0×10mol·L·min
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ν(逆)> ν(正) 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
D. 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
6.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的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从反应开始到10 s末,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s) B.从反应开始到10 s末,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79 mol/(L·s) C.从反应开始到10 s末,Y的转化率为79.0%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7.一定条件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发生如下反应:CO2(g)+3H2(g)CH3OH(g)+H2O(g),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时c(CH3OH)为0.2 mol·L-1
。CO2(g)的平衡物质的量浓度c(CO2)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1
A.0~5 min,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 mol·(L·min) B.反应CO2(g)+3H2(g)CH3OH(g)+H2O(g)的ΔH<0 C.在T2 ℃时,若反应处于状态D,则一定有v正<v逆 D.若T1 ℃、T2 ℃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8.在10 L密闭容器中,1 mol A和3 mol 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气)+xB(气)2C(气),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共3.4 mol,生成0.4 mol C,则下列计算结果不正确的是( )
A.平衡时,物质的量比A∶B∶C=2∶11∶4 B.x值等于4
-1-1
C.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 mol·L·min D.A的转化率20%
9.在一定温度时,将1mol A和2mol B放入容积为5 L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C(g)+2D(g),经5min后,测得容器内B的浓度减少了0.2mol·L-1
。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5min内该反应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1
0.02mol·(L·min)
-1
B.在5min时,容器内D的浓度为0.2mol·L C.该可逆反应随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逐渐增大
D.5min时容器内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3mol
10.T ℃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Y、Z的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Y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进行的前3 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v(X)=0.3 mol·(L·min) B.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3X(g)+Y(g) 2Z(g)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
D.若改变反应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3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11.对下列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1
A.根据图①可判断反应的ΔH <0
3+
B.根据图②,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可加入CuO调节pH至3~5 C.图③可表示压强(p)对反应2A(g)+2B(g) 3C(g)+D(s)的影响 D.图④ 可表示向醋酸溶液中通入氨气时,溶液导电性随氨气量的变化
12.在一定条件下,将PCl3(g)和Cl2(g)充入体积不变的2 L密闭容器中发生下述反应:PCl3(g)+Cl2(g)PCl5(g),5 min末达到平衡,有关数据如表。 初始浓度(mol·L) 平衡浓度(mol·L) -1-1PCl3(g) 2.0 c1 Cl2(g) 1.0 c2 PCl5(g) 0 0.4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若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则正反应为吸热
-1-1
B.反应5 min内,v(PCl3)=0.08 mol·L·min
C.当容器中Cl2为1.2 mol时,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平衡后移走2.0 mol PCl3和1.0 mol Cl2,在相同条件下再达平衡时,c(PCl5)<0.2
-1
mol·L
13.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xC(g) ΔH<0,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达平衡后在t1、t2、t3、t4时都只改变了一种条件,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2,反应开始2 min内v(B)=0.1 mol·L·min B.t1时是降温,平衡逆向移动
C.t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c(C),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D.t3时可能是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t4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c(B)不变
14.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
-1
反应:2A(g)+B(g)2C(g)若经 2 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L,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1-1
① 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S
-1-1
② 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L·S ③ 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70%
-1
④ 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7 mol·L,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在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 A和2 mol B,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 ΔH<0。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C为1.6mol。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1-1
A.若反应开始时容器体积为2L,则Vc=0.4mol•L•min B.若在恒压绝热条件下反应,平衡后nc<<1.6mol
C.若2min后,向容器中再投入等物质的量A、C,B的转化率不变 D.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容下进行,放出热量将增加
16.在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发生下列反应2NO2(g)
N2O4(g) ΔH < 0,达到平衡状态后,在t1时刻改变条件,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下列对t1时刻改变条件的推测中正确的是
-1-1
A.保持压强不变,升高反应温度
B.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 N2(g) C.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 N2O4 (g) D.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1mol N2O4 (g 17.可逆反应A(?)+a B(g)C(g)+2 D(g)(a为正整数)。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压强由p1变为 p2时,逆反应速率将变大 B.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若a=2,则A为液态或固体
D.恒温恒容条件下,增加B的物质的量,B的转化率和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都将增大
18.容积均为1L的甲、乙两个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A、2molB和1molA、1molB,相同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A(g)+B(g)xC(g) △H<0。测得两容器中c(A)随时间t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L )c(A) (mol·2.01.00.506 10t (min)
A.甲容器中A的反应速率为0.1mol/L·min B.给甲容器加压可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C.给乙容器升温可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甲和乙的平衡转化率相等
19.某温度下,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和2 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 4C(s)+D(g),反应2 min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1
A.前2 min,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min B.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40%
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不移动,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D.增加B,平衡向右移动,B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20.将1 mol CO和2 mol H2充入一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在250°C、T°C下发生 反应:CO(g)+2H2(g)=CH3OH(g),ΔH=a kJ/mol,如图。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250°C时,0〜10minH2 反应速率为 0.015 mol,/(L.min) B.平衡时CO的转化率:T℃时小于250℃时
C.其他条件不变,若减小容积体积,CO体积分数增大
00
D.a<0,平衡常数K:TC时大于250C
21.将 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
-1
应:2A(g)+B(g)2C(g)若经 2 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L , 现有下列正确的是
-1-1
A.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L•s
-1
B.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7 mol•L C.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70%
-1-1
D.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s 22.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 xC(g)。
Ⅰ、将3molA和2mol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a;
Ⅱ、若起始时A、B、C投入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A)、n(B)、n(C),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也为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Ⅰ达平衡时,A、B、C各增加1mol,则B的转化率将一定增大
B、若向Ⅰ平衡体系中再加入3molA和2molB,C的体积分数若大于a,可断定x>4 C、若x=2,则Ⅱ体系起始物质的量应当满足3 n(B) =n(A)+3
D、若Ⅱ体系起始物质的量当满足3 n(C) +8n(A)==12 n(B)时,可断定x=4
23.某化学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密闭容器中某一条件对A2(g)+3B2(g)
2AB3(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T2>T1,则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B.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
C.若T2>T1,达到平衡时b、d点的反应速率为vd>vb
D.在T2和n (A2)不变时达到平衡,AB3的物质的量大小为:c>b>a
24.在一恒定的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 B(g) x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ω%;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A:0.6mol、B:0.3mol、C:1.4mol充入容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ω%,则x值为 A、只能为2 B、只能为3 C、可能是2,也可能是3 D、无法确定
25.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以下反应:2N2O5(g) 4NO2 (g)+ O2(g) ΔH > 0;T1温度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N2O5,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s -10 500 3.52 100 0 2.50 150 0 2.50 c(N2O5)/ mol·L 5.0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2,若T1>T2,则K1<K2
-3-1-1
B.500 s内N2O5分解速率为2.96╳10mol·L·s
C.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125,平衡时N2O5的转化率为50% D.达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则c(N2O5)> 5.00 mol·L-1 26.一定温度下,容积为2 L的甲、乙两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达平衡时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 n(SO3)/mol 反应物的转化率 甲 2 mol SO2、1 mol O2 1.6 α1 乙 4 mol SO3 a 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