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高中物理人教(2019)必修1学业达标检测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9题为单项选择题,10~12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和不选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由磁铁间存在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答案 B
2、如图1所示,一个大人拉着载有两个小孩的小车(其拉杆可自由转动)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拉力的水平分力等于小孩和车所受的合力 B.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 C.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D.小孩和车所受的合力方向向前 答案 C
解析 小孩和车整体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因小车匀速前
1 / 14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人教(2019)必修1学业达标检测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含
解析)
进,所以所受合力为零,利用正交分解法分析易知,拉力的水平分力等于小孩和车所受的摩擦力,故选项A、D错误;根据力的合成和二力平衡易知,拉力、摩擦力的合力与重力、支持力的合力平衡,重力、支持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故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故选项B错误,C正确.
3、三个共点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一个力为4N,向北;另一个力为3N,向东;那么第三个力为( ) A.5N,向东北 C.7N,向东北 答案 B
4.如图2所示,固定斜面上有一光滑小球,分别与一竖直轻弹簧P和一平行于斜面的轻弹簧Q连接着,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球所受力的个数不可能是( )
B.5N,向西南 D.7N,向西南
图2
A.1 C.3 答案 A
解析 设斜面倾角为θ,小球质量为m,假设轻弹簧P对小球的拉力大小恰好等于mg,则小球只受2个力作用,二力平衡;假设轻弹簧Q对小球的拉力等于mgsinθ,则小球受到重力、弹簧Q的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作用,三力平衡;如果两个弹簧对小球都施加了拉力,那么除了重力,小球只有再受到斜面的支持力才能保证小球受力平衡,即四力平衡;若小球只受1个力的作用,合力不可能为零,小球不可能
2 / 14
B.2 D.4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人教(2019)必修1学业达标检测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含
解析)
处于静止状态.
5.在图3中,AB、AC两光滑斜面互相垂直,AC与水平面成30°角,则球对AB面和AC面的压力的大小分别为( )
图3
13A.G,G 2222C.G,G 32答案 A
解析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知
3
B.G,3G 323D.G,G 22
1
F1=Gcos60°=G,
2
3
F2=Gcos30°=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A正确.
2
6、如图4所示,一个重力为10N的物体,用细线悬挂在O点,现在用力F拉物体,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37°,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in37°=0.6,cos37°=0.8,则此时拉力F的最小值为( )
3 / 14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人教(2019)必修1学业达标检测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含
解析)
图4
A.5N C.8N 答案 B
解析 以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三角形定则,对物体施加的力F与细线垂直时,所用的力最小,所以F的最小值为
B.6N D.10N
Fmin=Gsin37°=6N,所以B正确.
7.一长直木板的上表面一端放有一小木块,当木板以远离木块的另一端O为轴,如图5所示由水平位置缓慢向上转动(α角变大)时,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f随转过的角度α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图5
答案 C
解析 木块开始时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Ff=mgsinα;当木块相对木板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Ff=μmgcosα,又
4 / 14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人教(2019)必修1学业达标检测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含
解析)
知α角在增大,故C正确.
8.水平的皮带传输装置如图6所示,皮带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被轻轻地放在A端皮带上,开始时物体在皮带上滑动,当它到达位置C后滑动停止,随后就随皮带一起匀速运动,直至传送到目的地B端,在传输过程中,该物体受摩擦力的情况是( )
图6
A.在AC段受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B.在AC段受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C.在CB段受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D在CB段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 答案 B
解析 在AC段物体相对皮带向左滑动,受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在CB段物体相对皮带没有滑动,物体随皮带一起匀速运动,如果有摩擦力,则物体不可能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不受摩擦力.故只有B项正确.
9、一跨过光滑动滑轮的轻绳AB与杆的两端连接,滑轮下端连接一物体,现将轻杆从如图7所示的位置开始,绕过其中点的水平轴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一个小角度,当再次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7
A.若将杆逆时针转动,绳AB上拉力不变 B.若将杆逆时针转动,绳AB上拉力变大
5 / 14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人教(2019)必修1学业达标检测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含
解析)
C.若将杆顺时针转动,绳AB上拉力不变 D.若将杆顺时针转动,绳AB上拉力变大 答案 B
解析 滑轮左侧绳与右侧绳为同一根绳的两部分,绳上的拉力大小相等.设两侧绳的夹角大小为θ,两绳的拉力大小为F,则有2Fcosθ2
mg=mg,即F=当杆逆时针转过一个较小的角度时,滑轮向中间θ2cos
2
移动,两侧绳的夹角变大,故F变大;同理可知,杆顺时针转动时,
F变小.
10、如图8所示,A、B两球用轻杆相连,用两根细线l1、l2将它们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的O点,现有一水平力F作用于小球B上,使A、
B两球和轻杆组成的系统保持静止状态且A、B两球在同一水平线上,
细线l1垂直于轻杆,已知两球的重力均为G,轻杆与细线l1的长度均为L,则( )
图8
A.细线l2的拉力的大小为2G B.细线l2的拉力大小为2G C.水平力F的大小为2G D.水平力F的大小为G 答案 BD
解析 因为A球受到细线l1的拉力与其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轻杆
6 / 14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人教(2019)必修1学业达标检测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含
解析)
对A球的作用力为零,轻杆对B球的作用力也为零,故B球只受到重力G、细线l2的拉力F′和水平拉力F的作用,根据力的正交分解知识和力的平衡条件有F=G,F′=2G,所以B、D正确.
11.如图9所示,物体A、B用细绳与轻弹簧连接后跨过滑轮.物体A静止在倾角为45°的粗糙斜面上,物体B悬挂着.已知质量mA=3mB,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减小到3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9
A.弹簧的弹力将增大 B.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将增大 C.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减小 D.物体A可能被拉动 答案 BC
12.如图10所示,质量均为m=1kg的两滑块A、B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质结实的细线相连,轻杆OA、OB放在滑块上,且可绕铰链O自由转动,两杆长度相等,夹角θ=60°,g取10m/s2,当竖直向下的力F=150N作用在铰链上时( )
图10
A.A滑块对地面的压力为85N B.A滑块对地面的压力为75N C.A、B滑块间细线的张力为253N
7 / 14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人教(2019)必修1学业达标检测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含
解析)
D.A、B滑块间细线的张力为503N 答案 AC
解析 对O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对两个细杆的作用力进行合成,有FAcos+FBcos=F,且FA=FB,
22故FA=FB==N=503N,
θ32cos
22×2所以地面对A的支持力
θθF150
θFN=mg+FAcos=85N,
2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A滑块对地面的压力为85N,滑块间细线的张力
F′=FAsin=253N,故A、C正确.
2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
13.(6分)用如图11的装置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θ
图11
①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8 / 14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人教(2019)必修1学业达标检测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含
解析)
②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③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下O点的位置及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
④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下F的大小和方向;
⑤选好标度,分别作出力F1、F2、F的图示,以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并画出对角线F′; ⑥多次进行实验,归纳得到结论.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中遗漏的重要操作是________. (2)步骤④中遗漏的重要操作是________. (3)下列措施中,能减小误差的措施是________. A.F1、F2的大小要尽量小些
B.在不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的情况下,F1、F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 C.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近些 答案 (1)未记录两细绳套的方向(2分)
(2)未明确是否把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拉到位置O(2分) (3)BC(2分)
14.(6分)某同学利用如图12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的实验.
9 / 14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人教(2019)必修1学业达标检测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含
解析)
图12
(1)在安装刻度尺时,必须使刻度尺保持________状态.
(2)他通过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弹力大小F与弹簧长度x的关系图线,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的原长x0=________cm,劲度系数k=________N/m.
(3)他又利用本实验原理把该弹簧做成一个弹簧测力计,当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时,该弹簧的长度x=________cm. 答案 (1)竖直(1分) (2)4(1分) 50(2分) (3)10(2分) 解析 (1)弹簧是竖直的,为减小误差,刻度尺必须与弹簧平行,故必须使刻度尺保持竖直状态.
(2)弹簧处于原长时,弹力为零,故原长为4cm,弹簧弹力为2N时,
F弹簧的长度为8cm,伸长量为4cm,根据胡克定律F=kΔx,有k=
Δx2=N/m=50N/m. 0.04
(3)由题图丙得到弹簧的弹力为3.0N,根据题图乙得到此时弹簧的长度为10cm.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15.(8分)如图13所示,质量均为1kg的小球a、b在轻弹簧A、B及拉力F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A、B两个弹簧的劲度系数均为5N/cm,B弹簧上端与天花板固定连接,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A弹簧竖直,g取10m/s2.
10 / 14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人教(2019)必修1学业达标检测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含
解析)
图13
求两弹簧的伸长量和拉力F的大小. 答案 2cm 8cm 203N 解析 由b球处于静止得
FA=mbg=10N
FA由F=kx得xA==2cm,(2分)
ka、b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如图,由平衡条件得
2mgFB==40N,(2分)
cos60°
FBxB==8cm,(2分)
kF=2mgtan60°=203N.(2分)
16.(8分)如图14所示,物体A、B的质量分别为mA=6 kg、mB=4 kg,
A与B、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3,不计滑轮的质量和
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在水平外力F作用下,A和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地面对B和A对B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g取10m/s2)
图14
答案 30N 向左 15N 向右
11 / 14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人教(2019)必修1学业达标检测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含
解析)
解析 因为A、B一起在地面上运动,所以A与B间是静摩擦力,而
B与地面间是滑动摩擦力,所以地面对B的摩擦力 F地B=F=μ(mA+mB)g=30N(2分)
方向与B相对地面的运动方向相反,即向左.(1分)
A受到绳子的拉力FT=F=15N(1分)
由于A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平衡条件得
12
B对A的摩擦力FBA=FT=15N(1分)
方向向左(1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A对B的摩擦力FAB=FBA=15N(1分) 方向向右.(1分)
17.(10分)如图15所示,三根轻质绳子OA、OB与OC将一质量为10kg的重物悬挂在空中而处于静止状态,其中OB与天花板夹角为30°,
OA与天花板夹角为60°.(g取10m/s2)
图15
(1)画出结点O的受力分析图,标出对应的力及角度; (2)求绳子OA、OB对应的拉力大小FA、FB;
(3)若保持O、B点位置不变,改变OA绳长度,将A点移动到D点,使得OD=OB,求此时绳子OD对应的拉力大小FD. 答案 (1)见解析图甲 (2)503N 50N (3)100N 解析 (1)对结点O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3分)
12 / 14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人教(2019)必修1学业达标检测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含
解析)
(2)FC=mg,根据平衡条件,由几何知识得:
FA=mgcos30°=503N(2分) FB=mgsin30°=50N.(2分)
(3)将A点移动到D点后对结点O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运用合成法,由几何知识得:FD=FC=mg=100N.(3分)
18.(14分)如图16所示,放在粗糙斜面上的物块A和悬挂的物块B均处于静止状态,轻绳AO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轻质弹簧的右端及轻绳BO的上端连接于O点.轻质弹簧中轴线沿水平方向,轻绳O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轻绳CA与斜面平行,斜面倾角α=30°,物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5kg,mB=1.5kg,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500N/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图16
(1)弹簧的伸长量x;
(2)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Ff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 (1)33cm (2)5N 方向沿斜面向下
解析 (1)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并进行正交分解,如图甲所示:
13 / 14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人教(2019)必修1学业达标检测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含
解析)
据平衡条件有
x轴方向:kx-Fsin60°=0①(2分) y轴方向:Fcos60°-mBg=0②(2分)
由②解得F==30N,(2分)
cos60°代入①解得
330×
2Fsin60°
x==m=33cm.(2分)
k500
(2)以物块A为研究对象,A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Gx=
mBgmAgsin30° 根据平衡条件有 x′轴方向:F-mAgsin30°-Ff=0(2分) 1 解得Ff=F-mAgsin30°=30-5×10×N=5N(2分) 2 方向沿斜面向下.(2分) 14 /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