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
——读《背影》有感
王滨希望学校 八年二班 赵娜
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背影》这篇文章,我已读过数遍,简直是百读不厌,读后受益匪浅,感慨良深。我觉得父爱如海,父爱如山。
是谁的背影?总穿梭于危急的地方,把我从苦恼中救出?是谁的背影?总守候在病床的旁边,熬红了双眼却不在乎?是谁?是父亲!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的眼泪如花从那一刻绽开了……祖母的辞世,父亲的下岗使他家风雪交加!在他的眼中,他父亲有点哆嗦,儿子那么大了,还不放心。家,是一个一直想挣脱的网,但风雨来了却成了避风港!父亲辛苦攀过石栏为儿子买下朱红的橘子,提着的反是橘子吗?还有沉甸甸的父爱!离开的时候,走几步,回头看……舍不得。担心,期盼和关心,仿佛书写在他的背影上,清晰而又深刻,不能忘却!两年后,他的思念随着信向朱自清寄来。家景一日不如一日,父亲离大去之期不远。在这个贪病交加,凄惨冷落的季节。“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朱自清叹息着!悔恨,歉意与思念交织在晶莹的泪光中化开了……
爱,就是朴素中出高尚;爱,就是无声中响出歌曲;爱,就是透明中折出光彩。为儿子攀栏买橘是一件平常又特别的事情。在千千万万爱的付出中显得平常,在千万的平常背后显得特别!“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在生命的人海里,相信会一下子认出那个步履蹒跚的背影,那个正是当天为“自己”买橘子的父亲。“谁言寸草心,报
得三春晖。”是的,我们又要如何报答父母的深恩呢?
父亲,在失败时鼓励,在成功时严厉,需要时帮助。没有华丽的语言去形容默默奉献的父亲,用上所有的语言也不够。但他为孩子付出的,一点一滴积起来是一个大海,一粒一颗堆起来是一座大山,一片一朵凑起来是一幕天空。
翻开陈旧的相册。你记起了吗?心中那沉甸甸的关爱,就是父亲为你做的平常而又特别的事。
我已经是八年级学生了,自我懂事起,就得到了父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在父亲的呵护下,我已经茁壮成长,等我长大后,我一定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让他晚年生活幸福。同时我也祝天下所有的父母幸福安康!
我心目中的英雄
——读《朱德传》有感
王滨希望学校 八年二班 单红颜
最近,我读了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写的《朱德传》,读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教育,我为我们中国有这样的总司令感到骄傲和自豪,应该说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他是红军的总司令,也是八路军的总司令,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他是中国的第一元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的名字叫朱德,被大家尊称“总司令”。 他和毛泽东一起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他关心战士,1928年,他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我们的总司令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他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他不论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能够但然如坐春风,他协助毛泽东完成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的指挥,他常亲临前线,指挥战斗,表现得镇定自若。在危险、困难、牺牲面前,能够沉着冷静,临危不乱。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的。
他爱国,他爱我们的国家。穷苦人出身的他,早已经确立救国救民之志,不再为高官厚禄去打伤害平民百姓的“混”仗,而是要追求光明、追求真理,探索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的道路。
因此,他毅然拒绝了刘湘和杨森的挽留,顺江东下来到上海见到了孙中山。孙中山此时正发愁无将领兵讨伐陈炯明,以十万元军晌相许,请来他出面组织桂滇军攻打陈炯明。但他出国寻求真理的决心已定,婉言谢绝了孙中山之邀。
朱德弃高官,抛厚禄,只为追求真理的鸿志,对于一个三十六岁的人来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因为他已不再是热血青年,而是成熟的中年,此时的选择是理智的选择,是一种坚
定的义无反顾的追求。
他为乡亲挖泉水;在半百的时候依然响应中央的号召,也有亲自下田种南瓜,而且他的南瓜创了记录,是最大的;“朱毛红军”就成为当时中国黑暗世界中的“一把火”,是光明,是希望,是中国革命的象征和旗帜,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胜利”漫漫征程上不可阻挡的铁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个个20世纪革命的“神话”在他们手中诞生……
他是我们著名的十元帅之一,是被中外将士深怀敬意的“朱老总”。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