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促进有效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2024-01-23 来源:要发发教育
促进有效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眉县汤峪镇中心联合小学 冯红星

备课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有效备课是避免教师无效教学、学生无效学习的前提。但是,何为“有效备课”,判定的标准是什么?部分教师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备课当然要写教案,但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个环节,不能等同于备课,更不能代替备课,这是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备课,如何有效地备课?我校在推进高效课堂教改实验项目工作中,以“促进有效备课、打造高效课堂”为抓手,收到了良好效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学校研究为本,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教学研究活动。

1、加强理论和课程标准学习,整体优化,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标准培训学习,以自学和集中学习为主要形式。每周记录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并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学习,让教师队伍整体优化,提高每位教师的业务素质,为实施教学研究打基础。

2、坚持并充分发挥听、评课活动的实效

为了更好地发挥校本教研在指导教学中的作用,要求每学期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安排组内每人一节公开课,由教

研组组织本学科教师深入课堂听课,然后组织参与听课的教师进行集体评课。对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寻找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所在,研讨教法和学法的改进办法,进行实实在在的实践与探索。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20节。

3、“请进来”与“走出去”

学校结合我校的教改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有经验的老师来校示范教学或作专题讲座,不断开阔教师的眼界。2014年以来,我们邀请了来自槐芽中心小学、眉县第二实验小学、眉县实验小学等学校的5位优秀教师来校做课、与我校教师研讨,极大的解决了我校教师在备课环节上的困惑。同时学校有重点、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听课研讨活动,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要有成果汇报,或写学习心得,或上示范课,或作专题讲座,或报教改提案,切实提高学习的成效。通过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加强横向教学研究和交流,提高学校教师的知名度。

4、进行教育反思,针对教学实践及时反思教学设计和过程。

一个教师是感性的实践者还是理性的研究者,根本区别就在于他是否时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教育反思是教师的基本研究行为,包括写教育日记,教学点滴,教学案例、教学评析等。可以结合一个专题进行

反思,也可以对整个教学进行反思。反思可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始终,用批判性的分析眼光去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在反思中要秉承新教育理念,形成反思参照点。我们在开展教育反思时,要求教师要有问题意识,抓住稍纵即逝的现象发现问题,联系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分析,构建个人化理论,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反思,每学期评出优秀教学反思装订成册,在全校范围内交流学习。把反思持续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5、不断丰富校本教研的形式。

学校通过教师论坛、专题学习、小组交流、教学观摩、典型剖析、经验汇报、学习考察等活动,增强教学研究活动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6、有效激发教师参与研究的热情。

学校制订关于教学研究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热情和信心。对在教学研究方面表现突出者给予奖励。我们先后制定了《汤峪镇中心联合小学教师校本教研制度》、《汤峪镇中心联合小学校本教研奖励制度》、《汤峪镇中心联合小学教师教研工作奖惩制度》等制度,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工作和小本研修的积极性,取得了及哦啊好的效果。

二、学校教师集体备课

1、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通研教材,提升教师整体备

课水平。

要求教师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能够细读当前所教年级教材,研读单元教材和每篇文章和章节内容,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知识纵向线索和横向结构、把握知识深度与广度、知识的内涵和教材以外的相关信息,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细致作出对教材处理的构想,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为有效备课打牢基础。

通过此环节所有教师能够准确掌握新课标主旨,正确理解教材、合理使用教材,部分教师能够创造性使用教材。

2、加强学案设计,优化个人备课,为提高课堂效率作保障。

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了解环境、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有效进行学案设计。落实学校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媒体、备程序、备反馈的常规要求,做到规范备课。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性地开展有效备课,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内容精当、富

有内涵,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学案设计,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主要措施:要通过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讲评分析制度,建立集体备课机制(四个阶段:集体备课通研、资源共享、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开展优秀学案设计展览和评比,开展备课案例评析研究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由于本校同课头教师最多只有两人,我们先后与槐芽中心小学等兄弟学校交流集体备课成果,取长补短,提高了我们备课的实效性。)

3、备课中要重点设计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一是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的指导(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学生的课堂质疑和听课方法,指导学生课后的温故知新)。二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技术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微观学习的问题。三是指导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方法。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各学科教师生本课堂授课方法和反馈方式,学会自主学习。

三、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完善“生本教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前置性作业: 通过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做到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初步理解。

2、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等教学环

节,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展示交流,点拔提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交流展示,充分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适时点拨,有效调控,根据学生的展示状况,师生共同释疑解惑,适当进行拓展或梳理,挖掘知识的内涵及外延,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知识。同时要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补充知识规律,实现整合和升华,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

4、检测巩固:注重基础知识,针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梯度性训练,习题设计要有梯度,既要考察知识,又要检测能力,并能分层次要求。及时反馈,当堂达标,实现“堂堂清”。

四、集体备课的现状及反思 1、集体备课不能等同于分工备课

我通过参加部分学科组的集体备课,发现学科实行了分工备课。整册教材有八个单元,每个人分了几个单元的备课任务,每位教师把自己备好的单元的教案分发给其他几位教师就可以了,其它的就不用管了。这样一来,把原先要备八个单元的备课任务变成了现在只需备几个单元。

反思:从以上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教师把集体备课理解为分工备课,借集体备课之名,谋“分工备课”之实,都把教材平均分给几个组员备,每位教师只备一部分内容,然后把教案复印发给每个人。还有些不负责任的教师,并不自己备课,而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电脑,直接将网上的有关教案下载。这种不经过大脑的集体备课就等同于一人提供教案,大家“拿来”使用。这样一来确实是减轻了教师们备课的负担,也深得教师们的喜爱。但我们并不能把集体备课理解为大家一起来平分备课内容,集体把教材备完的分工备课。分工备课是一种偷懒行为,容易使教师产生依赖思想,不愿去钻研教材,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一批备课的“懒汉”,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分工备课尤其对年轻教师不利,年轻教师教书的时间短,对教材不熟,如果每个学期只备其中一部分内容,那要多少年才能吃透教材呀?这种有名无实的集体备课,其效果比单人独备更差。这与集体备课的初衷截然相反,应当坚决杜绝。

2、“集体讨论、交流”不能流于形式

我从参与教师们的集体备课和翻阅集体备课会议记录中,发现集体备课活动中的“集体讨论、交流”环节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在讨论、交流时,先是由主备课人照本宣科地念了一遍自己写的教案,接着就是其他组员作补充发言,说的都是一些“我同意主备课人的发言”、“我赞同

主备课人的设计”等客套话,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整个交流过程时间短,流于形式。教师们在讨论、交流时的发言都是简简单单的两三句话,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反思:思想交流是集体备课的目标,应该抓“实”,不能流于形式。在我参与的集体讨论环节中,经常看到一些人不愿开口,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不行的。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之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两人交换之后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集体备课并不需要教学模式的统一,需要的是教师思想的交流,教育智慧的碰撞,教学形式的创新。也就是说,教育思想的确定,教学策略、方式的选择才是集体备课的主要目标。有些学校要求统一教学过程,这完全是对集体备课的误解和机械运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集体备课反倒从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抓好这一环节,要求每一个人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都要做好发言的充分准备,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言的内容一般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媒体选用、练习设计、师生活动等。主要谈谈如何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转变师生课堂角色,真正达到生本教育的效果。

3、应重视“二次备课”

在平时的检查中,通过翻阅教师的教案,发现真正能根

据教师自己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修改和补充教案的教师比较少,大部分是主备课人备得怎样就是怎样,“个人增减”部分几乎都是空的,没有进行“二次备课”。还有些教师只是机械的抄一下教案。

反思:“二次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升华,应予重视。所谓“二次备课”,就是在教师个人钻研后,通过集体讨论交流,再进行的第二次独立备课。真正的教学设计是需要执教者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设计出符合教师个性特征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蓝图。因为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自学能力、非智力因素千差万别。教育永远不可能像工厂一样进行规模化的生产。特级教师魏书生曾经说过:“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去否定,不是去证明,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不加任何改变。他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蜜蜂采集花粉酿蜜”的观点,应该是我们对待集体备课的积极态度。我认为,集体备课就是把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研究和分析教材,确定教学整体目标以及探寻普遍的教学规律等方面进行相对的统一,而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则不宜过于统一。我们应该将求同存异作为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倡导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设计出符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案,用集体的智慧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艺。因此,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