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圈圈妻 I蚕 I旨 州 }蚕 旅游解说词中的扬州与历史中的扬 蒋 荔 摘要:西辞黄鹤,南下扬州,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 州”,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于扬州的向往?旅游解说词 之柳,蒲柳又谓之杨,是皆通名矣。”所以,“杨柳”这个 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并不是 中那些传奇的小故事更是让人们对扬州充满了神往, 可是历史中的扬州就如旅游解说词中所描绘那样么? 本文就从历史角度来剖析旅游解说词中一些对扬州 隋炀帝的独创.而描写它的名篇佳句更是数不胜数、 俯拾即是,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唐・白居易《忆江南》)“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 的描述.来展现一个真实的历史中的扬9,11。 关键词:扬州旅游解说词历史中的扬州 幕帘无重数”(北宋・欧阳修《蝶恋花》)等等。 从《史记・天官书》知,扬州被称为“杨州”最早可 推至秦汉。诗人白居易《隋堤柳》载:“隋堤柳,岁久年 扬州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来人文荟 深尽衰朽……大业年中场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 萃、风物繁华,吸引着众多中外游人。对大多数游客来 至黄河东至淮。绿荫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 说,来扬州前,旅游解说词是他们了解扬州的主要渠 色如烟絮如雪。南幸江都态佚游,应将此柳系龙舟 道:等他们到来,除了亲眼看到扬州的美丽之外,那些 h。”诗中的“江都”即扬州,隋堤上的柳到了白居易的 旅游解说词中的扬州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是 年代.已因岁久年深而衰朽。这明确无误告诉我们:隋 所有的旅游解说词都是事实上真实的扬州么? 古人说游扬州要三分看景,三分读史,三分吟诗, 另一分欣赏扬州的佳丽。想象着也是有道理的,扬州 代的扬州就已种植大量杨柳,同时也可推断隋以前扬 州肯定已经种植杨柳了。 可见,隋炀帝的种树、赐姓之说,有点儿戏。但是, 城历经多少繁华、多少沦落、多少故事、多少噩梦?所 柳树姓杨,沾了隋炀帝的光,观照于今的现实,仍旧有 以我们在看那细雨、斜柳、青绿、飞燕扑面而来,在享 点知兴替的意义。杨柳之称是否起源于此,还是得由 受那怡然自得、诗情画意时,我们也不应忘记到历史 中去了解一下真实的扬州 一历史考据学家继续去进行判断。然而,这割不断的历 史延伸却让人唏嘘不已。 、关于杨柳 但不管怎样,都割不断扬州种柳的热情。于是至 景,宋代则是“扬州柳垂官路”(姜夔),欧阳修的平山 堂“手种堂前垂柳”留千古佳话,而引得苏东坡“欲吊 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清代王士祯更以“绿杨城 郭是扬州”的名句道出扬州景观的独到和古都的魅力 之处。于是才有了柳色满城的扬州。于是虹桥西岸大 堤上垂丝拂波、飘逸婀娜的柳树,似乎像一个个饱览 霞映两重城”(杜牧)的盛 扬州的市树是杨柳。扬州索有“绿杨城郭”的美 唐代出现了“街垂千步柳,称。扬州人与柳有着千丝万缕的情缘,每到清明节,家 家户户插柳枝,以示春天植树季节来临。所以扬州才 有了“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的美景。 不少旅游解说词中都有隋炀帝给柳赐姓之说。隋 炀帝于大业元年下令开通济渠和邗沟,命人在渠沟旁 修筑御道,在堤上遍植柳树,这是史籍确有记载的。但 隋炀帝赐“杨”姓于柳之说在《隋书・炀帝纪》和《北史・ 隋本纪》等史籍中并无记载,其真实性有待考证。 “杨柳”最早出现在《诗经》的《小雅・采薇》篇:“昔 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南朝人费昶 在《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中日:“水逐桃花去,春随杨 沧桑的老人,在倾诉着那流水般逝去的人间万象…… 二、扬州琼花 琼花是扬州的市花。据明代《隋炀帝艳史》等小说 所述,隋炀帝造龙舟、开运河,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 于是在许多关于扬州的旅游解说词中.人们也热衷于 柳归。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这里所提到的杨柳 明显是指柳树,现代植物学意义上的杨树叶圆、树高、 枝挺,绝无“依依”、“袅袅”之态。《本草》载:“杨枝硬而 没有专业的植物分类研究机构.文人墨客们常将杨与 柳混为一谈,所以诗句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西汉 行在《尔雅义疏》中亦说:“《诗》言‘杨柳依依’、‘有菀 者柳’、‘东门之杨’,皆一物耳。”《尔雅》柽、旄、杨通谓 添上这一艳丽的色彩。但这一说法正史绝无记载。宋 人曹玲有诗为证:“阿雯群芳到金屋,不在区区一枝 玉,芜城本是帝王家,稗史流传实非录。”阿雯是隋炀 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古代由于 帝的乳名.芜城即扬州,可见隋炀帝并非为“一枝玉” 即琼花来扬州。北宋时宋敏求《春明退朝录》载:“扬州 后土庙琼花一株,或云自唐所植。”《扬州府志》:“扬州 毛亨的《毛诗诂训传》亦日:“杨柳,蒲柳也。”清代郝懿 后土祠有琼花一株,世传为唐人所植”。《甘泉县志》亦 有类似记载。明代郎瑛的《琼花辨》:“考‘扬志’,谓琼 花或云唐植 ” ,、 201 3年第 期 安徽文学 吝e “琼花”最早见于《诗经・齐风》,《辞海》释为“似玉 处教吹箫”。且不论扬州的风景究竟如何,光是那些 量 的美石”,而非花木。后魏张注《汉书・司马相如传》云: 名家的诗句,已令我们对那片古老的繁华之地心驰 量l‘‘琼树生昆仑西流沙滨,大三百围,高百仞,华蕊也。食 神往,于是这些诗句渐渐变成了扬州的名片 但这些 l之长生。”这显然是神话中的仙树。直到唐高宗时期江 在旅游词中广泛运用的诗词真的都是在歌颂扬州的 都人来济在《广陵琼花志》中赞美琼花:“标格异风卉, 蕴结由天根.昆山采琼液,久与炼精魂。或时吐芳华, 美丽么? 如徐凝的《忆扬州》以致“二分明月”后来成为扬 烨然如玉温.后土为培植,香风自长存。”这是最早可 州的代称。后人不究原意,争相传诵.影响广泛,许多 证实在唐朝扬州后土庙种植过琼花的。太宗至道三年 没有到过扬州的人就是从这首古诗中了解扬州的美 王禹偶作《后土庙琼花诗》云:“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 丽。可惜数百年来人们对这首诗的理解都有些偏差。 洁白可爱,其树大而花繁,不知实何木也,俗谓之琼 对这首涛最流行的解释是,扬州的少女们娇美的脸上 花。赋诗以状其态:谁移琪树下仙乡,二月轻冰八月 怎能藏住眼泪,她们可爱的眉梢上也挂不住一点忧 霜。若使寿阳公主在,自当羞见落梅妆。春冰薄薄压枝 愁。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无赖的扬州啊,你竟然 河,分与清香是月娥。忽似暑天深涧底,老松擎雪白婆 占去了两分。殊不知,这里的“萧娘”、“桃叶”其实指的 娑。”这是关于琼花最可信的记载,它清楚说明了琼花 是妓女,“赖”则是“占有”之义,所以《忆扬州》实际是 的形状和其得名的由来。庆历五年、八年,韩琦、欧阳 忆人。忆他在扬州遇到的那些“萧娘”、“桃叶”,但后两 修先后来守扬州,都惊艳于琼花盛开的仙客芳姿。韩 琦诗称:“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欧阳修赋诗:“琼 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各种记载表明,琼 花兴于唐代,自然和隋炀帝牵连不上。 并且.事实上今“琼花”与闻名于世的古“琼花”并 句却为扬州人接受,赋以新的意义。 再如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给扬州古城增添 了朦胧而又永远抹不掉的诗意。殊不知,它的下一句 是“赢得青楼薄幸名”。这诗其实是杜牧追悔十年扬州 生活的抒情之作。因政治上失意.扬州十年载酒行乐, 放浪形骸,回想恍如梦幻.一事无成,到头来只在秦楼 楚馆里挣得一个薄情郎的名声。杜牧的“春风十里扬 非同一物种,古“琼花”早已不复存在 今“琼花”作为 市花反映的不过是扬州人的一种怀旧心情。 由于文人们的赞咏.琼花很快就名动朝野,但琼 花的劫难也来临了。曾敏行《独醒杂志》、周密《齐东野 语》载,琼花曾两度被移至宫中,但都逐渐憔忭;发还 州路”则是诗人赠别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结识的一位 扬州的歌妓 所以可见,许多诗词并非是歌颂扬州的.但我们 都拿之来宣传扬州。当然借鉴历史是应该的,可是我 们也应当了解其中的原意。 虽然旅游解说词中有些故事与历史有所出入.但 我们依旧能从中得到很大的享受,从而让我们更加热 爱扬州这美丽的小城。当然在迷恋中。我们也应当去 了解真实的历史。 故土,又茂盛如初。宋人杜游《琼花记》载:宋高宗绍兴 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率兵渡过淮河到扬州杀伐掳 掠,琼花也被连根拔去,“小耆剪而弃之”。后土祠道士 唐太宁对琼花残根浇灌培护,数年才又逐渐长成。正 是在这迁移流离和生死劫难中.琼花显示了它非凡的 生命力。《洪武郡志》:德佑元年,元军南下,次年占领 扬州,南宋亡国,琼花枯死。以后绝迹。元世祖至元j 十一年,道士金丙瑞将和琼花相似的聚八仙补植在琼 花生长的地方代替琼花。可以看出,扬州琼花源于唐, 繁于宋,而绝于元。 郑兴裔的《琼花集》对琼花和聚八仙进行了比较: “琼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黄;聚八仙小而瓣薄,其色微 时隔千年,扬州依旧是那个容易让人迷失在时光 中的小城。历史的陈迹、依旧的风物、曲折的巷陌,总 让你有一种走不出的心情。当我们合上历史的画卷 时,竟然发现自己又重回了那久别了的扬州。 参考文献 青,不同者一也。琼花叶柔而莹泽;聚八仙叶粗而有 芒.不同者二也。琼花蕊与叶平,不结子而香;聚八仙 【1】钱传仓.扬州琼花[M].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2000. 叶低于花而不香。不同者三也。”1979年版《辞海》无 2】李廷先.唐代扬州史考[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琼花词条,《花经》上将琼花就解释为木绣球(即聚八 [[3】万建清,许风仪.扬州老字号[M】.江苏文史资料编辑 仙1。所以现在我们看的琼花其实是聚八仙。 如今扬州平山堂东侧有聚/k ̄tlj一株,甚荣茂,绿 部.2001. 枝扶疏。民间仍呼为琼花。但真正琼花生长之地的后 土祠琼花台.只余黄土一堆,琼花芳踪早杳不可寻。 三、关于扬州的诗歌 14】李斗.扬州画舫录【M】。中华书局,2007. 【5】朱福炷.扬州史述【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61曾华鹏.扬州概览[M].1994. 【7】胡明.扬州文化概观【M].南京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说到扬州,一些诗句便纷至沓来,“故人西辞黄 鹤楼,烟花j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 ,、 201 3年第 期 安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