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与食疗养
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中国烹饪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之一。
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 国内学者一致认为是从使用火时开始的。火的使用促使人们脱离了“ 生吞活剥”、“茹毛饮血”的阶段, 一方面为人类烹调技术多样化创造了可能, 另一方面使人类产生了釜甄等烹饪工具, 从而饮食文化也就初现皖端。据考古发掘, 中国早在“ 山顶洞人” 时就已能人工取火, 说明中国饮食文化的发端较早。
其发展大致分为原始社会、先秦、秦唐、宋元明清等四个阶段。 ( 一) 原始社会时期
原始社会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初始----------------精选公文范文----------------
1
---------------------------------精选公文范文--------------------------
阶段。当时人们( 以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仰韶、河姆渡等文化为代表) 已学会种植谷子、水稻等农作物与饲养猪、犬、羊等家畜, 这时便已奠定中国饮食的以农产品为主, 肉类为辅的杂食性饮食结构的基础。与此同时, 人们已制造出鼎、扁、颤等烹饪陶器, 在取食器方面已出现骨匕、石刀, 从其烹饪器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烹调技术, 只有炮、炙、蒸、煮等几种初级方法。在这个时期, 人们的饮品中已出现了酒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的考古发掘中出土许多酒器, 说明中国人至少在5000多年前就已有酿造技术。
( 二)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进人真正形成时期。经过夏商周的近两千年的发展,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已基本形成。在食物原料方面, 在周代“ 五谷” 皆备, 并出现芋头等杂粮; 蔬菜已有水生、陆生、菌类等数十种; 畜产品除猪、羊、牛、犬等常见品种外, 还有象、鹿、兔、----------------精选公文范文----------------
2
---------------------------------精选公文范文--------------------------
鸽等, 基本原料已比原始社会大为丰富。出现了大量的调味品, 除盐以外, 又新增了怡、蜜等甜辅料, 用梅、桃煮成的酸酱和谷物发酵而成酸味料以及紫苏、花椒、桂皮等香、辛味调料等。
并且当时的人们已发明冷藏、香料防腐、醋渍灭菌、乳酸发酵、糖溃等多种保鲜法。五味调和理论已经确立。可以说, 先秦时期在烹调理论方面已初步奠定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基础。 末期《吕氏春秋·本味篇》中假托伊尹对“ 五味调和之说” 作出更明确的说明: “ 凡味之本, 水最为始。五味三材, 九沸九变, 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躁除擅, 必以其胜, 无失其理。调和之事, 必以甘酸苦辛咸, 先后多少, 以齐甚微, 皆有自起。鼎中之变, 精妙微纤, 口弗能言, 志弗能喻, 若射御之微, 阴阳之化, 四时之数” 。只有注重调和, 才能达到“ 至味” 。“ 五味调和之说” 成为后世烹调的指导思想, 同时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经久不衰的原动力之一
----------------精选公文范文----------------
3
---------------------------------精选公文范文--------------------------
主副食搭配平衡膳食的理论已确立。《黄帝内经》明确提出:“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配” 的“ 五谷为养” 之学说, 成为中国饮食文化千古不变的理论。 《论语·乡党》, 其强调: “ 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色恶不食, 失饪不食, 不时不食, 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明确提出四大要素的标准, 后来又为中厨和美食家所继承和发展, 在这个标准的刺激下, 促使厨艺在火候和刀功上都有所注重和创新。在饮食礼仪方面也开始走向完善, ( 三) 秦汉至隋唐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制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时期, 特别是唐代达到封建社会的顶峰, 国内外各民族相互融合、交流日见频繁, 带动丁中国饮食文化的稳步发展。秦汉统一之后, 一方面是取得大片的粮食产地, 如珠江三角洲等地, 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畜产品大量增多; 另一方面是岭南、西域等地食品大量传人中国内地, 如岭南地区的荔枝、龙眼、----------------精选公文范文----------------
4
---------------------------------精选公文范文--------------------------
香蕉、柑橘、抽子、甘蔗、椰子等, 再如西域的西瓜、葡萄、石榴、薄桃、首楷等相继传人。民间食品也得到迅速发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豆腐的问世和糕点的发展。汉代出现了新能源,
出现了铁炊具和改进的炉灶。同时由于炼铁技术的进步, 钢刃菜刀的出现。屠宰和烹调业的切割提供了新的锋利工具。铁釜和铁镬能耐高温,又给煮炖和爆炒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汉代已出现多眼灶, 并且烟囱也拔高了, 提高了烟囱的拔风旺火的能力, 同时也提高烹调速度和烹调质量, 从而使其在烹调技术上又有所提高, 出现了“ 炒菜” 的雏型。 唐代对中国饮食文化最大的贡献, 就是茶文化正式形成, 茶风、茶礼、茶俗已深人人心, 并出现有关茶文化专著, 即陆羽的《茶经》。
( 四) 宋元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后期, 孕育着新的生产关系和市民社会, 中国饮食文化出现新的发展势头, 走向----------------精选公文范文----------------
5
---------------------------------精选公文范文--------------------------
成熟。宋代开始中国城市化加强, 出现大的商业市镇。由于城市人口集中, 各民族杂居, 所以城市饮食业也囊括了各地、各民族饮食文化的精华。各种饮食文化在城市互相交流, 使得城市饮食业不断向高层次发展。因此, 城市饮食业和饮食文化的水平代表了中国饮食业和饮食文化的水平, 城市成了饮食文化的辐射中心,从而在特点上突出一个服务性、商业性。由于坊、市连成一片, 出现通宵的饮食店, 市坊沿街的食铺众多, 另一些小食摊点和走街串巷的小食担, 各种食品应有尽有。一些大饭店的服务机构也完善起来, 设有“ 四司六局” 。此外还设专人负责桌椅、食器的租赁事宜。服务跑堂人员的服务态度也有严格的要求。同时, 酒楼也开始注重外景的设置, 出现许多园林式建筑、木榭歌台, 美不胜收, 如南宋杭州的“ 翠芳园” 是“ 八面亭堂, 一面湖山” 、“ 杏馆酒肆” 则是“ 乡落之景” 。 元时期多为少数民族人主中原的文化交流时期, 也是饮食文化调整和集大----------------精选公文范文----------------
6
---------------------------------精选公文范文--------------------------
成的时期, 辽代西瓜等水果引种技术传人内地, 元代蒸馏酒的技术也由西域传人中国, 同时少数民族饮食及礼仪也传人内地。如蒙古族的奶制品, 蒙古贵族的“ 质孙宴” 会等进人中原, 丰富了内地的饮食文化内涵。从而在元、明时期出现两种势头: 一是饮食的品种、名目大量增加, 如奶制品的种类、茶的品类、酒的种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增加, 仅在元代贾铭的《饮食须知》中就载有谷类食物46种, 菜类87种, 果类63 处,调味品3种,类63种。禽类3处。兽类40种; 二是饮食文化研究再次出现高潮。如忽思慧《饮膳正要》和贾铭的《饮食须知》的出现, 特别是《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食疗养生的营养学专著。元代时, 中华饮食文化再次出现高潮, 这一点从其宫廷饮食的名目和规模中就能充分反映出来。
清代满族人关后, 满族统治者将其关外的特有饮食、原料带人关内, 与内地汉民的传统饮食文化相融合, 丰富了中----------------精选公文范文----------------
7
---------------------------------精选公文范文--------------------------
国饮食文化的内容, 最为突出的就是满汉全席的形式。清代宫廷饮宴礼仪已得到规范, 宫廷饮宴的名目繁多。这一时期,宫廷烹饪技艺的精深完备, 对民间饮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由此, 清代盛行专味宴席, 如全羊席, 全凤(鸡) 席, 全龙( 蛇) 席, 全虎( 猪) 席, 全鸭席等等。与此同时, 还出现膳食撰述的高潮, 出现许多集大成的饮食著述, 如《食宪鸿秘》( 朱彝尊、王士祯) 、《养小录》(顾仲)等。
清代中国饮食文化的另一辉煌成绩就是菜系的最终形成。关于菜系的形成, 追源可达先秦, 但直到清代以后才真正定型, 由此构成了中国烹饪文化的典型地域特点, 反映出地理、气候、特产。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气候条件丰富,动植物品类繁多,这都为我国的饮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的祖先们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不断选育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食物资源,使得我国的食物来源异常广博。----------------精选公文范文----------------
8
---------------------------------精选公文范文--------------------------
据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我国的主食以稻米和小麦为主,另外小米、玉米、麦荞、土豆、红薯和各种苕类也占有一席之地。除了米线之外,各种面食,如馒头、面条、油条以及各种粥类、饼类和变化万千的小吃类使得人们的餐桌丰富多彩。 可见我国的饮食风味多样,食材丰富。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饮食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风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精选公文范文----------------
9
---------------------------------精选公文范文--------------------------
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精选公文范文----------------
10
---------------------------------精选公文范文--------------------------
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国饮食文化从中国人吃饭的形式上就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和谐的氛围。另一方面这也和中国人的饮食特色有关。菜置于餐桌中央离每个食客都可以是同等距离的,人们围坐在餐桌周围敬酒、劝菜,或许有一些卫生问题存在,可是这种饮食模式对于增进感情有很大的帮助。也许这就和中国人希望“团圆”的性格有关,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和”的范畴对后代的影响。所以即使是在人们更多关注健康饮食、卫生饮食的今天也很难告别这种传统的饮食模式。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四大原则:食医和一、饮食养生、本味原则、孔孟食道。特点:历史悠久、形态丰富、取材多样、烹饪技巧多 、民族特色 、菜----------------精选公文范文----------------
11
---------------------------------精选公文范文--------------------------
系多 、餐具独特等。
篇二:饮食文化与食疗养生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陈雨娇 建筑一班 2015113045 中国是世界上饮食文化最悠久的国家,不论是孔夫子主张的“食色性也”,还是如今为人们所公认的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只说各地因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而形成的地方小吃和民族风味,饮食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数不清的色、香、味俱全的菜肴食品;不同流派精湛的烹饪技艺;浩如烟海的关于饮食典章制度的文献记载;众多的寓医于食的药膳单方等等。饮食文化已逐渐与我国的文学、史学、哲学、美学、民俗学等其它社会科学融合在一起,成为我们值得研究的一门科学。
各民族饮食习惯、烹饪方式、舌尖偏好因其发展初期的地域位置、资源类别、耕作方式的不同,成年上万年逐步形成了固式格式,以民族标签的方式展----------------精选公文范文----------------
12
---------------------------------精选公文范文--------------------------
示了民族历史沿革和价值取向,成为广义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大熔炉”的社会文化标签注定其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很难定义美国传统饮食特征,它被世界性的舶来品如意大利通心粉、印度咖喱饭、中国小吃、墨 西哥辣椒、欧洲海鲜、泰式料理所包围。不过,民意测验显示还是中国菜名列前茅。据统计,仅在纽约,中餐馆就有5000多家。
对于早期的华人移民来讲,饮食文化与移民经历息息相关。自20世纪初开始,越来越多的华人移民成为餐馆工人和老板。20世纪20年代的统计数据显示, 在45, 614名已就业的华人中,有11,438人是厨师、侍者或餐馆操作工。在20世纪30年代, 旧金山有6%的华裔成年男子从事餐馆业, 而在东部沿海城市, 则高达
20%~25%。至20世纪40年代末, 美国大陆有4300家中餐馆, 7%的美国人经常光顾中餐馆。十年后, 中餐馆的----------------精选公文范文----------------
13
---------------------------------精选公文范文--------------------------
数量增加到4500家,1959年, 仅纽约就有大约750家中餐馆。更具有本质意义的统计数字是, 超过20%以上的美国人是中餐馆的常客。
这个时期,美国低收入阶层被华裔餐饮的物美价廉所吸引;同时,还为中餐馆浓郁的中国色彩叹为观止,“虽然唐人街的建筑物是西式的, 但是它的气氛却是中国的, 繁荣、热闹。街上悬着彩色的灯笼, 餐馆前面挂着丝制的三角形黄旗, 招牌上和旗子上都
写着漂亮的中文字体。凉台上和窗前摆满了鲜花, 拖在后面的辫子, 以及熟悉而唠叨的广东方言――这就是当年旧金山唐人街的写照了。
中国饮食文化的诸多特征,体现在饮食文化之上,直接影响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首先因为人口压力以及其它多种原因的存在,
所以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开始,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这就是典型的饭菜结构。其中饭是主食,----------------精选公文范文----------------
14
---------------------------------精选公文范文--------------------------
而菜则是为了下饭,即助饭下咽。为什么要助饭下咽呢?那是因为主食并不可口,必须有一种物质来辅助它使人们能够吃下去。当然菜的功能和盐的功能有共同点,但是不等同于盐。这样促使中国的烹饪的首要目的是装点饮食,使不可口的食物变得精妙绝伦;其次,由于中国文化追求衫,中国手工业的发达,所以烹饪中的饮食加工技术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衫特征。所有这些,使中国饮食文化有如下特征。其一,中国烹饪技术发达,许多西方人看来不可食的物品,经过中国厨师的劳作,变得使人一见而食欲顿开;其二,中国人的食谱广泛,举凡能够食者皆食,毫无禁忌;其三,中国救荒的著述特别多,以备饥荒之年以野菜充饥之用;其四,中国人将食的追求作为人生至乐来追求,吃饭成为第一要求。 “人生在世,吃穿二事”,“以食为天”,很早我们就知道了这两句话,说的直接就是一种“吃”的文化。中国有着五千年----------------精选公文范文----------------
15
---------------------------------精选公文范文--------------------------
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 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有着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情、礼数。 中式烹调具有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类丰富、流派众多、风格独特的特点,是中国烹饪数千年发展的结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中国烹饪,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之一。又称中华食文化。世界三大菜系之一,深远地影响了东亚地区。菜谱来源于中国各个地区和民族的菜肴。总结为:色、香、味、意、形。被称为国菜五 品。所以我们要努力地学好它,并在不断实践中发扬、提高、创新,使中国烹饪向着方便快捷、合理营养、药膳保健、适应不同层次人体需要的食品等方面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精选公文范文----------------
16
---------------------------------精选公文范文--------------------------
光溢彩的风 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中国传统菜肴对于烹调方法极为讲究,常见的方法有:煮、
蒸、烧、炖、烤、烹、煎、炒、炸、烩、爆、溜、卤、扒、酥、焖、 拌等。长期以来,由于物产和风俗的差异,各地的饮食习惯和品味爱好迥然不同,源远流长的烹调技术经过历代人民的创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菜系,我们称他 们为八大菜系。分别是四川菜系、 山东菜系、江苏菜系、 浙江菜系、 广东菜系、湖南菜系、福建菜系、安徽菜系。但欧美西方,是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方。但西方是发达与不发达并存。许多老华侨告诉我们,西人不善治饮
食,西人不考究饮食。的确,西式烹饪电气化、机械化程度高,强调营养、热量、速度等等,都值得学习和借鉴。但从总体上说,西餐比较单调乏味。拿英国人来 说,他们比较保守,尊重传统的东西,其烹饪也是如此,以原汁原味、----------------精选公文范文----------------
17
---------------------------------精选公文范文--------------------------
清淡著称。美国菜式是在英国菜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其烹调方式与英国大体相同,只 是美国人注重效率,比英式烹饪更为简化。美国饮食除了“快”字,恐怕再也找不到什么闪光的字眼了。美国是重玩不重吃的国家。德国菜式也比较简单。俄式菜主 要讲究的是数量和实惠。法国烹饪用料考究、口味浓郁、质地鲜嫩,很讲究饮食礼仪和服务方式,是西式烹饪的最高水平。法国烹饪发展的高峰期19世纪中晚期出 现的一系列烹饪巨著曾为欧美各国普遍接受,奉为标准,可见法国烹饪又是西式烹饪的代表。然而法国人却对中国烹饪饮食文化推崇备至。中餐被法人誉为“世界最 佳饮食”。在法国人眼里,中国厨师个个像魔术师,那些被称为神秘、古怪的中餐烹调法给世人带出了最无穷尽的美味享受。
中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
‘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精选公文范文----------------
18
---------------------------------精选公文范文--------------------------
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 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者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古文尚书· 说命》中就有“若作和羹,惟尔盐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汤,关键是调和好咸(盐)酸(梅)二味,以此比喻治国。《左传》中晏婴(齐国贤相)也与齐景公 谈论过什么是“和”,指出“和”不是“同”,和是要建立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 育。这种审美理想建筑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上。这种通过调谐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 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对于追求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古代文人士大夫,尤其如此。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精选公文范文----------------
19
---------------------------------精选公文范文--------------------------
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
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 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
中国 的饮食文化除了讲究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画外,还要搭配用餐的氛围产生的一种情趣,它是中华民族的个性与传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凸现方式。
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精选公文范文----------------
20
---------------------------------精选公文范文--------------------------
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篇三:饮食养生 论文 浅析饮食养生
摘 要 近年来,人们普遍饮食不节,饮食无规律,夜生活、宵夜一直为众人所喜好,殊不知这样的生活方式导致各种疾病的泛滥。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并未意识到饮食养生的重要性,事实上诸病皆生于饮食脾胃。只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饮食养生的方法,就可以达到预防疾病、甚至延年益寿的目的。 关键词 饮食养生 谨和五味 三因----------------精选公文范文----------------
21
---------------------------------精选公文范文--------------------------
制宜 食饮有节 重调脾胃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就有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如秦始皇海外求仙丹,以求自己可以长生。事实上,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万物都必须经历生长壮老已的生命历程。生命终将有终结的一天,只不过存在寿命长短不同而已。虽然如此,预防疾病、延年益寿还是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而实现,这就是养生存在的必要性。李东垣曰:“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可见诸病皆生于脾胃饮食。《内经》有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再看看现代人的饮食方式,出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肥甘厚味酒一直是餐桌常见之品,由此也导致了湿热痰浊之证,像现代医学中的“三高”。由此可见饮食养生在养生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1.谨和五味
中医理论认为,五味(酸苦甘辛咸)----------------精选公文范文----------------
22
---------------------------------精选公文范文--------------------------
既可滋养五脏,过度又可损伤五脏,《内经》云:“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因此正确的饮食总原则是调和五味,不让五味太过。从五味的三因制宜角度去调节饮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 五味宜因时制宜 鉴于四时各有所主之气的偏盛,则宜谨而和之。春季阳气渐渐生发,万物复苏,天气由寒转暖。《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故当顺应天时的变化,通过饮食调养阳气以保持身体健康,此时应该多吃一些生姜、葱、蒜等。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肝气旺就会乘脾土,酸生肝,甘生脾,故宜减酸增甘预防肝郁乘脾的脾胃虚弱证。夏季阳气最为旺盛,为阳中之太阳,易致人体心火旺盛而致肺气虚,苦生心,辛生肺,故饮食上应该减苦增辛以养肺气[1],像多食香菜、韭菜等。长夏之时,湿气加重,脾土盛乘肾水,饮食上应该----------------精选公文范文----------------
23
---------------------------------精选公文范文--------------------------
减甘增咸,多吃一些像鸭肉猪肉等食物。入秋之后,气温逐渐降低,湿度也下降,人体皮肤水分迅速蒸发,从而出现以鼻燥、唇干、咽痛、手足心热为主要症状的“秋燥证”。因此秋季饮食必须要滋阴润燥,多温少寒。同时,肺气盛于秋,辛生肺,肺属金,易乘肝木,故宜遵循减辛增酸的原则,应多食乌梅、山楂等。冬季为阴中之太阴,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因此冬季饮食以多温少寒为主。另外冬季属阴寒之水,水气盛易凌心,根据五味所属,饮食宜减咸增苦,即多吃一些像苦瓜、苦菜、芹菜等食物。同时依据“秋冬养阴”的原则,冬季还应该进补一些富含阴津的食物以助冬之收藏。
五味宜因地制宜 不同地域的阴阳、寒热情况不同,故其五味也应各有不同的
偏嗜。如山西陕西多喜食酸,云南、贵州四川多喜食辣,江浙多喜甘甜,东北多喜食咸[2]。大抵低洼处和靠近北极----------------精选公文范文----------------
24
---------------------------------精选公文范文--------------------------
圈地方的人们喜食辛辣温热的食物,主要原因是外界阴寒太盛,需要借助辛散温通的食物以驱散阴寒之邪,像四川盆地的人喜欢吃辣椒。而东南沿海地方的人们喜食清凉甚至寒性食物,像西瓜等,以清泻温热之邪。西北高原地区,人们易受燥感寒,宜选温阳散寒、生津润燥之品。
五味宜因人制宜 根据人的不同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等特点,以选用相应的饮食方法。如少儿饮食应以营养充足,易于消化为原则,并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应该避免一些偏性较强的食物。老年人体质虚弱,主要进补一些温补之品以辅助正气,避免使用泻下之法。青壮年因为阳气盛,故宜尽量少吃一些肥甘厚味酒,防止造成湿热之病。体质弱的人也宜以补助正气为主,从而增强体质。体质偏热者,进食宜凉而忌温;体质偏寒者,进食宜温而忌凉;形体肥胖者多痰湿,食宜清淡而忌肥甘;胃酸偏多者则不宜食酸咸食品。按性别----------------精选公文范文----------------
25
---------------------------------精选公文范文--------------------------
而言,妇女在经期以补血为主,妊娠期以补肾固胎、健脾养血为主,产后以补气益血、通经下乳为主,绝经期以补肾益气血为主。男性体力劳动者以益气生津为主,脑力劳动者则以补养心脾、养血安神为主。 2. 食饮有节
《内经》记载:“饮食有节,度百岁乃去。”因此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定时进食,对于延年益寿很重要。 食有定量 人的身体对食物量的负荷是有一定限度的,它主要取决于脾胃对事物的受纳运化情况。“凡食多则成积聚,饮多则成痰癖。”饮食过多,势必造成脘腹胀满,使脾胃纳运失职,升降失调。饮食过少虽在脾胃承受的负荷之内,但会导致后天来源不足,生化气血缺乏,脏腑肌腠无以荣养,人体日渐消瘦,正气变虚,诸病皆生。因此饮食定量,饥饱适中,则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正常,人体表里内外皆得以充养,这对人体的健康意义重大。从另一个层面来讲,饮食----------------精选公文范文----------------
26
---------------------------------精选公文范文--------------------------
定量还指不要对某一种主观上喜爱或不喜爱的食物多吃或不吃,即不挑食或偏食。譬如有些人喜欢吃肥肉,长此以往会酿湿成痰化热。而有些人很少或不吃蔬菜水果,这也会造成 营养失衡,像维生素A、维生素C的缺乏等。所以荤素搭配、不偏嗜饮食、营养均衡才是饮食的 最佳选择。
食有定时 人每日三餐应该按照约定俗成的时间段和个时间段的特点去饮食,《内经》中说:“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虚,”因此“ 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宜少”,以顺应阳气虚实的变化。 早饭宜好。人体经过一夜的睡眠后,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此时体内各脏腑功能处于亢奋状态,但肠胃却是空虚的,因此早饭进食一些高质量有营养的饮食,可以使营养得到充分吸收。
午饭宜饱。人体经过一上午的活动,肠胃业已空虚,而下午还需要进行活动,因此午饭宜饱。但也不是吃的脘腹胀满才行,只需适宜就好。
----------------精选公文范文----------------
27
---------------------------------精选公文范文--------------------------
晚饭宜少。晚上重在睡眠,活动量少,而且入夜阳虚阴盛,因此需要减少食量以避免阳气的躁动而干扰睡眠。当然宵夜和夜生活也是不可取的,夜晚胃也需要休息,长期宵夜会得胃癌。 3. 重调脾胃
人体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纳运协调,升降相因,燥湿互济。脾胃生化气血,
充养五脏,达四末,肥肌腠。因此脾胃功能正常,人体就得以濡养。所谓“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故脾胃为后天之本。李东垣曰:“苍天之气贵清浄,阳气恶烦劳,病从脾胃生者一也??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阴精所奉,谓脾胃既和??故其人寿,阳精所降,谓脾胃不和??故其人夭,病从脾胃生者二也??胆气不升,则飧泄、肠澼不一而起矣。病从脾胃生者三也??此谓之气者,上焦升发,宣五谷味,熏夫、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气或乖错,人何以生?病从脾胃生者四也。”这充分----------------精选公文范文----------------
28
---------------------------------精选公文范文--------------------------
说明了诸病皆生于脾。因此饮食养生不但要注意外界五味对人体的影响,而且要注重调理内在脾胃。所以饮食上要饥饱适度,寒热温凉适宜 。过食温热之品,容易损伤脾胃之阴液;过食寒凉之物,容易损伤脾胃之阳气[3]。在进行用药调理时,通常也需要于诸多寒凉药中加一些甘温补中的药,以求寒凉不伤胃。在跟随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经常在诸多寒凉药中加入一些温补脾胃的药,像生姜、大枣等,避免了寒凉碍胃之弊,结果病人不但火热被清,而且饮食正常。 4. 总结
综上所述,饮食养生需要注重三个原则,即谨和五味,食饮有节,重调脾胃。从自然与人体适应的关系,到内在脾胃功能的特点,都应该注意调养。饮食为人们生存的保证,“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尤其是在饮食存在诸多隐患和现今人们正常饮食观念瘫痪的当代,要想做到养生,就必须从饮食开始;----------------精选公文范文----------------
29
---------------------------------精选公文范文--------------------------
要想做好饮食养生工作,实现延年益寿,就必须因人而异的遵循这三原则。 参考文献:
[1]钱晔.中医养生与四季饮食[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0:211.
[2]黄永峰.三因制宜以膳颐养-道教饮食思想探略[J].中华文化论坛,2010,3:94.
[3]翟双庆.《内经》论饮食养生[N].中国中医药报,2013 ,3 ,15(5). 浅 析 饮 食 养 生 学 院:基础医学院
班 级:中西医结合骨伤班
学 号: 20110133038姓 名:瞿先侯指导教师:张 煜
《饮食文化与食疗养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精选公文范文----------------
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