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3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合理用药,有效的心理支持,预防并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等一系列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35例结脑病人治愈好转32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对结脑病人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 病情观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5-0293-02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由结核菌侵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软脑膜、蛛网膜进而累及脑实质和脑血管的病变,是最严重的结核病。具有病情凶险,病程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临床特点。早期诊治和周密的护理,是治愈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前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3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本文对其病情观察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3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10-46岁,平均年龄25.6岁,住院时间5~96天。3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头痛,热型为不规则热,其中入院时处于昏迷状态11例。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临床均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 2. 治疗及转归
住院后根据不同病情给予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等选用4~5种联合正规方案治疗,同时予以激素、脱水、对症、支持及营养等治疗,治愈好转32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病情观察
1.意识变化。意识变化是评估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病变部位、性质、轻重的重要指标,也是辨别颅压高的重要依据。若患者 意识由清醒逐渐转入嗜睡状态;或原有嗜睡状态由易唤醒变为不易唤醒,烦躁后突然进入安静昏睡;这些都是病情恶化现象。
2.瞳孔观察。双侧瞳孔大小、形状、对光反射是否敏感,是及时发现有无脑疝的重要体征。瞳孔一侧散大多示脑水肿,瞳孔双侧散大且对光反射消失常示脑干下移,双侧瞳孔不等大提示有脑疝形成。
3. 生命体征变化。中枢性发热者常于入院24h内体温骤升至39℃以上,且伴意识障碍加深及颅内高压症状加重;感染性发热者常于病后数日体温骤升且有波动,并伴有心率、呼吸加快和感染征象。
4.头痛和呕吐的观察。头痛是颅压高的早期症状,初期为间歇性,随病情发展呈持续性并逐渐加剧。呕吐是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表现,也是颅压高、脑膜受刺激的常见症状。 护理
1.一般护理。早期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定时消毒。光线
柔和,避免强光刺激。护理操作做到“四轻”并尽量集中进行,减少对患者的干扰。各种导管(导尿管、吸氧管等)定期消毒更换,以免发生医源性感染和院内交叉感染。每日清洁口腔2~3次,避免食物残渣、呕吐物致口腔不洁细菌繁殖或并发吸入性肺炎,协助意识清醒患者饮食前后漱口。昏迷眼不能闭合者,可涂眼膏并用纱布覆盖,保护角膜。注意安全,在患者惊厥发作时齿间应置牙垫,避免舌咬伤,并防惊厥、烦躁时坠床跌伤。
2.高热护理。当患者出现高热时,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常用冰袋或凉水浸湿毛巾冷敷前额或颈旁、腹股沟、腋下等处,每隔5分钟左右更换一次;或30—50%酒精、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持续高热物理降温效果欠佳者,可用药物降温。退热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出汗太多导致虚脱[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体温在39度以上应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39度以下每日测4次,物理降温后半小时测体温。
3.体位护理。卧床休息,一般取平卧位,抬高床头20-30度,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避免多次搬动病人颈部或突然变换体位;对有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侧卧位,以免仰卧舌根后坠堵塞喉头。解松衣领,及时清除口鼻呕吐物、分泌物,防误吸窒息,加重脑水肿增加颅内压或发生吸入性肺炎。必要时吸氧,或进行人工辅助呼吸。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经过治疗,即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也不应活动过早下床活动,可在床上进行肢体被动运动及按摩,防止肌肉费用性萎缩及关节挛缩。一般在脑膜刺激征状消失,脑积液明显好转后方可逐 渐下床活动 [2]。
4.用药护理。抗结核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其不良反应[3],如出现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异常、视力减退、听力障碍及变态反应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如利福平、异烟肼应空腹服用,可达到最佳疗效,同时也可减少其副作用。应用甘露醇脱水治疗时,滴速以10ml/min为宜(250ml20-30分钟内滴完),使药物在血液中浓度达到所需浓度起到脱水作用,超过30分钟甘露醇易氧化成葡萄糖使药物失效[4]。在脱水过程中,应防止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低钠血症的发生,同时要观察疗效,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常用20%甘露醇对血管刺激性非常大,应保护好患者血管,输液过程中如发生渗、漏,可立即用50%硫酸镁湿敷,减少对皮肤黏膜的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椎管的阻塞。使用过程中如果剂量过大或减量过快、剂量不准确易造成反跳现象,因此要严格遵照医嘱给药,并嘱患者不能随意增、减剂量,禁止漏用、少用或多用。同时观察病人有无腹痛、黑便现象,并按医嘱给予胃粘膜保护剂。 5. 饮食护理。结核性脑膜炎是慢性消耗性疾病,且大量应用激素,患者代谢旺盛,护士应鼓励病人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多纤维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饮食,如蛋羹、牛奶、豆类、瘦肉蔬菜粥等。注意饮食卫生,预防大便干结,避免用力排便引起颅内压增高。高热期,鼓励患者多饮水,可根据患者习惯提供可口饮料及营养丰富的果蔬汁,必要时静脉补充水分及营养物质。昏迷不能吞咽患者可鼻饲和由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鼻饲营养液温度38-40度,避免过热或过冷,每次灌注前应测试胃管是否在胃内,鼻饲时要将药片研碎溶解后在缓慢灌入,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h,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6.腰穿的护理。腰穿是结核性脑膜炎诊断和治疗的常用手段,腰穿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术中注意事项及配合,消除顾虑和紧张情绪。颅内压
高时腰椎穿刺应在应用脱水剂半小时后进行,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面色、意识、瞳孔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嘱患者去枕平卧4~6h,以防脑疝发生。 7.防压疮护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卧床时间一般需半年。卧床时应注意翻身防压疮,保持皮肤清洁,床单平整干燥。经常按摩骨突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过度消瘦的患者骨突处应垫气垫或软垫。昏迷的病人骶尾部长时间受压易缺血、红肿甚至破溃,故应定时按摩局部,每2-3小时翻身拍背1次,防止产生褥疮和坠积性肺炎。侧卧位时病人的身体与床尾呈45度。对于尿失禁的病人,男病人可以用保鲜袋或者避孕套连接一次性尿袋接尿。女病人应留置导尿,每周更换尿管一次,每天更换引流袋一次并用碘伏擦洗尿道口2次,保持外阴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准确记录24h尿量,颜色,性质,定期作尿培养,按时冲洗膀胱,同时加强皮肤护理,每日用温水清洗皮肤2次,及时更换尿湿的衣裤、床单。本组病例无一例发生压疮。
8.心理护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病情危重、病程长易反复,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多,患者易丧失治疗信心,产生急躁、悲观情绪和敏感、多疑多虑等心理。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时掌握患者的不同心理动态,根据每个患者的性格特征给予不同的心理安慰和心理支持[5],让患者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应对病痛。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治疗、转归等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告知患者和家属抗结核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都是暂时的,经过处理会恢复,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给予对症处理。解除患者和家属心理上的顾虑,共同鼓励患者战胜疾病,保持情绪稳定,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9.出院指导。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时应对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服药时间、用法、剂量及注意事项。以及结核性脑膜炎疗程为1.5~2年或脑脊液正常后不少于半年,短于这个疗程而过早结束治疗易复发。要坚持全程、正规、联合化疗,彻底治愈。切勿擅自增、减、停药等不规则用药,以免产生耐药。设咨询电话,定期跟踪回访,了解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督促定期门诊复查。 小结
结核性脑膜炎是最严重的结核病。具有病情凶险,病程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正规治疗,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以及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预防并控制并发症发生等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关键。
参考文献
[1] 顾莉. 结核性脑膜炎兴奋期和昏迷期的护理.吉林医学,2008, 29(24):105.
[2] 孙丽英,冯丽敏.小儿结核性脑膜炎94例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04;44(20):73.
[3] 夏愔愔,詹思延.国内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综合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6):419-423.
[4] 丁鸿君.甘露醇应用的观察和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7):573.
[5] 谭燕.成人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体会.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1):1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