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燕赵慷慨之士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轲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荆轲遂见太子……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姿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久之,荆轲未有行意。……(以下为荆轲刺秦王的情节)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
第 1 页 共 10 页
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
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傍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鲁句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诗引荆轲】
咏 荆 轲
陶渊明
第 2 页 共 10 页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究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清代大诗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第一百二十九)》中云:“陶潜诗喜说荆轲”。其实,现存的《陶渊明集》中,咏荆轲诗公此一首。因为此诗以较长的篇幅,笔酣墨饱地歌颂了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荆轲的侠义精神,所以给龚自珍留下了“陶潜诗喜说荆轲”的深刻印象。又因为此诗与陶诗中的《读山海经》组诗里的“夸父诞宏志”、“精卫衔微木”诸篇,一反诗人的那种冲淡静穆的“田园诗”的风格,显出“金刚怒目”的另一种神态,透泄出诗人心系功业、壮怀激烈的另一种怀抱,所以这种“猛气充长缨”的“商”、“羽”之声,尽管在陶渊明复沓吟唱的田园牧歌中仅是偶露峥嵘的变“徵”之音,但却特别移人视听,动人心魄。宋代的老夫子朱熹早从陶渊明的此类诗作中窥出诗人的潜在心声。他在《朱子语类》中指出:“渊明诗,人皆说平淡,余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
第 3 页 共 10 页
荆轲刺秦,事见《史记·刺客列传》。此诗虽以《史记》的记载为本,叙写了刺秦的整个始末,但诗的重点显然是在易水壮别的场面上。诗的前四句写荆轲受知于燕太子丹,受命除暴扶弱,报仇雪耻。“招集百夫良,岁暮得到卿”,从“善养士”的燕太子丹的角度,烘托出荆轲是百里挑一、得之不易、可托重任的豪侠之士,为荆轲的出场作了必要的铺垫。自“君子死知己”以下在“且有后世名”的长达十六句的主要篇幅用于铺写易水壮别、慷慨赴义的动人场面。诗中用“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的夸张性的外观情态的描写,揭示出荆轲嫉恶如仇,壮怀激烈的内在精神。“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的对句,巧由“风萧萧兮易水寒”化出,强烈地泻染了荆轲慷慨赴死的悲壮气氛。“心知去不归”脱胎于“壮士一去不复还”,但将送行者的唱词变为荆轲的内心独白,并缀以“且有后世名”一句,这便从人物的心理内涵中显现了豪侠之士轻生死、重名节的凛然气慨,预示了“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剧结局。易水壮别,作为全诗的重心,写得有声有色,气氛浓重,情景如见。清人张潮对此品评道:“写壮士,须眉如画,状易水,萧森之气凄然。”
接着,诗人以精炼的笔墨叙写荆轲的飞盖入秦和秦庭一击。由于这是一次奇功未成的失败之举,所以便无必要绘声绘声地实写行刺的细节,诗人着力表现的仍是荆轲在燕入秦途中的那种“登车可时顾,飞盖入秦庭”的迫不容缓、义无返顾的慷慨赴死气概。
最后,诗篇以四句深沉感叹托意作结。惋惜之余,表达出由衷的钦慕。“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荆轲刺秦,事隔千载,诗人“余情”绵绵,感慨良深。结语看似平淡,但平淡的抒怀之语,以其隐约的弦外之意,传达出诗人沉潜的豪放这情,千载之后,仍持续不断地引起知音者的心灵共振。清人蒋薰评论此诗说:“摹写荆轲出燕入秦,悲壮淋漓,知浔阳之隐,未尝无意奇功,奈不逢会耳,先生心事逼露如此。”(见《陶渊明诗集》卷四)龚自珍读了此类陶诗,窥知了他那“猛志固长在”的“心事”,迳以“卧龙”诸葛亮比拟陶潜,作诗曰:“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枯菊高,莫信诗人竞平淡,三分梁甫一分骚”(《己亥杂诗(第一百三十)》)。鲁迅先生从《咏荆轲》这类诗作中,看出了陶渊明“金刚怒目”式
第 4 页 共 10 页
的另一种形象,指出“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我们认为,陶诗中呈现出的冲淡静穆和金刚怒目的两副两孔,其实就是儒家恪守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的两面映现。
《咏荆轲》
——柳宗元(唐)
燕泰不两立,太子已为虞。 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耳见屠。 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 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同正夫。 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 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 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 秦皇本诈力,本与桓公诛。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 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易水怀古》
第 5 页 共 10 页
——贾岛(唐)
荆轲重虚死,节烈书前史。 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
至今易水桥,凉风兮萧萧。 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泯。
《易水》
——冯惟敏(元)
水声山色自前朝,西望强秦万里遥。 一自荆卿从此去,秋风千载尚萧萧。
《易水行》
——李东阳(明)
田光刎头如拔毛,於期血射秦云高。 道旁洒泪沾白袍,易水日落风悲号。
督亢图穷见宝刀,秦皇绕柱呼且逃。 力脱虎口争纤毫,荆卿倚柱叹不啕。
身就斧质甘腴膏,报韩有客气亦豪。 十日大索徒为劳,荆卿荆卿嗟尔曹。
《易水秋风》(明)
於期刎头血模糊,可怜国事同樗蒲。 一剑之任岂足恃,戏以社稷输秦都。
第 6 页 共 10 页
君臣同送易水上,壮士悲歌泣相向。 渐离击筑作商声,犹似秋风激哀浪。
《易水行》
——何景明(明)
寒风夕吹易水波,渐离击筑荆卿歌。 白衣洒泪当祖路,日落登车去不顾。
秦王殿上开地图,舞阳色沮那敢呼。 手持匕首掷铜柱,事已不成空骂倨。
吁嗟乎! 燕丹寡谋当灭身。 光也自刎何足云,惜哉枉杀攀将军。
《易水歌》
——陈子龙(明)
赵北燕南之古道,水流汤汤沙皓皓。 送君迢迢西入秦,天风萧条吹白草。
车骑衣冠满路旁,骊驹一喝心茫茫。 手持玉觞不能饮,羽声飒沓飞清霜。
白虹照天光未灭,七尺屏风袖将绝。 督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
可怜六合归一家,美人钟鼓如云霞。 庆卿成尘渐离死,异日还逢搏浪沙。
第 7 页 共 10 页
《荆卿里》
——袁枚(清)
水边歌罢酒千行,生戴我头入虎狼。 力尽自堪酬太子,魂归何忍见田光?
英雄祖饯当年泪,过客衣冠此日霜。 匕首无灵公莫笑,乱山终古刺咸阳。
《易水》
——赵剑华
千古萧萧易水寒,荆轲于此别燕丹。 净闻夜半风滔起,犹唱英雄去不还。
《荆轲》
——周弘直(陈)
荆卿欲报燕,街恩弃百年。 市中倾别酒,水上击离弦。
匕首光凌日,长虹气烛天。 留言与宋意,悲歌非自怜。
《荆轲》
——阳缙(陈)
第 8 页 共 10 页
函关使不通,燕将重深功。 长虹贯白日,易水急寒风。
壮发冲冠下,匕首地图中。 琴声不可识,遗恨没秦宫。
《易水风光巨变》
——马永祥
筑抨匕刺祖龙惊,壮士豪光贯太空。 惟向烈焰知瓦玉,岂从成败论英雄。
萧萧冷飓遗商韵,滚滚寒流奏羽声。 万紫千红今胜昔,秋风已逝渡春风。
《易水怀古》
——贾振洲
此处送荆卿,嘘气成白虹。 悲歌辞燕士,慷慨赴秦庭。
图穷匕自现,功败技欠精。 勇为知己死,千古赞英雄。
己亥杂诗
龚自珍
陶潜诗喜说荆轲, 想见停云发浩歌。 吟到恩仇心事涌, 江湖侠骨恐无多。
第 9 页 共 10 页
轶题
林文(黄花岗烈士之一)
极目中原事, 干戈久未安。 豺狼当道路, 刀俎尽衣冠。
大地秦关险,秋风易水寒。 《雪花歌》一曲,第 10 页 共 10 页
听罢泪漫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