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对癌症的几点看法

2021-08-27 来源:要发发教育
我对癌症的几点看法

【摘要】:目的探讨癌症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还是慢性传染性疾病流行病。方法摘取“(1)至(20)”参考文献的高等医学院校癌症教材及报刊杂志发表有关癌症案例的发病情况给以归纳、总结、分析、看法及推断出其本质。结果肿瘤病毒是自然界中固有的天然肿瘤病毒,而恶性肿瘤病毒是癌症发生的根源,才能发生癌症。而癌症有传染源、传染途径、人群普遍易感染性、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成年及老年人普遍感染,在免疫监管等多因素的作用下,可带癌生存。结论:癌症是慢性传染性疾病流行病,人可带癌生存。

【关键词】癌症;几点看法;发病情况;本质

前言:癌症是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对人类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对财产造成极大损失。到目前为止,还是世界上一大难题。在历史上,许多传染病(如

霍乱、伤寒)都是先认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然后认识其病原体的20】。认识

一切事物,都是由表及里由浅及深逐步渐进的过程。只有透过其现象或表现,才能看出其本质,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我从医50余载,根据我的经验、观察和体会,谈谈对癌症的几点看法。

1肿瘤病毒是自然界中固有的天然肿瘤病毒

【【

在7600万年12】、2.4亿13】发现恐龙、海龟也会患癌症。这两种动物肯

定没有吸烟(吸烟是导致人类患癌症的主要原因),这表明癌症不是最近出现的,

而是在数千万年、数亿年前就存在,而且至今存在12】。生存在水、土壤、食物

等中。这充分说明癌症的发生不是只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关。环境、饮食和其他

致癌因素,他只是生命的一部分12】。在那遥远的原始年代,没有化学致癌物,

没有物理致癌因素,只有生物致癌因素。自然界的一切都是自然的,原始的。那么恐龙、海龟会患癌症,这充分说明肿瘤病毒是自然界中固有的天然肿瘤病毒,这充分说明只有恶性肿瘤病毒才是癌症发生的根源,才能发生癌症,其他因素均是促癌因素。说明其病毒通过水、食物等传播方式使其动物发生癌症。

2人群对癌症普遍易感性、成年及老年人普遍感染性。

海归教授黄又彭博士17(九)】曾长期从事尸检的经历,认定若80岁左右病

故的老人做一遍尸检,今发现100%的人体内部会有肿瘤。此案例说明癌症与成年人老年人做结核菌素实验,100%的都是阳性,即感染过结核杆菌一样。说明所有的人群对肿瘤病毒易感,成年人及老年人普遍感染多种肿瘤病毒。(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这些组织都能增长增生而形成肿瘤。因此皮肤肿瘤的种类和数目

远远超过其他器官,使其总数达150种以上10】)。到目前为止,可肯定的说,

癌症不是遗传病,遗传病需要符合一定的遗传规律,即在病人的下一代中,可根据遗传规律,预测到不同性别的发病规律,而癌症不符合这一规律。在癌症病人

的下一代中,无法预测出癌症的发病比例,所以说癌症不是遗传病14】。既然癌【

症不是遗传病,那为什么说,癌症还具有遗传易感性呢14】?为什么说遗传因素

对散发性肿瘤的作用使患者对某些肿瘤具有易感性?为什么说遗传性使其患者有常染色气体显性、常染色气体隐性、一些肿瘤有家族倾向的表现呢?为什么说癌

症还具有遗传因素呢19】?遗传是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

7】。遗传是机体自身的本能,是由其基因携带其遗传信息完成的,只有基因才

能完成遗传。而癌症是恶性肿瘤病毒感染机体而发生的疾病,与机体不是一个整体,也不是机体的基因,所以说癌症不能遗传,也不会遗传,只能通过其他方式传播。所以说,上述疑问问题的解答也是不可能的。易感性是对某一传染病缺乏

特异性免疫力1】.我认为癌症的遗传易感性,不是遗传因素造成的,而是机体对

癌症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引起的。究其根源,癌症的易感性表现又是什么呢?是否是上述参考文献第“20”报道癌症的遗传因素的表现呢?因此,我认为癌症不是遗传易感性,而是人群对癌症普遍易感性,成年老年人普遍感染性。中医认为体质对传染病(瘟疫病)的易感性、感染性、发病的关系十分密切,是由体质决定的。所谓体质有个体差异和群类趋向性。体质是人体内在的固有特征,是肝腑、

经络、气血、阴阳等的盛衰偏颇而形成的素质特征,对发病的联系至为密切17

(十二)】。啥样的体质,就对啥样的病原微生物发生易感性、感染性和发病。啥

样的病原微生物就对啥样的体质发生易感性、感染性和发病。每种传染病的病原体都有一定适合的脏器宿主。因为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引起,包括

微生物与寄生虫11】。就像乙型肝炎病毒一定是在人体脏的肝脏中才能寄生,而

其他脏器(肾、胃)不能宿主一样。

3癌症具有“传染性”表现

食管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我国高发地区,本病有阳性家族史达

25-50%,其中父系最高,母系次之,旁系最低5】。此案例说明直系与其子女在

饮食、生活环境、劳动等方面关系紧密,接触机会多,时间长,发病率最高。旁系在以上方面关系没那么紧密,接触机会少、时间短、不生活在共同的环境,因

此发病率最低。胃癌也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家族发病率高于人群2-3倍6】。【

而家族聚集现象是指一家数代均患相同的癌症8】。以上所述其现象不是传染的

表现吗?凡配偶有阴茎癌、前列腺癌或前妻患宫颈癌者均为高危男子,与高危男

子有性接触的妇女易患宫颈癌9】。这些案例的表现不是明明白白的通过性交接

触而感染对方而患癌症的吗?再者,近年发现通过性交感染某些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人类巨细胞病毒等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

系9】。这一案例又更能说明宫颈癌是通过性交接触而感染的疾病等等。这样的

案例太多了,我不再一一列举了。

总之,透过上述癌症的案例及其发生的现象,看其本质,“2”又述肯定癌症不是遗传病,所以说癌症具有传染性表现。

4癌症具有“流行病学特征”

1、从全世界看,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的高发国家,地区性分布,我国北方

发病率可达130/10万,而美国仅为5/10万4】。胃癌在不同人种中,不同地区

间、和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有明显的差异。大致有色人种比白色人种易罹本病。日本、智利、俄罗斯和冰岛为高发国家,而美国、澳大利亚及西欧国家的较低,我

国则介乎两者之间2】。2、从国内看,据我国对食管癌的死亡回顾性调查资料,

本病在各地的发病率差异较大,有其独特的地理分布,高发区异常集中。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区,以河南省林县、河北省磁县及山西阳城县为代表的发病率最高;四川盆地西北部的盐亭、阆中、南部三县交界地区及苏北地区、鄂皖交界的大别山、闽粤交界地区、新疆哈萨克族聚居地区等处均有相集中的食

管癌高发区3】。食管癌在我国内同一省的不同地区存在迥然不同的发病情况,

高发与低发之间的发病率相差数十倍到二、三百倍。高发地区人群和死亡比低发

地区提前10年4】。胃癌在我国一般北方比南方高,沿海比内地高。以西北地区

的甘肃、青海、宁夏等省、自治区最高;其次为东北及内蒙古;再次为华北及华东;而以中南的湖南、广东及广西等省、自治区及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等省

最低2】。

从上述癌症在世界、国内、国内各省之间及同一省的不同地区迥然不同的发病状况(现象)看,癌症具有典型的流行病学特征。且有以下特点:一是流行地点比较固定。二是流行时间长,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三是中老年患病率高。四是根据癌症不同种类的发病情况看,有不同明显的职业、年龄、性别、行为性。五是散发、流行、暴发(家族聚集现象)流行强度共同发生。六是无明显的季节性。

总之,综上所述,癌症是世界性的大流行病。 5人可癌生存

科学家经过100年全世界所报道的500余例癌症“不治自愈”,对癌症进一步研究,有些癌症患者持续高热后,肿瘤不明不白的缩小或消失;有些人迁出了

原来的生活环境;有些人则精神彻底改变等17(十一)】。上述人群对癌症普遍

易感性,成年人老年人普遍感染性,但不发病,这是为什么呢?究其根源,是患者体内的生理生化环境和代谢环境(通常又称作“内环境”、“微环境”)发生了不利于肿瘤细胞持续生长繁殖的改变。“内环境”、“微环境”的改善,导致

“神经→内分泌→免疫”这一网络系统的协调稳定17(十一)】。免疫监管下,【

癌症在数十年里处于休眠状态,人体内蕴涵着抗癌力将高出平时数十倍17(十

一)】。在二者的协同作用下。机体感染的恶性肿瘤病毒被杀灭。使癌细胞逆转

为正常细胞,使患者的肿瘤块能逐渐的缩小或消失。因此未经治疗的癌症不治自愈,感染恶性肿瘤病毒者不发病,人可带癌生存。

6肿瘤的发生

从机体感染恶性肿瘤病毒,到演变成癌症的发生,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要经历多个阶段,需要10-20年,甚至更长。大多数病变在机体的免疫“监管”等多因素作用下,不治而愈。而极少数病变当危险因素对机体的防御体系损坏严重,造成其“内环境”、“微环境”重大损伤后,机体蕴含着的抗癌力减小,抵抗力减弱,而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这一网络系统协调不稳定,使感染机体内处休眠状态而感染力大、致病力强、毒力大、数量多的恶性肿瘤病毒苏醒活跃起来,不能再与机体和平相处,大量繁殖而发生恶性肿瘤。每种类肿瘤病毒的寄生和宿主都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与嗜好脏器。就像乙型肝炎病毒、痢疾杆菌寄生在人体内而又分别必须宿主在其肝脏和结肠,而不能寄生在其他脏器一样。感染机体的肿瘤病毒有上百余种。每种类肿瘤病毒都有各自的发病环境和因素。如机体“内环境”、“微环境”因遭受危险因素的不同,损伤的程度有轻有重,达到适合哪种类肿瘤病毒发病的环境与因素,哪种类肿瘤病就大量繁殖而发生,所以机体的各个部位及各个脏器患不同种类的肿瘤。有恶性肿瘤的如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腺癌等。有良性肿瘤如纤维乳状瘤、纤维瘤等。

七、癌症是传染性疾病

过去认为细胞的癌变,不管是因为基因的结构改变,还是表达上失控,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基因在代谢过程中受内外环境中理化或生物等致癌因素的长期反

复干扰和损伤的结果17(一)】。癌细胞是分化异常的细胞,癌症是人体自生的【

内源性疾病18(十二)】,是由于自身细胞基因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是不传染的【

16】。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发病途径,经过长期探索和研究,现在已逐步认识到肺

癌可能是一种外因通过内因发病的疾病15】。这一案例,说明癌症不是单纯内因

发生的内源性疾病,而是外因通过内因而发生的外源性疾病。其案例中所说的外因,我认为是指自然界中的恶性肿瘤病毒,内因是指人体“内环境”、“微环境”。再从“1-7”和“9”参考文献的报道分析与前述恐龙、海龟、人群发生癌症的流行过程看,癌症已具备了与传染病发生相同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一是传染源:自然界中的恶性肿瘤病毒。二是传染途径:水、食物、性交、体液、生活接触等。三是易感性者:人群普遍易感。再者上述癌症已具备了传染病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中的两个,就是传染病表现,流行病学特征。虽然目前现代科学技术还一时发现不了癌症病原体,不等于没有

癌症病原体。正因为癌症有传染性表现,才有癌症流行病学特征,正因为癌症有传染性表现、流行病学特征,才有癌症病原体。因为癌症的传染性表现,流行病学特征是由癌症病原体引起的。癌症的传染性表现,流行病学特征是癌症的外部表现,癌症病原体才是癌症发生的本质。本质或其表现或现象是一个整体,什么种类癌症的表现或现象,就有什么种类癌的本质,什么种类癌的本质,就有什么种类癌的表现或现象。一定要透过其表现或现象看其本质。传染病所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不能孤立的看,而应综合的加以分析,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所以断定,癌症肯定有病原体。这更能说明上述“一”所说是的肿瘤病毒是自然界中固有的天然肿瘤病毒,而恶性肿瘤病毒才能发生癌症是对的。这样癌症就具备了传染病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有癌症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从过去认为癌症是内源性疾病,人体自生的疾病,不传染。后来经过长期的探索,认为其病是外因通过内因发生的疾病。上述其病有具备了与传染病发病一样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和基本特征。所以说,癌症不是内源性疾病(如以体循环动脉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证—原发性高血压,是名符其实的人体内发生的内源性疾病,没有传染性。因没有体外微生物的介入,人体自身不会产生病原微生物的)。而是外源性疾病(是由自然界病原微生物如肿瘤病毒等感染人体而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是传染性疾病。

【【

再从参考文献第16】明确指出,部分致癌因素会传染、第18】的迷思“2”

报道—癌症会传染的这两篇文章看,过去认为癌症不传染、到认为部分致癌因素会传染、再到认可癌症会传染这一认识演变过程,证明我上述对癌症所以然的分析、观点、看法是对的,更能说明癌症是外源性疾病,是传染性疾病,是千真万确的。

总之,透过其现象或表现,看其本质,肿瘤病毒是自然界中固有的天然肿瘤病毒,人群对癌症普遍易感性,成年或老年人普遍感染性,人可带癌生存。癌症的发病也具备了与传染病发病一样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和基本特征,是外源性疾病,通过水、食物、体液、性交、生活接触等方式传播。癌症是发病极慢、发病率极低、死亡率极高、常见、隐匿、恶性病。又是散发、流行、爆发流行强度共同发生的世界性慢性传染病流行病。

参考文献

[1]人群易感性,传染病学,1998,20(4):6. [2]胃癌,内科学,1997,17(4):360-366. [3]食管癌,内科学,1997,17(4):339-343. [4]食管癌,内科学,2018,13(8):360-364. [5]食管癌,内科学,2018,13(8):306-362. [6]胃癌,内科学,2018,13(8);375-378 [7]遗传,新华字典,2003,第10版:565 [8]卵巢肿瘤,妇产科学,1997,22(4):300-311 [9]子宫颈癌,妇产科学,1997,22(4):281-289 [10]皮肤肿瘤,皮肤性病学,1997,19(4):165

[11]皮肤肿瘤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学,1998,20(4):7. [12]恐龙也会得癌症,参考消息,2020.8.8:7版. [13]恐龙也患晚期癌症,快乐老人报,2020.8.10:14版. [14]癌症到底会不会遗传,健康指南,2020.2:48-49. [15]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内科学,2018,13(8):75-84. [16]部分致癌因素会传染,快乐老人报,2019.8.10:8版.

[17]癌症新观念,人可带癌生存,菏泽日报都市,2011.7.29:3版.

[18]破解关于癌症的十大迷思,癌症会传染。迷思2。参考消息,2021.4.30:8版.

[19]肿瘤与遗传,病理学,2019,3(9):132. [20]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学,1998,20(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