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口水库概况

2022-09-10 来源:要发发教育
1.3 项目区概况 1.3.1项目区地理位置

江口水库项目区位于武隆县石桥乡境内,距县城38km,位于乌江一级支流芙蓉江上,地理位置为北京坐标系的北纬29º7′—29º10′,东经107º48′—107º52′之间,土地总面积56.75km2。

1.3.2项目区气候

江口水库项目区所在的芙蓉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初夏多雨,夏季炎热多伏旱,秋多绵雨,冬季雾多,灾害性天气种类多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6℃,多年平均降水量1085.4mm。

1.3.3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

江口水库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为41.06km2,占该项目区土地总面积的72.35%,年均土壤侵蚀模数3034t/km2.a。

1.3.4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江口水库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中,耕地总面积1135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3.33%,其中坡耕地面积11229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8.9%。农业人均耕地1.29亩,农业人均基本农田0.01亩。

江口水库工程区涉及石桥乡的八角、香龙、六棱等3个行政村,项目区内现有总人口8975人,其中农业人口8775人,其中水库移民4660人,农业劳动力4500个,人口密度159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2009年项目区内农业总产值2207.3万元,其中粮食生产总值1414.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4.1%;该项目区农村经济总收入2687万元,农民年均纯收入2657元。

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 1 -

本项目属于地方小型水保项目,工程设计时按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1-2008)等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进行设计,并把建设任务图斑落实到具体地块,设计深度达到施工方案阶段。

通过对项目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考虑,受投资额的限制,经过多方案对比后,确定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总体布局。江口水库项目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坡改梯工程、坡面水系工程和作业道路工程等附属配套工程。

坡耕地综合治理面积为7.49km2,其中:石坎坡改梯面积163.63hm2(合2454.45亩),土坎坡改梯面积 111.52hm2(合1672.8亩)。配套建设80m3蓄水池36口,250m3蓄水池4口,沉沙池71个;排水沟13.83km;作业道路17.06km,其中,平直式作业道路7.83km,台阶式作业道路9.23km。工程碑1座,固定式宣传标语5幅。

1.5 施工组织设计 1.5.1施工条件

工程区内镇村公路网络健全,材料运输方便,人行道路网络较完善,施工所用水、电有保障。当地干部和群众特别是水库移民对搞好水土保持,增加基本农田面积,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有深刻认识,积极性高,多次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申请实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施工条件较好。

1.5.2主要材料供应

项目建设所需建筑材料、辅料原则上就近购买。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以土石方工程为主,这些土石方可以就近消耗;对部分坡面水系工程和其它项目

- 2 -

所需的水泥、钢材(筋)、炸药、木材等可通过项目办在临近产区实行招标采购;区域内石料、粗、细骨料储量丰富,可在当地就近开采或购买;炸药、雷管、汽油、柴油、化肥、农药等可由当地民爆站、加油站、供销部门供应。

由上所知,项目建设所需的各种材料、原料等都有可靠来源,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江口水库项目区内公路网络健全,材料运输方便,人行道路网络较完善,施工所用水、电有保障。工程拟采取专业队施工、农户承包、村组集体组织等相结合的多种施工形式。

综合考虑国家补助标准、工程进度要求和劳动力、资金调配等因素,江口水库项目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期为2010年7月~2010年12月。其中7月15日至30日为施工准备期;8月1日~2010年12月15日为主体施工期;12月16日至12月31日为工程完建期。

1.6 工程监测

项目区效益监测采用采访、收集资料和样方调查等方式调查治理前后产生的效益情况,包括蓄水保土、减沙、植被类型与覆盖度变化、增加经济收益、增产粮食等。

1.7 工程管理

项目管理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工作暂行规定》、《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水土保持年度检查验收办法》等有关规定,按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标准和批准的设计组织实施。严格实行项目公示制、实行工程监理制、实行县级报帐制、实行招投标制、落实工程管护责任制。在工程运行期,由武隆县水务局对项目实施的各项措施进行管理和维护。

1.8 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 3 -

投资概算按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2003〕67号文)以及《关于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10〕655号文)等相关文件进行编制,价格水平年为2010年一季度。

工程总投资2008.47万元,单位面积投资1788.64元/亩。其中,工程措施1812.76万元;林草措施35.10万元;其他措施4.50万元;独立费用97.60万元;基本预备费58.51万元。在独立费用中,建设管理费32万元,工程建设监理费32万元,科研勘测设计费24万元,水土流失监测费9.6万元。

根据坡改梯综合治理项目融资政策及相关规定,2010年度申请中央投资补助1600万元,重庆市配套408.47万元。

1.9效益评价

2010年度项目全部实施见效后,江口水库项目区农业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48亩,项目区粮食增产225.33t,年减少土壤侵蚀量1.48万t,增加蓄水量84.15万m3。项目的建设实施可有效改善江口水库区农村生产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水库移民安稳致富和农民经济全面发展。

- 4 -

附表1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特性表 项目 一、基本情况 1.工程区(涉及乡/村) 2.所属流域 3.所属水土流失类型区 4.项目区面积 5.总人口 6.农业人口 7.农业劳动力 8.人均耕地 9.人均基本农田 10.总耕地面积 11.坡耕地面积 12.多年平均降水量 13.多年平均大风日数 14.多年平均气温 15.水土流失面积 16.平均土壤侵蚀模数 二、设计标准 1.10年一遇3-6h最大降雨量 2.20年一遇3h—6h最大降雨量 3.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 4.2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 三、工程建设规模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坡改梯面积) 四、建设内容 1.新修梯田面积 2.维修、加固梯田面积 3.配套工程 1) 蓄水池 2) 截排水沟 单位 个 hm2 人 人 人 亩 亩 亩 亩 mm D ℃ hm2 t/(km2a) 数量 3 乌江 项目 五、施工组织设计 1.工程量 1).土方量 单位 数量 万m3 42 万m3 18.05 万m3 0.39 t t t 3783.23 中低山中度流失区 2).石方量 5675 8975 8775 4500 1.26 0.01 3).混凝土量 2.主要材料 1).水泥 2).钢材 3).炸药 4)苗木 3.施工工期 4.总投工 5.机械使用量 111.04 14.17 5 万株 103.92 月 11351 11229 1085.4 16 4106 3034 148.7 97.3 205.7 185.5 748.60 4127.25 0 40 13.83 - 5 -

工日 26.62 台班 6005.85 万元 2008.47 万元 1460.61 万元 300.39 万元 51.76 万元 97.60 58.51 万元 1600.00 万元 408.47 万元 0.00 元/亩 1788.64 万元 30.63 亩 0.61 六、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 1.工程投资 工程总投资 梯田投资 水系配套工程投资 作业道路投资 独立费用 预备费 2. 资金筹措 中央投资 地方投资 其他 3.单位治理面积投资 七、工程效益 1.直接经济效益 2.新增人均基本农田 mm mm mm mm hm2 亩 亩 座 km 3) 作业道路 km 17.06 3.3项目区选择及建设规模 3.3.1 项目区选择

根据《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关于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重庆市发改委、水利局关于抓紧推进重庆市坡改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前期工作的通知》,武隆县江口水库被列为国家2010年坡耕地较少水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区。

3.3.2工程区地理位置

江口水库位于武隆县石桥乡境内,距县城38km,属长江一级支流乌江流域,地理位置为北京坐标系的北纬29º7′-29º10′,东经107º48′-107º52′之间,土地总面积56.75km2,涉及总人口8975人,其中农业人口8775人,其中移民4660人。地层结构主要多属古生代、中生代石灰岩,流域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溶洞四伏,河流交错,峡谷裸岩壁立,立体地形明显,海拔高度300-1853m,相对高差1553m,属中山地貌类型区。

3.3.3工程区气候

该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初夏多雨,夏季炎热多伏旱,秋多绵雨,冬季雾多,灾害性天气种类多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6℃,年最高气温38.5℃,年最低气温-5℃,≥10℃积温6342℃,年均日照时数1075h,无霜期296天,太阳总辐射量304800j/cm2。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风速2.0m/s,最大风速23.5m/s。多年平均降水量1085.4mm, 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205.7mm,3-6h最大降雨量148.7mm, 2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185.5mm,3-6h最大降雨量97.3mm。洪水由暴雨形成,陡涨陡落。

3.3.4工程区水土流失状况

- 6 -

江口水库工程区属川东平行褶皱地带,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为流水侵蚀,其表现形式为面蚀,流失强度以中强度为主。水土流失面积为41.06km2,占该项目区土地总面积的72.35%,其中,轻度8.63km2,占流失面积21.02%,中度21.45km2,占流失面积52.24%,强烈7.93km2,占流失面积19.31%,极强烈3.05 km2,占流失面积7.42%。江口水库项目区土壤侵蚀强烈,年均侵蚀模数3034t/km2.a。

3.3.5工程区社会经济状况

江口水库工程区土地总面积中,耕地总面积1135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3%,园地面积809亩,林地面积60115亩,耕地中坡耕地面积11229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8.9%。农业人均耕地1.26亩,农业人均基本农田0.01亩。

江口水库工程区涉及石桥乡的八角、香龙、六棱等3个行政村,项目区内现有总人口8975人,其中农业人口8775人,其中水库移民4660人,农业劳动力4500个,人口密度158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2009年项目区内农业总产值2207.3万元,其中,粮食生产总值1414.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4.1%;经济作物生产总值415.4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5.5%;牧业产值262.1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1.9%;渔业产值88.4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该项目区农村经济总收入2686万元,农民年均纯收入2657元。

3.3.6 建设规模

坡耕地综合治理面积为7.49km2,其中:石坎坡改梯面积163.63hm2(合2454.45亩),土坎坡改梯面积 111.52hm2(合1672.8亩)。配套建设80m3蓄水池36口,250m3蓄水池4口,沉沙池71个;排水沟13.83km;作业道路17.06km,其中,平直式作业道路7.83km,台阶式作业道路9.23km。工程碑1座,固

- 7 -

定式宣传标语5幅。

部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了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社会各界认识水保、关心水保、支持水保,自觉维护水土保持正常秩序的良好风气业已形成。

实施坡改梯综合治理工程后,项目区应加大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干果等高附加值产业,同时扩大畜牧业的养殖规模,全力助推万元增收工程,切实增加项目区农民特别是水库移民的收入,使水库移民安稳致富。

- 8 -

- 9 -

4 工程区概况

4.1 自然概况 4.1.1 项目区位置

江口水库位于武隆县石桥乡境内,距县城38km,属长江一级支流乌江上的芙蓉江流域内,地理位置为北京坐标系的北纬67º30′-72º20′,东经43º0′-49º42′之间,土地总面积56.75km2,地质构造上处于武隆三大背斜中的芙蓉江背斜。地层结构主要多属古生代、中生代石灰岩,流域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溶洞四伏,河流交错,峡谷裸岩壁立,立体地形明显,海拔高程300-1853m,相对高差1553m。

4.1.2 地质、地貌

(1)地质

项目区地质构造上属于川东褶皱带的一部分,以褶皱构造为主。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变。地层出露除泥盆纪缺失外,从寒武纪至侏罗纪均有沉积,岩层除第四纪全新统沿芙蓉江两岸有零星分布外,侏罗、志留、奥陶纪砂岩、泥页岩分布全县,尤以三叠、二叠系石灰岩层分布最广。

1)第四系粉质粘土(Q4edl)

紫红色、暗紫红色、灰色、棕黄色、黄灰色,主要成分以粘土为主,局部地段砂质含量较重。厚度一般在0.3~1.5m左右,呈软~可塑状态。粉质粘土容重r = 1.95,C = 0.06,φ = 21°。

2)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自流井组砂质泥岩间夹薄层粉砂岩(J1z)

下段为黄绿色砂质泥岩夹黄绿色薄至块状细粒砂岩及粉砂岩;上段为紫红色砂质泥岩夹黄绿色泥岩及透镜状

- 10 -

粉砂岩。

3)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黄色长石砂岩(J2sl) 紫红色、黄绿色砂质泥岩夹黄色长石砂岩。 4)三迭系须家河组长石石英砂岩(T3x)

黄色、灰色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中粗粒,厚层状,顶部节理裂隙发育,裂隙宽2~10cm,泥质充填。 (2)地貌 1)地貌特征

项目区的地貌趋势是西南部高,东北部低。在地貌形态上,低山、丘陵、中山均有分布。由于径流的强烈下蚀,使地貌分割,立体差异增大。此种地貌形态,是项目区土薄坡陡,水土流失严重的直接根源,同时也是土壤发育长期停留在幼年土阶段的根本原因。

2)坡面情况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56.75km2,其中:土地坡度<5º面积689.19hm2,占项目区面积的12.15%;5º-8º面积115.86hm2,占项目区面积的2.04%;8º-15º面积496.39hm2,占项目区面积的8.75%;15º-25º 面积1331.25hm2,占项目区面积的23.47%, 25-35º面积1350.21hm2,占项目区面积的23.80%,大于35°面积1690.01 hm2,占项目区面积的29.79%。项目区地面坡度组成详见表4-1。

表4-1 地面坡度组成表

土地总面积 (hm2) 面坡度组成 <5° 积比例面5°-15° 积比例面15°-25° 积比例面25°-35° 积- 11 -

>35° 例面积比例比(hm2) 5789 689.19 (%) 12.5 (hm2) 612.26 (%) 10.79 (hm2) (%) (hm2) (%) (hm2) (%) 1331.25 23.47 1350.21 23.80 1690.01 29.79 4.1.3 土壤、植被

(1)土壤

项目区内土壤主要为水稻土、紫色土、冲积土和黄壤土四大类,耕地土壤主要为水稻土和紫色土,山地土壤主要为黄壤土,有部分紫色土。

1)水稻土分布较少,先前分布较多,主要集中于浅丘、平坝和台地上,成土母质为紫色土和近代沉积,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高,pH值7.0左右,比较肥沃,土层厚度一般在50~80cm之间,平均土层厚度为70cm。但是由于修建江口水电站,大部分水田被淹没。

2)紫色土发育于中生代紫色泥岩、页岩及砂岩上,由紫色砂泥岩风化而成,分布在山丘,质地以中壤土、重壤土为多,多含有碳酸钙,pH值7.0左右,多为中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不高,水利灌溉条件差,单产较低,因母岩的物理风化强烈,土壤侵蚀较强,土层厚度一般在30~50cm之间,平均土层厚度为40cm。

3)黄壤土分布在低山、深丘区,土壤质地主要为粉质轻粘土,砾石含量高,有机质含量在1.2%左右,肥力中等,土层厚度一般在80~100cm之间,平均土层厚度为75cm,单产低。

项目区土壤理化性状详见表4—2。

表4-2 项目区土壤理化性状表

土壤类型 平均土土壤容层厚度 重 土壤养分含量 PH值 有机质 全氮 速效氮 全钾 速效钾 全磷 速效磷 - 12 -

(cm) 水稻土 紫色土 黄壤土

65 45 75 t/m3) 1.68 1.77 1.82 (%) 2.42 1.25 1.24 (%) 0.69 0.36 0.09 (ppm) 1.12 1.01 0.84 (%) 0.08 0.06 0.04 (ppm) 77.9 72.66 55.21 (%) 0.17 0.14 0.04 (ppm) 0.13 0.19 0.08 7.1 6.9 5.7 (2)植被

水库内森林植被覆盖较好,植物种类丰富,有针叶阔叶混交林、竹林、灌丛、稀疏草丛等四种类型,其中,亚热带常绿针叶阔叶混交林是主要的植被类型。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树、柏树、青杠、苦楝、千丈、杨槐、梧桐、竹、桑,林地面积60115亩。

4.1.4 水文、气象

(1)气象特征

江口水库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初夏多雨,夏季炎热多伏旱,秋多绵雨,冬季雾多的特点,灾害性天气种类多。

1)温度与光热资源。库区多年平均气温16℃,年最高气温38.5℃,年最低气温-5℃,≥10℃积温6342℃,年均日照时数1075h,无霜期296天,太阳总辐射量304800j/cm2。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风速2.0m/s,最大风速23.5m/s。

2)降水。水库项目区年均降水量1085.4mm,年均最大降雨量1425.3mm,年均最小降雨量705mm,其中汛期(5—10月)占80%,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205.7mm,3—6h最大降雨量148.7mm, 20年一遇24h最大

- 13 -

降雨量185.5mm,3—6h最大降雨量97.3mm。

项目区气象特征详见表4-3。

表4-3 江口水库项目区气象特征表

观测站名 7-9月暴雨≥10 无霜年均C积期日照年最年最多年 最大年份 最小年份 多年降雨量天数 °温 (d) 时数高 低 平均 量 量 平均 (mm) (h) 气温(°C) 年均降雨量(mm) 38.5 -5 16 1425.3 1998 705 2001 1085.4 403.5 3 6342 296 太阳总辐射量(J/cm2) 武隆站 1075 304800 (2)水文

该项目区所在的芙蓉江属乌江流域的一级支流,芙蓉江全长33公里,芙蓉江径流年际变化在0.2~0.5m3/s,径流系数为0.1,多年平均输沙量5.32万t/年。由于该流域山高坡陡,常年径流较少,主要是下雨后汇集形成径流,所以该流域缺水现象较严重,水资源利用较差。

江口水库项目区实施坡改梯工程的有利自然环境因素有:坡耕地相对集中,便于大规模开展坡改梯、坡面水系配套建设;交通便捷,项目区内各级道路密布,便于施工设备、建筑原材料和人员的运输;石料较多,在香龙、六棱二个行政村,由于位置较高,修建石坎梯田所需的石料可以就近开采捡拾,节约成本。

江口水库项目区实施坡改梯工程的不利自然环境因素有:由于岩溶地貌发育,裂隙和消水洞比较多,地表径流少,给蓄水池选址和截排水沟的施工带来不便,同时为了保证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需求,不得不加大了蓄水池的容积,这样就增加了工程造价。

- 14 -

4.2 社会经济情况

武隆县江口水库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区涉及石桥乡的八角、香龙、六棱等3个行政村,项目区内现有总人口8975人,其中农业人口8775人,其中水库移民4660人,农业劳动力4600个,人口密度155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

江口水库项目区农村经济以种植业为主,辅之以户为单元的家庭养殖业。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多数农民生活贫困。2009年项目区内农业总产值2207.3万元,其中,粮食生产总值1414.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4.1%;经济作物生产总值415.4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5.5%;牧业产值262.1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1.9%;渔业产值88.4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该项目区农村经济总收入2686万元,农民年均纯收入2657元。农村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而林业发展潜力较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武隆县平均水平。

农作物种类有小麦、葫豆、豌豆、洋芋、水稻、玉米、红苕、大豆、高梁、杂豆、油菜、蔬菜等。以粮食作物为主,平均单产为1579kg/hm2左右。

2)林业生产。项目区内林地面积4746hm2,林业年产值184.59万元,平均388.9元/hm2。林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林场间伐。

3)渔业生产。江口水库项目区内只有八角村发展了生态养鱼业,渔业年收入63.40万元,由于可养鱼的水面面积较大,所以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4)牧业生产:牧业收入以家庭养殖业为主,江口水库项目区内牧业年收入780.04万元。其主要来源为农民家庭中的家禽家畜。饲料来源主要靠薯类、藤叶,还需要一部分的粮食作饲料。

(3)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15 -

1)粮食产量不稳,增长缓慢

由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加之土地生产能力差,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低,造成了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增长十分缓慢。而且由于农民采取传统的种植方式经营土地赚不了钱,项目区内出现了弃耕现象,影响了粮食产量。

2)产业结构不合理。项目区内尚属于半封闭式农业经济,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自我发展的能力有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3)部分资源开发利用过度。项目区内土地资源和一些生物资源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利用,遭到破坏,导致土地退化,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4)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一些地方虽有开发潜力,但因交通不便,水源缺乏,基础设施落后,农民可支配现金收入少,发展再生产能力差。若给予必要的资金注入,将大大提高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5)农产品市场发育不健全。市场开拓不够,市场营销网络不健全,农民市场经济意识淡薄,不了解市场需求,未能适时调整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生产,农产品积压,坐等市场,导致农产品商品率低,影响农产品生产的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6)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农业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粮食生产占据主要位置,缺乏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经果林产品规模小、数量少、品位低、疏于管理。为使小流域尽快步入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加大科研及科技推广工作力度不容忽视。

(4)农村基础设施状况

小流域内户户通电源,农村用电普及率达100.0%,广播电视普及率100%,农民群众有十分便捷的经济信息

- 16 -

获得途径。农村能源以烧柴为主,农村人畜饮水以自来水和井水为主。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农田水利设施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更新缓慢,道路路面质量不高,排水设施落后,燃料、肥料、饲料紧缺,部分村组人畜饮水困难等问题,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农村技术服务机构也缺乏。

4.3 耕地现状

该项目区耕地总面积1135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3.1%,园地面积809亩,林地面积60115亩,住宅用地面积2723亩。坡耕地面积11229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8.9%,基本农田面积仅122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1%。农业人均耕地1.26亩,项目区农业人均基本农田仅0.01亩。

目前项目区内没有完善的灌溉措施,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

4.4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情况

(1)治理现状

项目区内曾开展过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国土整治工程、水系森林工程等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壤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土壤侵蚀量减少,拦截地面径流增加,土地保肥能力得到相应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合理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积累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经验,为农发水土保持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但因规模较小,加之管理和技术服务未跟上,效益未充分发挥,水土流失仍十分严重。

(2)预防监督工作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的相关规定,把预防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落到实处,

- 17 -

按照重点防治县必须是监督执法模范县的要求,坚持预防监督和重点治理两手抓,加强预防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完善了配套法规。县人大、县政府依据《水土保持法》、《国务院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和《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订颁发了操作性强的规范性文件;二是水土保持主管部门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监督执法和依法收费“三权”,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督促资源开发、生产建设项目单位申报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达100%,审批率达100%,开发建设单位依法缴纳水土保持“两费”,水土保持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查处,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制止,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效果较好。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各级政府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广播、报纸、墙报、标语、简报、电视、录像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政策,讲清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和治理水土流失的紧迫性。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和培训,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了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社会各界认识水保、关心水保、支持水保,自觉维护水土保持正常秩序的良好风气业已形成。

实施坡改梯综合治理工程后,项目区应加大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干果等高附加值产业,同时扩大畜牧业的养殖规模,全力助推万元增收工程,切实增加项目区农民特别是水库移民的收入,使水库移民安稳致富。

- 18 -

- 19 -

附表8 工程区坡耕地坡度组成表 0~5° 5~8° 8~15° 15~25° >25° 坡耕地行政总面积面积占比面积占比面积占比面积占比面积占比村名 (亩) (亩) 例(%) (亩) 例(%) (亩) 例(%) (亩) 例(%) (亩) 例(%) 八角 香龙 六棱 合计 3904 5721 1726 156 4.01 110 2.82 29 1.68 23 1.31 1939 49.67 1698 43.51 1142 66.19 532 30.81 5564 49.02 4005 35.28

0 0 0 0 0 0 0 0 865 15.12 599 10.48 2482 43.39 1775 31.02 11351 1050 9.25 732 6.45 - 20 -

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5.1 水土保持分区

由于本项目区自然条件基本一致,所以不进行水土保持分区。

5.2 总体布置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重要来源之一,因地制宜地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大中型水库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水库移民增收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坡改梯工程、坡面水系以及作业道路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使流域内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农业生产力得以提高,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极大地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

5.2.1布置原则

总的原则是:以核心区为主线,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结合当地的地质地貌条件、群众意愿和产业发展布局,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水土保持措施,以图斑为基本单元进行施工设计。

分部布置原则是:坡改梯要按照“节约成本、高效利用项目资金,切实达到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效果”的原则,因地制宜布设坡改梯工程措施;坡面沟渠工程以沟道、作业道路为骨架,合理布设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工程,形成完整的防御、利用体系;在坡面上综合考虑布设截、引、排水工程,截水沟、排水沟兼作引水渠、灌溉渠;截水沟与排水沟相接,并在连接处前后作好沉沙、防冲设施;梯田区

- 21 -

域内承接背沟两端的排水沟,垂直等高布设,并与梯田两端的道路同向,呈路边沟或路带沟状;蓄水池布设在坡面径流汇积的低洼处,并与排水沟、沉沙池形成水系网络,排水沟中每隔50-70m设置一个沉沙池。尽量满足蔬菜生产、家畜饮用以及生活洗涤等用水需求。布设位置一般位于荒山荒坡或者坡耕地边角处,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来水充足,蓄水方便,造价低,基础稳固;作业道路:作业道路主要布设在坡改梯和连片地块中,应与坡面水系工程相结合,作业道路配置必须与坡面排水沟道相结合,统一规划、统一设计、防止冲刷,保证道路完整畅通;合理布局,便于生产,方便耕作和运输。

设计深度:本工程设计深度为施工设计深度。

5.2.2总体布置 (1)坡改梯工程

由于江口水库项目区内坡耕地主要集中在5~15°之间,为保证有效的田面耕作宽度,15°以下的石坎坡改梯后田面宽度需达到9~11m以上,石坎高度不超过1.5m,治理区域拟采用在2道石坎之间布置2~3道土坎的方式进行布置。为了巩固治理成效,采用护坡固埂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的植物对新修土坎梯田进行护坎,以免裸露土坎在暴雨冲刷下,产生水土流失或者垮塌。

根据江口水库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坡改梯工程集中八角、香龙、六棱3个行政村的25个图斑内,面积共计11229亩。

(2)配套工程

在新实施坡改梯工程区内配套建设完善的坡面水系工程和田间

- 22 -

作业道路,确保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和实现耕地旱涝保收;在现有梯田内和其他规划坡耕地整治区域,因地制宜布设坡面水系和道路配套工程。

1)坡面水系布置原则

①坡面沟渠工程以沟道、作业道路为骨架,合理布设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工程,形成完整的防御、利用体系;

②在坡面上综合考虑布设截、引、排水工程,截水沟、排水沟兼作引水渠、灌溉渠;

③截水沟与排水沟相接,并在连接处前后作好沉沙、防冲设施; ④梯田区域内承接背沟两端的排水沟,垂直等高布设,并与梯田两端的道路同向,呈路边沟或路带沟状;

⑤蓄水池布设在坡面径流汇积的低洼处,并与排水沟、沉沙池形成水系网络,排水沟中每隔50-70m设置一个沉沙池。尽量满足蔬菜生产、家畜饮用以及生活洗涤等用水需求。布设位置一般位于荒山荒坡或者坡耕地边角处,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来水充足,蓄水方便,造价低,基础稳固; 2)作业道路布置原则

作业道路配置与坡面水系的灌排沟渠相结合,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保证道路完整、畅通;布局合理,有利生产,方便耕作和运输,提供劳动生产效率;减少交叉建筑物,降低工程造价,节约用地,占地少,与外界形成交通路网。 5.2.3建设规模

- 23 -

坡耕地综合治理面积为7.49km2,其中:石坎坡改梯面积163.63hm2(合2454.45亩),土坎坡改梯面积 111.52hm2(合1672.8亩)。配套建设80m3蓄水池36口,250m3蓄水池4口,沉沙池71个;排水沟13.83km;作业道路17.06km,其中,平直式作业道路7.83km,台阶式作业道路9.23km。工程碑1座,固定式宣传标语5幅。

- 2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