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际贸易学年论文关于国际贸易的论文

2020-02-22 来源:要发发教育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7月

学科教育研究○

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学质量

的实践研究

黄萍

[摘

钱晓英

要]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是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启动的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

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2007年湖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团队成为国家首批建设的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在团队设置、专业和课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等方面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方式和途径,坚持教学与科研互动,提高教学团队的水平和实力,着力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教学团队

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

新的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时代,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2007年初,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将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作为“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高水平、创新型教学团队不但是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教学团队合作的机制,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湖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团队是伴随着湖南大学国际贸易学科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在长期的专业和学科建设及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2007年成为国家首批建设的国家级教学团队。

一、教学团队的基本概况

湖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团队的

团队带头人赖明勇教授,曾赴英国剑桥大学、日本千叶大学留学并参与合作研究,系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首届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经济开放与贸易发展”主任兼首席经济学家。团队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充分实现了人才资源的整合和互补。目前共有教师33人,其中50岁以上的教师占15.2%,40-50岁的教师占33.3%,30-40岁之间的教师占45.5%,30岁以下的教师2名,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教学和学术骨干、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不同学术思想的交流、融汇,是学术发展的重要条件。着眼于克服“近亲繁殖”的师资结构,汲取各个学派之长,团队33位教师来源广泛,大部分是国外和国内一流大学毕业的博士或博士后,知识结构互补性强,有一部分成员获得的是管理学、理学或工学学位,营造出良好的学术环境。

教学团队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教学改革为动力,创新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51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互动,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使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和人才培养[2]。教学团队的建设抓住教学改革的难点、重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等重大教学改革项目为载体,取得了一批教研项目、授课方式、精品课程、优秀教材等标志性成果,提高了整个团队的水平和实力。

二、团队的教学改革特色

(一)专业和课程特色

1.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实行“文、理、工渗透,多学科交叉”。

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互相渗透,使得社会问题和技术问题的解决,都要依靠多门学科、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科技日新月异的趋势和中国加入WTO对国际经贸人才的新要求,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实行“文、理、工渗透、多学科交叉、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基本原则,并按这一原则对专业的生源结构、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进行了大的改革和调整。课程体系强化基础性理论课、外语类课、计算机运用和专业性技能课、专业性前沿课和实践性能力课的教学,突出外语运用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拓宽知识视野,培养造就复合型人才。

2.坚持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互动,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和促进本科专业建设。

在学科建设上,我们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完整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国际贸易学这一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同时注重把科学研究引入大学教学过程,努力使教学过程带有研究性质。学科建设上的突出成就有力推动了专业的建设,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取得了突出的进步和成绩,社会影响迅速提升。在教育部全国本科专业排名中,湖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位居全国第三,获A++等级。

3.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突出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

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专门人才,课程设置上不仅强化了学生英语水平和能力的训练,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也力争与国际接轨。如开设52

使用双语和英语教学的专业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广泛使用案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选取上尽量与国外大学同类专业靠近。同时通过聘请国外大学知名教授担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教学、主办各种形式的学术讲座、承办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多种途径来实现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我们始终强调树立互动理念、建立互动机制的重要性,从人才培养观念和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及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1.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是更新大学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努力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观,突出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和通才与专才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

2.改革单一化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爱好,强调分类培养,建立“复合应用型”和“基础研究型”人才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毕业后可能的流向及由此产生的对课程学习和知识结构的不同要求和取向,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内容,使其能同时兼顾不同类学生的需求。

3.设计“平台+模块”的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我们设计的“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中,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相互联系、逐层递进,共同构成必修课;专业方向模块和任意选修课程则构成选修课。其中,“平台”是保证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充分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要求;“模块”主要是实现不同专业方向和不同层次人才的分流培养,着重体现人才培养的个性特征。

4.围绕教与学互动创新教学方式。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给学生自我发展、个性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学团队改革传统的“以课程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出并实行“教学与科研互动”和“教与学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建立“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视学生需求、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创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中,我们倡导提问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专题研究式教学,特别重视研究型教学、讨论式教学、双语教学、案例教学和模拟情景教学的研究和运用,重视社会实践教学、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鼓励教师、学生之间在学术上自由、平等讨论,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个人兴趣、特长和脱颖而出的氛围。

5.创新教师队伍的引进和培养机制。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特别强调“教学与科研的互动”、“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互动”、“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采取激励措施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邀请和引导高水平的学科和学术带头人进入教学阵地,同时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通过教学与科研的互动、通过教师的创新思想、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迪、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与创新能力。我们通过“211”

、“985”研究项目和研究平台,从国外引进了一批著名经济学家和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将院内的教学科研骨干加入到他们的学术团队,共同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一方面通过他们的指导和带引培养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他们直接担任本科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让他们的创新思想和科研成果直接进入课堂,既实现了师资队伍培养方式的创新,又实现了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有效地推动了“科研与教学的互动”,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实验教学和实践性教学

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研究能力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团队十分注重实验教学,通力合作制定了实验室建设的近期和远期发展规划。学院先后建成综合实验室和湖南省物流信息与仿真技术

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拥有320余万元的实验仪器设备和软件,有学生机130台、共用服务器5台,能够进行开放性教学,实验室全天免费向学生开放,效果明显。

教学团队重视学生社会实习和社会实践工作,通过加强与社会对口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建立稳定的学生实习基地,目前已与10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学生实习基地和实习教学合作制度,为学生实习和实验性教学提供保障。

三、体会

从湖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目前的教学实践成效来看,我们认为本科生的教学应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综合功能,这是一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本科生人才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的切实体会是:教学团队建设是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一个基础设施系统工程,既要有优化的团队结构,又要不断提高团队的科研教学水平及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能力,在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不断进行积极的创新与探索。教学团队建设需要有鼓励探索和创新的政策与制度环境。

参考文献:

[1]田恩舜.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8(15/16):20-22.

[2]禹奇才,张灵.准确把握内涵,破解教学团队建设中的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8(8):25-27.

[3]章兢,傅晓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8):23-25.

[4]程福臻,叶邦角.发挥教学团队功能,全面提高电磁学”课程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育,2008(3).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邮

编:410079

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