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思考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教育质量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及高等学校的密切关注。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快速持续发展,有很多的思路和选择,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践证明,从“质量文化”的角度探讨解决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质量文化”的涵义
本文所说的“质量文化”是指学校的“质量文化”,也就是教育教学“质量文化”(以下同)。为便于弄清
“质量文化”的涵义,我们先认识“质量”和“文化”两个概念。所谓“质量”(非物理学中的质量)是现代管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讲是“产品”或者“服务”符合规格和标准。广义的讲是不仅包括产品的质量、服务的质量,而且还包括工序的质量、工作的质量、信息的质量、管理的质量、人品的质量等。由此推之,“教育教学质量”应包括:教育产品(学生是主要产品)的质量,教育服务(包括教学服务、生活服务、安全服务等)的质量,教育教学工作及工作过程的质量,学校的信息质量,各项管理工作的质量,各职能部门的质量,教职员工的职业品质等。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由三个层面构成:1、物质层面。2、制度层面。3、精神层面。质量与文化整合在一起,就是“质量文化”,文化与教育教学质量整合在一起,就是“教育教学质量文化”。因此,根据以上对“质量”、“文化”及“质量文化”的认识和界定,我们对“教育教学质量文化”定义为: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物质文化的基础上,与质量意识和质量活动密切相关的教育活动的总和。通过三个层面来体现:1、物质层面表现为:与质量工作有关的教职工素质、质量行为和服务水平等。2、制度层面表现为:质量组织(监控)、质量目标、质量标准、质量评价等。3、精神层面表现为:教职工的道德情操、质量意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工作作风等,这是“质量文化”的核心。
二、建设“质量文化”应树立正确的理念
理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在“质量文化”建设中应树立以下正确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归根到底是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所以应该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最主要的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成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知识的收获和素质的提高是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学生的满意度是检验学校服务的根本标准。以教师为本,就是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培育一支数量达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创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全面的质量观
所谓全面的质量观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质量概念。包括学校各个方面的各项工作的质量,不仅仅是指“终端产品”——学生本身的质量,也包括各项办学条件的质量(优劣)。但在所有质量因素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地位。二是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施的过程,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形成的质量。因此,质量管理必须“重视每一个环节,做好每一个细节”,也就是对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都要进行质量管理。三是全员的质量观。每个人的素质及工作都影响着整体质量,要不断强化这种意识,要使每个教职工时刻都有质量警觉,认清自己的质量价值。
(三)过程监控比结果评价更重要
现在大多数院校都进行工作质量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奖惩,这是必要的,但依此作为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过分注重评价结果,则与教育管理规律有些相悖。这是因为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不一定是非常科学的,结果有争议是难免的,评价过程中也很难兼顾评价参与人的因素,评价结果对被评人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事实上,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于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严格监控措施,及时进行管理干预和校正,教育教学质量是可以有保障的。符合任职条件的每个教职工都是可以达到相应质量标准的。因此,质量管理工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过程的监控上,过程比结果重要。
(四)质量观要与时俱进
质量观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形式和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处在不断提升和更新的动态之中。例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数量”的增长必然带来“质”的变化,生源质量重心下移是必然的。因此,传统的精英式质量标准已经不适应大众化的质量标准,必须树立多元化的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学校也必须学会“适应”学生,而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适应”学校。再如,较长时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教育质量只能定性描述,教育质量标准只能模糊化,但实践证明,教育质量特别是职业教育质量在很多方面可以量化标准、定量评价。山东省教育厅颁布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就对高职高专办学的质量目标作了很多具体的描述,是今后学校工作的参照系。
(五)质量也要有特色
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活力所在,有特色才能体现水平和质量,质量有特色就能凸显学校品牌和形象。这里所指的质量特色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学校办学定位准确,能充分体现类型质量特色。比如,高等职业教育其特色包括:其办学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教学设计以社会需求为目的、以岗位群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本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关键等。二是学生的质量特色。学生的质量特色是将来取得就业和创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形成品牌的基本要素。学校要刻意培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方能有收获。比如,学生具有职业品质高、外语水平高、创业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高、强”质量特色,“绅士风度、淑女风范”的文明质量特色等,都能很好地塑造学校的整体质量形象。
三、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的基本举措
有举措才能有效果,加强“质量文化”建设,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客观地把握学校“质量文化”的特点和现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客观的掌握了本校质量文化的特点和现状,才能找准“质量文化”的薄弱点,才能在“质量文化”建设中“有的放矢”。一般地讲,现在的高职院校办学历史短,基础薄弱,文化积淀少,“质量文化”存在以下特点:
1.质量危机意识不强。
2.质量标准不清,质量目标不高,质量方针不明,质量特色不突出。
3.以质量为指标的奖惩不明。
4.一般员工,特别是中层干部抓质量的主动性不够,质量意识淡薄。
5.质量的比较研究不足。
(二)确定本校“质量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目标就是旗帜,确定“质量文化”的总目标,“质量文化”建设就有了方向。目标是“动力”,确定了“质量文化”建设的总目标,“质量文化”建设就有了凝聚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和创新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不竭动力之源。目前,学校“质
量文化”建设的总目标可参照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
1.全员树立“质量就是学校生命线”、“质量立校”的基本理念。
2.创建“崇尚一流、追求卓越”,“让我们做得更好”的氛围。
3.培养抓质量为先,走内涵发展的工作意识。
4.形成吐故纳新、善于学习、勇于借鉴的风气。
5.每个教职工养成抓质量从我做起的职业品质。
6.形成鼓励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校园环境,为每位教职工创造有利于提高质量的工作条件。
7.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考核体系和完善以质量为核心的奖惩制度体系。
8.塑造团结和谐的人际氛围。
(三)“质量文化”应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
“质量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范畴,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和保证作用,是比较容易理解和证明的。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也比较容易引起学校的重视。但目前校园文化应以“质量文化”为核心内容,把“质量文化”放在校园文化的战略视野下构建。学校最高决策者应当成为“质量文化”的倡导者、创造者和保持者;质量的战略意识是“质量文化”建设长期发展的前提;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参与是“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