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丽平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6年第1期
江苏省涧洪县明德学校 杨丽平
特级教师斯霞曾经说过:“孩子和大人毕竟是不同的,孩子天真活泼,有他自己的想法,有他自己的语言,孩子用自己的话写出来的习作,没有空话、假话、套话,读起来就感到亲切有味,甚至有时候老师自己也仿佛回到了童真时代,这就是孩子的习作特点。”但站在教学一线的我在平时批改作文时,很难看到这种亲切有味的作文来。是什么原因导致目前孩子们习作的空泛化、虚假化呢,我深思有二:
第一,脱离教材
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所选课文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语言规范、文质兼美,贴近儿童的生活,而且几乎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都有写作技巧的渗透、引导,即学习作者的叙述顺序、描写方法及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等。而我们一线教师大多只注重文章情感、内涵的把握,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所以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也就无意识去迁移。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成了千篇一律、毫无细节的空中楼阁式的感受。
第二,脱离生活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章。”叶圣陶先生的这一名言精辟地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自己的宝贵财富,从懂事之始,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五彩纷呈,只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感受生活的馈赠,发掘生活的真善美,同时在生活中积累情,建立起一个丰富的信息资料袋,那么学生在张口说话、举笔行文就不用发愁了。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摆在我们面前的情况其实很清楚:大多数学生没有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更没有主动记录生活感言的习惯,那么如何让这么多空泛化、虚假化的文章变得真实、有血有肉呢,还是从教材、从生活入手吧!
第一,从教材中找“方”、找“趣”
1.从教材中找“方”
教材中的课文和有关阅读材料都是众多教学专家、学者精心挑选出来的,供学生学习语文的蓝本,其中有很多写作方法、思想内容方面的经典美文。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写作,读写结合,才能打通阅读和作文之间的联系。
请欣赏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对话作文》作文教学片段:
上课伊始,于老师出示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碰壁”一段,他让学生读一读。
师:从这段对话中,你发现了什么?写的最多的是什么?
生:对话写的最多。
师:写好对话相当重要,第一,语言能反映人物思想;第二,便于叙述一件事情,好多事是在对话中进行的。对话完了,故事也就结束了,所以要写好对话。我们不是常说要写具体吗?告诉你们一个窍门:字不够,对话凑!
师:再仔细观察,作者在写对话时,在形式上是怎样的?
生:每个人的话都是一个自然段。
师:哪怕是写了三个字也是一个自然段。为什么要分段呢?第一,分段使你的作文非常清晰;第二,眼睛不疲劳,还使你的作文显得长一些。
师:从这段对话中还发现了什么?比如提示语有什么特点?认真读书才会有发现。
学生找出了提示语包含者说话人的动作、人物表情。提示语有在说话前面的、后面的、中间的和没有提示语四种。
师:“怎样说的”叫提示语。提示语要有变化才有艺术,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提示语在说话中间的,“说”的后面是逗号。
于老师的这个环节,从教材中挖掘写对话的方法,以学生学过的课文作为范例,学生比较熟悉,易于接受。
2.从教材中找“趣”
“趣”在拓宽课文,这是一种把阅读和作文融为一体的“写”的训练。要求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加工改造。练习形式有补写、扩写、续写、改写等。比如,学习完《狐假虎威》这篇寓言,安排学生续写“当老虎发现上了狐狸的当
后”……这些想象性的作文练习既能促进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拓性、创造性。
第二,从生活中找“米”
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写作之“米”从何而来?答案当然是生活。生活便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教学要根植于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获取素材,使学生有内容可写。让我们继续欣赏于永正《对话作文》作文教学第二个片段:
师:下面听录音。仔细听,几个人在讲话。
女:哎,挤什么!没长眼睛啊!
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呢。
女:你把我的衣服挤脏了。
老人:算了,算了,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感到挤了!
师:在哪听过?
生:电视上的公益广告。
师:几个人说话?哪几个人?从年龄上说。
生:一个老人。
生:一个男青年和一个女青年。
师:把对话记下来,加上提示语,加上开头和结尾就是一件事。请你展开想象,想象三个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说这些话的。想象女的说“哎,挤什么!没长眼睛啊”时的动作、表情怎样;男的说话时又是什么表情、动作怎样;老人说“算了,算了,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感到挤了”是什么动作、什么表情;事情是怎样了结的。要一气呵成,看谁写得又快又好,看谁的想象与众不同。
于老师创设了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他之所以能匠心独运,我想与他能留心观察生活是有相当密切关系的。为此,教师一定要先做个生活有心人,才能影响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看到一篇篇形象、丰满、有血有肉的真实作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