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2021-11-14 来源:要发发教育


沿河二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兰显耀

(试卷分为I、II两部分,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3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函(hán)陵 恃(chí)辇 佚(yì)之狐 阙(quē )秦 ....B、缒(zhuì)而出 沟壑(hâ) 逢(páng)孙 贾(gǔ)人 ....C、昳(yì)丽 强(qiǎng)谏 氾(fán)南 杞(qǐ)子 ....D、褪色(shăi) 吮吸(shǔn) 载体(zài) 锲(qiâ)而不舍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麋鹿 藤蟒 深邃 颓圮 B、青荇 笙箫 罗绮 佝偻 C、踟蹰 跫音 瞭廓 废墟 D、百舸 遏制 彳亍 遒劲 3、下列成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名一钱:不值一文钱。

B、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

C、安之若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常,泰然处之。 D、积善成德:积累善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作用。 B.这是一个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

C.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需要对语言进行长期的实践和积累。 D.不管天气极端恶劣,但他们还是一起如约而至。

二、阅读文章片段,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S会馆③里有三间屋,相传是往昔曾在院子里的槐树上缢死过一个女人的,现 在槐树已经高不可攀了,而这屋还没有人住;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④。 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 ,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 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上。

那时偶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⑤,将手提的大皮夹放在破桌上,脱下长 衫,对面坐下了,因为怕狗,似乎心房还在怦怦的跳动。

“你钞了这些有什么用?”有一夜,他翻着我那古碑的钞本,发了研究的质问 了。

“没有什么用。”

“那么,你钞他是什么意思呢?” “没有什么意思。”

“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

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 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 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 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

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 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 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 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了就有了十余篇。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 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 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 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 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 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 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这样说来,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到今日还能蒙 着小说的名,甚而至于且有成集的机会,无论如何总不能不说是一件侥幸的事,但 侥幸虽使我不安于心,而悬揣人间暂时还有读者,则究竟也仍然是高兴的。

所以我竟将我的短篇小说结集起来,而且付印了,又因为上面所说的缘由,便 称之为《呐喊》。

——选自《<呐喊>自序》

5、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一生创作的小说收在三个集子中,它们分别是《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B、鲁迅先生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这部小说写在1918年,这部小说与俄国作家果戈里的一部小说同名。 C、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是《朝花夕抬》,散文诗集是《野草》。 D、《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收集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坟》等小说。

6、课文第一段最后说“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下面说法中对“《呐喊》的来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年青时的理想和追求至今没有泯灭。 B.过去的经历不能忘怀,一吐为快。 C.借以消除寂寞时光的记忆,获得新生。 D.避免将残存在记忆中的梦全部忘却。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会馆的环境是悲凉的、寂寞的,这里着力写这种环境,为的是烘托作者当时在屡经挫折之后的心境。这种心境就是感到未尝经历过的无聊和寂寞。 B 、“铁屋子”指的是:比喻黑暗的中国现实。 C 、“熟睡的人们”指的是:当时中华民族的绝大多数人思想麻木。 D 、“大嚷起来”指的是;朋友们通过办《新青年》杂志宣传革命真理。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沿河二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2 页

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 须臾(片刻) .....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 ...

C.绝江河(渡) 跬步( 古代的半步) 驽马(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渊(深水) 风雨兴焉(起) ....

9、选出全有通假字的一项( )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⑤祝曰:“必勿使反” ⑥老妇必唾其面 ⑦秦伯说,与郑人盟 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A.①③⑤⑦ B.②④⑦⑧ C.③⑤⑥⑧ D.①②④⑥

10、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作者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的角度来“劝学”,阐明学习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以雕刻朽木与金石作比,说明“朽木不折”与“金石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还是“舍”。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第II卷(非选择题,120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⑵、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四、诗歌鉴赏(8分)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⑴—⑵题。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在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⑴、诗中有许多美丽意象,如“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请简单分析它们在诗中的作用。 ⑵、结合你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谈谈死水的象征意义。 13、默写(5分)

①、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②、 万类霜天竞自由. (《沁园春。长沙》)

③、公曰:“不可。 。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五、阅读《荷塘月色》中的片段,完成14—17题。(23分)

《荷塘月色》节选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睡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有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4、文中加“ ”的语句所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有何作用?(8分) 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树缝里有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15、文中加“ ”的语句把作用于嗅觉上的花香“错置”到听觉上合理吗?为什么?(4分)

16、选文从多角度来描摹荷塘美景,请试着按观察的角度进行分析:作家是怎样描摹荷塘美景的?(5分) 17、选文将静态与动态巧妙地结合起来,把荷塘写“活”,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做简单的赏析。(6分) 六、语言运用(14分)

18、2009年12月7日至18日,2009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遏制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目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当前看来最有效的手段。请你结合第三单元演讲稿的特征,就“遏制气候变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这一主题设计一段具有号召力的演说词。要求主题鲜明,内容50-100字。(10分) 19、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春节马上就到了,请根据上联选择最合适的下联。(填字母,每题2分,共4分) ①、风和日暖,男男女女迎春节 A、大地春回,万里河山呈画卷 B、国泰民安,户户家家颂太平 C、 长天日丽,九州儿女绘蓝图 D、花开艺苑,盆中聚宝似莺飞 ②、黄牛虽去精神在

A、猛虎初来气象新 B、江山秀丽春增色 C、事业辉煌虎更威 D、岁月三春入虎年 七、作文(60分)

20、2009年,甲流感全球蔓延,有29个国家和地区有确诊病例。开始,我们以为地处偏远地区的人们因为有高山着屏障,不用理会甲流感;但是,10月下旬,沿河四中确诊几例甲流感患者,尽管学校在加强宣传甲流感可防可治,但空气还是变得紧张起来„„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你肯定有自己的话要说,请将你对“甲流感”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记录下来,文体不限,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但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感受。内容要求800字左。

沿河二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2 页

沿河二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第 3 页 共 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