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微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形式,在拉动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方面已发挥巨大的作用。近期国内经济下滑形势严峻,在投资停滞、出口下降、内需不振的情况下,全面开展小微企业不失为带动经济活力和充分就业的有效手段,但资金匮乏,融资困难却是制约其开展的重要瓶颈因素。笔者正是基于上述现实原因,在分析和总结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和困难成因的根底上,提出了融资模式创新的思路和方式。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拓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微企业融资理论,现实意义在于对小微企业自身、银行、政府等各利益主体该如何完善和开展小微企业融资体系提供了思路,其中重点对改良完善银行小微企业融资体系,创新小微企业银行融资模式进行了阐述分析,从而到达在当前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目的。
本文首先通过对融资渠道的介绍勾勒出小微企业融资现状,然后从四个方面深入剖析融资困难的原因,即:小微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银行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不够、担保机构体系不完善、政策扶持措施匮乏。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一一给出了对策建议,其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如何打造面向小微企业的商业银行效劳体系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并以两个融资实例对这种效劳体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文还选取了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的融资模式作为借鉴对象,为改善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提供参考。
本文的创新之处表达在通过改善银行融资效劳体系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笔者从改变银行观念和融资方式入手,有效利用小微企业的“三品〞、“三表〞等特有要素建立差异化信用评价体系,并通过“三流〞有效控制贷款风险,有效改善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全面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同时通过对两个成功融资案例的深入剖析和总结,使得本文更具现实指导意义。本文的缺乏之处在于对担保体系和政府扶持方面的建议还停留在理论设想阶段,尚未对更为具体的做法和措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困境,金融创新,模式构建
1
Abstract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SME),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economic, has played a huge role in stimulating economic growth and employment. Decline in domestic economic situation has been grim recently,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ME is an effective manner to drive the economic vitality and full employment, in the case of stagnation in investment, reduce in exports and sluggish in domestic demand, but the lack of fund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restricting SME’s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practical reasons, the author proposed innovative ideas to financing models for SME.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article lies in developing financing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ality significance is providing a train of thought in how to develop financing system for SME, bank and government. Especially,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refinement of bank financing system and innovation the bank financing mode,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financing problems.
Firstly,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inancing channels, we sketched out SME’s financing status quo, then analyzed the reasons for difficult financing in-depth from four aspects, namely: SME’s management level is low, the banks haven’t give enough support, guarantee institutional system is imperfect, lack of policy support measures.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 this paper gave a train of suggestions. In particular, the author, based on their own experience, put forward their own unique perspective on how to build the service system of commercial banking oriented SME, and particularized two financing instances of this model in detail. Finally, we selected financing models in the United States, Italy, Japan, Korea as a reference.
To alleviate the plight of SME through improving bank financing service system is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The author used “three-quality〞 and “three-table〞, which are the unique elements of SME, to establish differentiated credit evaluation system, and used “three-stream〞 to control the loan risks. Finally, we improve the problem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between banks and enterprises effectively. The insufficiency of this article is the proposals to guarantee system and government support still remain in the theoretical stage, not yet in-depth analysis of specific practice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SM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Finance innovation, Model establishment
2
目录
摘要 ....................................................................... 1 Abstract ................................................................... 2 第一章 导论 ............................................................... 5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5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 第三节 结构安排与创新 .................................................... 9 第二章 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提出问题〕 ...................................... 11
第一节 小微企业的界定 ....................................................................................................... 11
一、小微企业的概念和界定标准 ................................................................................. 11 二、小微企业在经济中的作用 ..................................................................................... 12 第二节 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 13
一、债权融资 ................................................................................................................. 13 二、股权融资 ................................................................................................................. 15 三、融资渠道比拟 ......................................................................................................... 16 第三节 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 17
一、自有资金匮乏 ......................................................................................................... 18 二、融资渠道不畅 ......................................................................................................... 18
第三章 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分析问题〕............................................................... 20
第一节 企业层面的原因 ....................................................................................................... 20
一、运营管理制度不完善 ............................................................................................. 20 二、人员素质低,财务管理不标准 ............................................................................. 20 三、缺少有效的抵押担保物 ......................................................................................... 21 第二节 银行层面的原因 ....................................................................................................... 22
一、商业银行观念尚未完全转变 ................................................................................. 22 二、商业银行配套体系不完善 ..................................................................................... 23 三、中小银行支持力度不够 ......................................................................................... 24 第三节 信用担保层面的原因 ............................................................................................... 25
一、担保机构规模较小 ................................................................................................. 25 二、担保人员素质低 ..................................................................................................... 25 三、缺乏风险补偿机制 ................................................................................................. 26 第四节 政策层面的原因 ....................................................................................................... 26
一、政府的扶持政策尚未完善 ..................................................................................... 26 二、融资渠道仍未得到有效的拓展 ............................................................................. 26 三、小微企业效劳体系不健全 ..................................................................................... 27 四、相关法律、政策尚未完善 ..................................................................................... 27
第四章 改善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解决问题〕....................................................... 29
第一节 标准小微企业自身管理 ........................................................................................... 29
一、标准企业治理结构 ................................................................................................. 29 二、财务信息公开透明 ................................................................................................. 29 三、注重信用积累 ......................................................................................................... 30 四、培养专门融资人才 ................................................................................................. 31 第二节 改良商业银行融资效劳体系 ................................................................................... 31
3
一、切实转变观念 ......................................................................................................... 31 二、打造专业化的小微企业融资平台 ......................................................................... 32 三、差异化的信用评价观念及体系 ............................................................................. 35 四、改变风险控制模式,创新风险控制手段及措施 ................................................. 37 第三节 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 38
一、建立多样化的互助性融资担保 ............................................................................. 38 二、推动担保新模式 ..................................................................................................... 39 第四节 加强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 40
一、建立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机制 ......................................................................... 40 二、成立小微企业融资效劳机构 ................................................................................. 41 三、引导成立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机构 ......................................................................... 42 四、搭建更为有效的直接融资平台 ............................................................................. 44 五、完善融资配套措施 ................................................................................................. 44
第五章 国外小微企业融资经验借鉴〔经验借鉴〕................................................................... 46
第一节 美国小微企业融资模式 ........................................................................................... 46
一、兴旺的资本市场 ..................................................................................................... 46 二、灵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 46 第二节 意大利小微企业融资特点 ....................................................................................... 47
一、兴旺的商业银行体系 ............................................................................................. 47 二、建立小微企业融资机构 ......................................................................................... 48 三、建立小微企业开展基金 ......................................................................................... 48 第三节 日本小微企业融资模式 ........................................................................................... 49
一、间接融资 ................................................................................................................. 49 二、直接融资 ................................................................................................................. 49 三、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 49 第四节 韩国小微企业融资模式 ........................................................................................... 50 第六章 民生银行小微企业融资案例分析〔案例佐证〕........................................................... 52
第一节 经销商融资 ............................................................................................................... 52
一、融资背景 ................................................................................................................. 52 二、银行融资模式 ......................................................................................................... 53 三、经验总结 ................................................................................................................. 55 第二节 配套商融资 ............................................................................................................... 57
一、融资背景 ................................................................................................................. 57 二、银行融资模式 ......................................................................................................... 58 三、经验总结 ................................................................................................................. 59
参考文献 ........................................................................................................................................ 61
4
第一章 导论
从小微企业的起步一直到现在,融资难一直是小微企业开展打不开的一个症结,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这个问题变得更为严重。为此,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并对融资模式改良创新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节 选题背景
2021年全国工商联对小微企业融资现状作了调查,结果显示缺乏正规稳定融资来源的小微企业占绝大多数,相对于小微企业在国家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金融行业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显得非常微弱。截止到2021年11月,总共发放的短期贷款一共有1453亿,其中绝大局部贷款都流向了大型企业,包括私营个体和乡镇企业在内的小微企业只获得了不到亿的贷款,仅占总量的1%不到。小微企业板作为直接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的板块,也存在非常不合理的现象,就是大型企业光在数量上就占据其2/3,小微企业只占1/3。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社科院对小微企业的复苏情况作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由于没有融资来源,35%的企业倒闭,还有45%的企业在四处寻求融资,只有20%的企业因为行业原因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资金是所有企业开展的前提。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关乎我国市场经济能否快速健康开展的重大课题。一方面,小微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吸引了大量的就业,对社会稳定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经过不断的演化在未来有可能成长为重要的大型企业,关注小微企业就是关注未来的大型企业。融资难题具有结构性和区域性的经济特征。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不同的地区,融资状况是有区别的。近年来,国家在不断建立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和创业投资体系,并且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加强信贷力度。这些工作,虽然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现有融资体系中的各单元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的观念和看法,在实际执行情况中也会有千差万别,导致多数小微企业无法从国家扶持政策中获得真正的融资支持,也就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在查阅大量文献之后,笔者发现目前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存在以下缺乏:第一,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提出应多种途径扩大融资渠道,但对于融资渠道建设的可行性和适用范围为你深入探索。第二,在
5
研究中没有对银行和政府的功能集中阐述,而银行和政府却正好是影响小微企业融资情况最大的两个部门。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与现状,以及融资难的原因,在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以及国内实际情况的根底上,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建议。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小微企业有大量的研究,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我国特有的国情下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国外研究那么相对成熟,不仅有大量的从信息不对称角度研究融资困境的原因,还从企业内部、融资机构、外部环境等多种角度给出了化解途径。
对于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众多学者有各自的观点,但主要集中于小微企业的财务特征。大多数学者认为小微企业由于人员素质低,没有受过专业的财务管理培训,导致企业财务管理较为混乱,这就使金融机构认为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信用等级低,不敢也不愿意融资给小微企业融资。
首先了解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沈红〔2021〕针对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从融资主体、融资环境、金融机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论是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既有自身的原因,同时也与金融机构和现行的政策法规制度有关系。刘贵才〔2021〕认为企业信用等级不高,没有足够的抵押担保资产是融资困难的内在原因,国家政策没有对银行贷款进行合理引导那么是其外部原因。林毅夫、李永俊〔2004〕针对融资机制,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进行研究,结论是信息不对称是融资困境的重要原因。王闯〔2021〕针对银企关系,进行了关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研究,结论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一定会出现“慎贷〞、“惜贷〞或“拒贷〞。
俞建国,宋立〔2005〕针对企业内部的管理矛盾和经营难点进行分析,在银行的角度研究融资风险,结论是有很多的小微企业产权模糊,并由此产生较高的经营风险,导致小微企业群体普遍的信用评估较低。陈晓红,郭声棍〔2006〕针对四大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机构,研究现行的金融体制,结论是金融制度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的融资。
马婧婷、王淑梅〔2021〕针对当前经济环境,站在企业规模的角度进行融资困境原因分析,结论是小微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少,使银行非常担忧其承受市
6
场冲击的能力。张捷、王霄〔2002〕那么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银行作为金融企业是有趋利性的,构成小微企业融资壁垒的风险因素始终存在,企业应不断强化滋生的信用水平。
朱东林〔2021〕针对小微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进行分析,总结小微企业的贷款渠道主要有自筹、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政府扶持等四种手段,银行借贷占到了其中80%以上,是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徐娥〔2021〕针对浙江省小微企业进行调查,结论证实了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单一性。
刘丽娟〔2006〕针对融资渠道,进行了融资渠道优先顺序选择的研究,她认为小微企业会首先选择自筹资金,其次选择从银行借贷,在内外部条件都齐备的情况下才选择发行股票。孙翔〔2021〕针对融资渠道进行分类研究,结论是小微企业很难从资本市场获得支持,从银行获取的贷款也非常有限。周娜〔2021〕针对股权融资对小微企业融资影响,揭示了其重大的意义和相应的难度。
李志军〔2021〕从融资本钱的角度出发,揭示了在外部融资需要的券商费用、会计费用等大量的税费,认为内源融资可以减少很大局部本钱,但是融资规模有限。王兆梅〔2006〕针对内外部融资的比重,进行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分析,结论是外源融资少,内源融资低,必然导致企业的资金困境。马广〔2007〕针对外源融资比例低的问题,从企业自身知识结构入手,原因是小微企业对金融产品了解太少,导致其不善于利用外部渠道。
高晓琼在?中国金融?2021〔20〕期针对金融机构在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的表现,认为需要加强金融机构的改革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刘杰〔2007〕指出可以有效利用新的金融方式——金融租赁突破融资瓶颈。谢朝斌那么认为国家政策应偏向于开展和改善证券市场,使股权融资出现更多。
金德前〔2007〕认为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主因是自身开展不完善,应不断完善自我形象,提高信用评价等级,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汤谷良〔2021〕那么认为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沟通不畅,做事呆板,且没有认真落实企业的战略和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小微企业应在这几个方面不断完善,以此提高自身的信用,获得银行贷款。
国外有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资本市场相对兴旺,融资理论相对而言较为完善。不仅在融资环境方面有深入的阐述,在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化解方面也有深入的研究。
融资困难首先是信息不对称问题。Stiglitz、Weiss〔1981〕针对信息不对称
7
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行了银行信贷配给贷款利率的研究,结论是银行会选择降低银行配给,这使得小微企业即使愿意承受高利率也不能获得贷款。Berger和Udell〔1998〕针对银行对企业财务不清晰的问题,进行企业贷款难易度的分析,结论是银行在企业缺乏透明度的情况下质疑其还款能力。
小微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导致银行不愿意放贷,很多国外学者都从规模匹配理论进行了融资困难问题的研究。Jayartre和Strahan〔1996〕针对银行对企业规模选择的问题,进行了规模匹配理论的研究,结论是企业规模与银行放贷额度密切相关,银行会选择规模大的企业,自身规模小、对资金需求小的企业那么容易被银行无视。Bhattacharya和Faiz〔2000〕从银行风险躲避的角度指出银行是不会对经营风险大、资产有限的企业产生兴趣的。Banerjee和Duflo〔2003〕针对小微企业信用度的问题,对印度小微企业进行研究,结论是小微企业盈利能力低,增长缓慢,在银行的信用评级中等级偏低,而银行自然是要选择信用等级高的企业放贷的。
企业不同的成长周期同样也会影响融资难易程度。Berger和Udell〔2005〕针对企业的生命周期,进行了融资结构及难易程度的比拟,结论是成熟期的企业信用等级高,获得的放贷限额高,而成长早期的企业那么会受到很多的融资限制。
外部环境也是影响融资的重要因素。在世界范围内,外资银行、本地银行已深入到市场的各个角落,在银行的业务范围内,风险躲避是银行的第一原那么,这对风险系数相对较大的小微企业其影响无疑是巨大的。Berger〔2005〕通过对国有金融机构的客户比例分析研究,认为国有金融机构容易获取优质的大企业客户,那么必然将小微企业挤出融资市场,其结论是国有金融机构比重越高,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能性越低。EPW基金会〔2006〕研究发现,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环境也可以影响融资的可得性,其关系是呈正相关,即越有利的法律环境,越有助于小微企业贷款。
学术界众多研究均以信息不对称性为主题,对应这一难题也提出了不少缓解对策。Harhoff和Korting〔1998〕针对德国现有的小微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企业在与固定银行的长期合作中,随着关系的不断改善,可以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对企业的抵押要求也会降低。Berger〔2001〕针对银行放贷条件,进行了“软信息〞对银行决策影响的研究,结论是关系型借贷可以进一步拉近小微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Berger和Udell〔2006〕认为通过银行信贷人员对企业管理者、产品需求者的接触,以及对当地市场环境
8
的熟悉,能收集大量的“软信息〞,进一步论证关系型借贷可以很好的解决企业信息不透明的问题。
小微企业因为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在融资时容易受到歧视,就必须更加重视利用间接渠道和方式。Beck〔2006〕通过对会计事务所、担保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影响的研究,指出企业可以利用值得信赖的第三方机构增强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站在银行的角度帮助银行节约时间、本钱,降低坏账率,从而完成融资。Sharpe〔2002〕认为,小微企业应着重选择一至两家固定合作的银行建立长期伙伴关系。Anders〔2002〕指出除了银行贷款以外,为了拓宽融资渠道,也可以适当的选择民间金融。
根据融资规模受到企业生命周期影响的特点,Fluck〔2000〕针对企业不同生命周期对融资方式选择的问题,通过博弈论进行研究,结论是企业在起步期应首选外部权益或可转债融资,在成长期那么留存收益,到成熟期后应选择长期债务。目前国外大多数学者也认同先内源融资,再外源融资的渐变顺序来应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融资需求。
金融方法论学者认为:良好的金融机制会加速经济的增长,但是,如果金融制度本身被抑制或不完善,就会反过来破坏经济的开展。金融抑制是开展中国家的一个普遍特征,主要指一个国家的金融体制不健全,在企业的融资过程中有非常多的条件限制,阻碍金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1994〕提出这样的观点:“在当代社会经济开展过程中,金融结构和金融制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William和Bradford〔2004〕针对美国政府在小微企业融资工程中产生的效益和作用,指出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支持都值得中国政府学习和参考,并探讨了通过政府直接贷款来降低贷款风险的方式。Santiago和Francisco〔2021〕认为解决融资难的最有效方式是通过建立有效的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投资者的风险。
第三节 结构安排与创新
本文从结构上看,一共分成六章,具体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对小微企业进行了具体界定,阐述了小微企业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介绍了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和融资难点。
9
第三章,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原因分析。主要从小微企业自身,银行方面,信用担保机构方面,以及政策法规方面揭示了造成融资困境的原因。
第四章,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的对策建议。本章从标准小微企业管理,改良商业银行效劳水平,完善担保体系,提高政策扶持力度等融资参与的几个方面对小微企业融资进行改善和创新。
第五章,国外小微企业融资经验借鉴。本章主要分析了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几个国家的融资体系和特点,从中提炼出值得我国开展小微企业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第六章,银行成功融资案例分析。本章介绍了利用银行融资模式创新的两个小微企业融资案例,并着重分析了融资成功的关键点。
相对于以往的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达在通过改善银行融资效劳体系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笔者结合实际银行工作经验和实践理论,从改变银行观念入手,有效利用小微企业的“三品〞、“三表〞建立差异化信用评价体系,通过“三流〞有效控制贷款风险,全面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模式。
由于本人理论水平有限,经验缺乏,加之资料缺乏,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还有许多缺乏之处,如对过往研究成果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对策建议中担保体系的建立完善和政府扶持措施等方面还主要停留在理论设想阶段,尚无法对更为具体的做法和措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述。同时由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非常复杂,涉及面非常广泛,受现有信用环境和客观条件制约因素较多,本文对所要探讨问题的分析和论证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10
第二章 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
近几年,小微企业在世界各地非常迅速的开展起来,在各行各业中逐渐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惊人的活力,但资金难题却成为我国小微企业不可逾越的瓶颈。本章通过对小微企业的定义,阐述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目前融资的主要渠道,揭示出小微企业的资金难点。
第一节 小微企业的界定
不同规模的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必然不同,为更加清晰的明确研究范围和应用对象,须对小微企业有准确的定义和明确的范围界定。 一、小微企业的概念和界定标准
站在理论的角度上来说,中小型企业主要指劳动力、劳动对象或劳动手段集中程度较低,或者交易数量和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在兴旺国家和开展中国家,都将企业划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但由于各国各区域经济开展不一致,因此在划分标准上应当使用一个相对性原那么,即根据企业所处的地域、行业和经济开展水平的不同,应该有不同的划分标准。英国和美国在对小微企业定义时,包含了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但更多的国家那么直接定量标准的来对小微企业定义,如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在我过,2002年6月29日通过了?小微企业促进法?,该文件对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重新作了规定,即:“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能够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经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了新的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该标准主要根据企业销售额、资产总额、职工人数等指标并结合企业所在行业特点来划分。新的标准中不仅包括了工业,而且进一步包括了第三产业,如建筑业、邮政业、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具体划分标准见表2-1。该标准更加准确的界定了我国小微企业的范围。
表2-1 企业规模划分标准 行业名称 指标名称 从业人员数 销售额 资产总额 计算单位 人 万元 万元 大型 中型 小型 工业企业 2000及以上 300-2000以下 300以下 30000及以上 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 40000及以上 4000-40000以下 4000以下 11
从业人员数 销售额 建筑业企业 资产总额 批发业企业 零售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 销售额 从业人员数 销售额 人 万元 万元 人 万元 人 万元 人 万元 人 万元 3000及以上 600-3000以下 600以下 30000及以上 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 40000及以上 4000-40000以下 4000以下 200及以上 100-200以下 100以下 30000及以上 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 500及以上 100-500以下 100以下 15000及以上 1000-15000以下 1000以下 3000及以上 500-3000以下 500以下 30000及以上 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 1000及以上 400-1000以下 400以下 30000及以上 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 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数 企业 销售额 邮政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 销售额 二、小微企业在经济中的作用
小微企业在经济开展中呈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作为国家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己得到国内学者的普遍认可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但是经济底子却很薄弱,在这种社会特征下容易开展起来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产业那么是小微企业层出不穷的沃土。林毅夫〔2002〕提出这样的观点,“企业开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其最重要的参考因素就是国家的要素特点,只有符合国家根本情况,企业才能稳定开展,迅速积累资本〞[5]。改革开放以来,最有活力,最能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企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小微企业。我国近二十年来都保持了高速稳定的开展,每年都有8%以上的GDP增长,而其中有六成以上的经济开展都是由小微企业奉献的。不仅如此,小微企业在创造就业方面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提供了奖金80%的就业岗位,它们在缓解就业矛盾和加快工业化进程方面功不可没。如表2-2所示。
表2-2 小微企业对经济的奉献率1〔%〕 2006年 2007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数量占比 99 99 99 99 99
提供就业 税收奉献 出口奉献 GDP奉献 75 75 78 80 81
46 46 48 51 51
62 62 64 65 68
56 55 58 60 60
国企等大型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其开展速度逐渐放缓,在科技创新方面更是鲜有作为,小微企业反而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小微企业总共提供了占全国66%的创造专利,82%的新产品。华为作为在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国内企业之一,也是从小微企业中开展起来的,它
1 资料来源: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历年数据
12
不仅为广东省提供了大量的税收,也在科技创新方面领先于全国。
第二节 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小微企业由于其自身的规模特点,必然导致他们在融资过程中不会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青睐。因此,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在市场压力下就变得更加多样化,且呈现出与大中型企业截然不同的态势。目前小微企业主要使用的融资渠道分为债务性融资和外部股权融资。 一、债权融资
债权融资渠道主要包含银行融资、债券融资和民间借贷等。 〔一〕银行融资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相别离,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现代金融体系,且形成了严格分工,相互协作的格局。我国现阶段所形成的金融机构体系的总体情况如表所示。
类型 中央银行 政策性银行 国有独资商业
银行
表2-3我国现阶段金融机构体系的主要构成
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开展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
中信实业银行、深发行、交通银行、广发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上海浦东开展
新型商业银行
银行、福建兴业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北京、上海、深圳、大连等十八家 非银行金融机
构
由上表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所以从外表上来看,小微企业融资外部融资的首选渠道肯定是银行信贷。银行信贷不仅是小微企业的首选,也几乎是唯一选择,因为我国的融资渠道确实过于贫乏,所以企业的资金需要几乎都要由银行信贷来承当,这不仅使银行资金压力增大,也使企业贷款难度增加。我国融资渠道的单一性具体可参见表2-4。
13
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融资租
赁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农场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机构
表2-4 企业不同阶段外部融资渠道比拟2
外部融资渠道 占压其他企业资金
外资贷款 农村合作基金 风险投资基金贷款
民间贷款 农村信用社贷款 银行票据贴现 银行贷款
〔二〕债券融资
现阶段 8.55% 4.22% 2.72% 2.12% 7.59% 9.76% 5.66% 62.1%
初创阶段 7.98% 4.09% 3.54% 2.67% 9.58% 4.88% 3.3% 64.14%
从债券市场看,截止2021年,企业债券融资额度连股票融资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所以从总体上来看,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获得融资的规模很小。即使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债券融资都显得比拟困难,实力和规模偏弱的小微企业就更难以通过债券融资。小微企业发债到目前为止仍需要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层层审批,因此企业债券融资迄今仍无重大突破。一般来说,小微企业的经营规模本就很小,再加之债券发行的审批标准非常严格,就算是该企业的经营状况非常优秀,要想获得发行债券融资的资格都是非常困难。虽然国内有些地方开始逐渐尝试走小微企业集合发债的方式,也小微企业开展的良莠不齐而很难保证公平性,债券市场融资对小微企业仅仅是空中楼阁。 〔三〕民间借贷
体制外融资的根底是亲朋好友之间的信任关系,其机制较为灵活,形式也比拟多样。目前为止,民间借贷和企业集资是体制外融资最主要的形式,其中又以民间借贷最为常见。我国的体制外融资从古至今一直都有,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表2-5 体制外融资的主要形式
融资形式
利弊
内部集资
民间借贷 典当抵押 这种做法比拟典型,但筹资能力一般 最主要的体制外融资方式,效果较好 本钱高,适用于急需资金的企业
经过了改革开放的开展,我国沿海经济得到了较好较快的开展,在民间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本,这为民间借贷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根底,所以体制外融资的方式在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比拟普遍。据我国央行调查显示,民间融资在近
2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队〔2021〕调查报告
14
几年增长较快,尤其是2021年其增长率已到达了18.93%。3截止2021年8月,我国民间融资总金额已到达10万亿元。尤其是在2021年,国内实现货币紧缩政策以来,商业银行普遍缩小对小微企业信贷规模,小微企业的贷款目光纷纷集中于地下钱庄,导致今年成为民间借贷历史上最活泼的一年。
虽然民间融资越来越活泼,但是它的开展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一,地区开展不平衡,东部明显强于西部。目前是江浙一带民间借贷最为活泼,而整个西部地区的相对量却要小得多。这一方面与东南沿海小微企业开展较快,资金较为充裕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浙闽一带的企业家长期以来积累的信誉有关。第二、民间借贷的本钱较为高昂。其利率甚至远超过局部小微企业的利润率,其受众群体较为有限,且多数用于房地产、投资等回报较高的行业,真正流入实体产业类的小微企业资金非常有限。因此民间借贷的高逐利性决定了其不是支持小微企业长远开展的有效融资渠道。第三,我国还没有将民间借贷正式纳入金融体系,民间借贷大多属于不合法的状态。由于处于金融制度和法规监管之外,造成民间借贷具有分散性和隐蔽两个性质,导致运作非常不标准,参与民间借贷的各方人员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在借贷后期容易出现经济纠纷,且一旦出现经营危机极容易引发局部金融风险,2021年4月发生的浙江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子。第四,国家只扶持体制内金融,对体制外金融那么实施压制。长期以来,政府监管部门为了保证大型国有企业的资金供给和体制内金融的在金融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一直在打击和排斥民间金融,几乎所有形式都没有中央银行或银监会的肯定。此外,由于尚未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金融制度迟迟不敢把民间融资纳入正轨的金融体系,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内,民间借贷仍将处于灰色地带。 二、股权融资
外部股权融资主要有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二板市场和风险融资等。 〔一〕主板市场
相对于欧美等兴旺国家,我国的股票市场不仅起步晚,功能也非常不完善。当初国家设立股票市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将国有企业转化为股份制公司,也因此设置了非常严格的市场进入门槛。在这样严格的市场条件下,在A股市场上市的企业根本都是大型企业。这样就将小微企业排斥到了主板市场以外。经调查,在沪市和深市的两个主板市场中,其中企业注册资本最小的也在千万以上,也就是说这两个市场难觅小微企业的踪迹。
3 资料来源:2021年12月的?中国地下金融调查?内容。
。
15
〔二〕二板市场〔中小企业板〕
目前由于科技日新月异,市场上的科技型企业越来越多,这类企业成长性强,对资金要求也比拟迫切。由于这类企业未来很有可能成长为大型企业,也肩负着民族经济的希望,所以国家在2004年又创立了二板市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效劳。相对于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做了很多创新,也放宽了一些市场转入条件,但由于制度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微企业的固有特性,二板市场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如小微企业要求融资快,但是在二板市场上市却需要走很长时间的流程审批,加之本钱高、手续复杂,也使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小微企业板的市场容量也非常有限,目前仅有近300家公司上市,而且根本都是高技术企业,把大局部企业排除在外。 〔三〕创业板
2009年3月31日,为暂时无法在主板上市的新兴公司和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创业板上市暂行方法?。指交易所主板市场以外的另一个证券市场,其主要目的是为新兴公司提供集资途径,助其开展和扩展业务。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较好。但由于创业板块刚刚启动,很多企业对创业板的准入条件等因素还不是很了解,企业经营者对创业板暂时还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因此创业板暂时还不能成为主要的融资渠道。 〔四〕风险投资
大局部小微企业都不适用于风险投资。因为风险基金投资者的第一要求是回报率,而现阶段我国小微企业普遍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无法满足风险投资者所要求的高预期收益。因而,风险投资基金对我国数量众多的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而言是可望不可及。根据和君创业投资公司的“小微企业融资问卷调查〞〔2021〕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320家企业里,只有13家企业认为自己可以获得风险投资。一方面是因为小微企业在刚成立之时,企业效益不佳,使得风险资金不敢贸然投资,另一方面说明从事高风险、高收益性、高科技行业的企业很少。数据显示,在2021年风投机构总共只投资了亿美元,仅占全国投资总额的0.65%。 四、融资渠道比拟
前面已经详述了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现在我们来比拟各个融资渠道的融资可得性,详细见下表。
表2-6 我国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
16
融资渠道
银行信贷
主板市场
证券市场
小微企业板 创业板
债券融资 风险投资基金 民间借贷
可得程度
小微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方式依然是银行信贷 充满了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小微企业很难进入 科技型公司理想的上市场所,覆盖范围小 容量小,进入手续繁琐 在中国市场内很难实现
为成长性良好的企业提供融资,只能作为融资的补充方式 仅在东南沿海经济兴旺的地区较为普遍
从上表可以看出,风险投资近几年虽然在国内不断涌现,其提供的融资规模看起来也非常诱人,但是风投看待企业的眼光是非常挑剔的,能获得风投青睐的企业屈指可数;民间借贷虽然开展较快,但由于地理差异,加之在制度上依然没有合法化,依然不能光明正大的作为正轨的融资渠道,只能作为“地下钱庄〞存在,在这很大程度上限制民间资本发挥其融资的作用;也有很多小微企业想通过证券市场获得融资,但是目前出现的主板市场、小微企业板和创业板都没有为小微企业提供足够的融资空间,政府机构对于证券市场的开展和完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而我国小微企业利用债券融资不仅门槛高、本钱高、耗时长,最终成功的可能性也较小。因此,对于我国小微企业来说,银行贷款依然是最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这也符合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
而从目前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来看,其难以获得体制内信贷融资又是不争的事实。因而,要想在短期内缓解或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改善银行融资环境,改变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传统看法及观念,提高其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是较为切实可行的、见效相对较快的方法之一。然而从长远看,银行体系资金供给毕竟有限,改革完善现有金融体制体系,改善金融及融资环境,加强资本、资金市场以及民间资本对小微企业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打造全方位立体的融资渠道,才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促进其稳步、健康、长远开展的根本。
第三节 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企业资金一般有两个来源,自有资金和外部融资。由于我国商业体系独特的
17
开展环境,企业自有资本缺乏。外表上看起来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丰富,但是每个渠道都有其不同的难点,使得企业融资不畅。 一、自有资金匮乏
我国小微企业的开展有非常独特的特点,如今的企业主没有受过正规的管理系统教育,根本上都是由自己从市场中不断摸索、不断碰壁后开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前期开展快,但由于企业主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企业管理很难走向正规,产业链也不成熟,反映出来的现象就是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对于投资者来说,防范风险是他们首要考虑的因素,企业融资也就愈加困难,其资金根本来自于自身和亲朋好友借款,据调查显示,企业自有资本占到36%,内部留存收益占到42%,而外部股权融资缺乏15%。4
从总体上看,自有资金匮乏是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国有小微企业,或许还能从其母公司或集团获取一局部资金。但是对于我国的民营企业,生存空间非常狭窄,一切只能靠自己不断奋斗。截止到2021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民营企业一共有六百多万户,但是注册资金却仅有6228万,这说明企业的自有资金非常匮乏,这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开展。 二、融资渠道不畅
自有资金匮乏必然将企业推向外部融资,但由于金融危机、法制体系的不完
善,外部融资的渠道显得愈加艰难,且风险也在不断增大。 〔一〕商业信用融资困难
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市场非常不景气,企业都面临着不断加大的风险,很多企业只能无奈的选择概不赊欠的经营手段,为数不多的赊销业务也仅仅是针对老客户、大客户、国企。小微企业由于开展时间短,和其他企业的合作历史贫乏,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信用积累,想利用商业信用的方式完成融资即无从谈起。况且资金对于所有企业都是缺乏的,小微企业即使能获得商业信用融资,也只能在短期内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而小微企业对资金的渴求是长期存在的。 〔二〕民间借贷本钱较高
在中国人民不断富裕的情况下,国民手中有了大量的闲散资金,这些闲散的资金聚集到一起便形成了民间资本。这局部民间资本已经投资到了房地产业、煤矿业、证券业等领域。民间借贷的根底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由于缺乏了最根本
4 资料来源:?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报告?,21世纪经济报道,
18
的法律保障和良好的渠道,融资规模非常有限。南京市2021年作了一项调查,在长三角,尤其是浙江省,目前民间借贷、银行贷款、企业自有资金三者之间的比例为30:20:50,而在2007年这个比例是15:25:65。5由此可见,民间借贷占了企业资金的很大局部比例,但是民间借贷利息非常高,大大增加了企业运营本钱。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经营困难和资金紧张,许多小微企业也只能在民间高息借贷。近年来,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也只有民间借贷这唯一的选择。民间资本具有监管难度达、隐蔽性强的特点,其中蕴含的风险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显现。
〔三〕融资渠道单一
目前企业最普遍的融资方式仍然是银行信用贷款,小微企业考虑的首要融资方式也是银行信用贷款。在对苏州地区的一项调查中显示,在被调查的210家苏州地区小微企业中,外部融资中有一半都是来源于银行信贷,企业总负债中有62%来自于银行信贷。但我国的银行体系是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相对于信用社、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四大行在资金、网点和市场规模上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在具有如此优势的根底上,四大行的主要效劳对象却是大型企业。尤其是2003年以后,各大银行为了降低信贷风险,开始选择抵押担保的信贷模式,这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要求进一步提高。就全国范围来看,能获得较高信用等级的小微企业只是极少数,即使获得了较高信用等级,小微企业也只能获得30%-50%的信用贷款。虽然在理论上小微企业还可以通过风险投资和股票上市获得融资,但实际上真正能用此种方式缓解资金压力的企业少之又少。图2-1描述了小微企业和大型企业的融资渠道比拟。
图2-1企业融资渠道比拟 银行 资本市场 大企业 贸易信贷 大企业 贸易信贷 中小企业 19 贸易信贷 5 资料来源:中国中小商业协会网站。 银行 贸易信贷 中小企业 第三章 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
在融资市场上,本应是供求双方都比拟充足,理应产生双赢的结果。但是银行面对小微企业信贷的时候却有“垒大户〞、“唯担保至上〞的情节,造成小微企业间接融资只占到银行信贷极小的一局部。即使在2021年天量信贷的情况下,小微企业依然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本节将从信用小微企业自身、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和政策法规等四个方面对融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节 企业层面的原因
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如此困难,必须首先从自身找问题,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
结构不完善,财务风险偏高,以及抵押担保物的缺失等问题均是小微企业不被金融机构重视的原因。 一、运营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小微企业中有90%都是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由于其独特的开展历史,具有产权结构单一、封闭的特点,同时因为知识结构和意识方面的缺陷,企业经营人员也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一言堂〞现象普遍存在,缺乏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在一项对北京、成都、东莞、温州和台州的调查中显示,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52.8%都是由董事长控股,董事长作为企业最大的股东,其持股比例根本都在50%以上,对企业也占有绝对的话语权和控制权,因此企业的命运与董事长的决策或操作紧密相连,这无疑增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使得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报谨慎的态度。同时产权的单一性和封闭性使得经营者意思狭隘,仅仅依靠自身积累不断投资于企业,缺乏从外部融资的意识。 二、人员素质低,财务管理不标准
民营小微企业经营者整体素质偏低,这些老板原来绝大多数是从供销人员、小商贩、农民或者工人开展起来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的素质需要提升。下列图显示了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
20
图3-1 我国小微企业人员素质构成6
从上图可以看出,受过高等教育和系统知识教育的小微企业经营者只占到50%左右,大多数经营者的文化素质都比拟低。这就会造成两种不良后果:小微企业在宏观上缺乏对相关政策的了解,对经济开展趋势反响缓慢,由于其经营管理能力有限,应对市场竞争能力缺乏;在微观方面缺乏对金融业务的认识,不能熟练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企业融资效劳。小微企业在应对融资难的时候,通常都是认为外界融资压力大,很少有企业考虑通过超过加强自身管理和人员素质来改善融资难题。
同时财务管理不标准是在各个小微企业非常常见的现象。财务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最直接的途径,也是融资者或投资者了解企业最有效的窗口,企业财务管理的标准化程度对企业对外融资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小微企业到目前为止依然对此缺乏认识,很多小微企业一是对财务不重视,仍沿用最为原始的流水账管理方式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管理,对现代会计制度管理置之脑后,与银行及投资者的要求根本无法接轨;二是出于避税、保守秘密等原因成心隐瞒真实的经营财务情况,使银行及投资者无法准确地了解其真实的信用状况,进而无法做出正确的投融资判断。
三、缺少有效的抵押担保物
为了尽量躲避风险,银行在提供融资时一般都会要求企业提供抵押物。目前常见的、可接受的抵押物为住宅用房、写字楼、商业用房、别墅及国有土地使用
6 资料来源:、2006年中国第七次私营企业抽样企业主学历情况。
21
权等不动产以及机器设备和局部动产。对于大局部处于初创期的小微企业来说,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可供抵押的有效资产更少,再加上可用于抵押的范围狭窄,根本上不能提供足值的抵押品。
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小微企业能过通过抵押获得的银行融资非常有限。因为在一般情况下,银行会选择房屋土地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机器设备等动产只作为辅助的担保措施。虽然在近年来,一些银行也将流动资产作为了抵押物,但是很多条件尚不成熟,流动资产融资开展缓慢。抵押贷款根本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再加上银行抵押贷款还需要支出各项费用:如抵押物品评估费用、公证费、保险费、抵押登一记费等,更是使许多小微企业难以承受。
抵押贷款不仅手续繁琐,而且效率低下。整个手续办理需要短那么十天多那么一个月的时间,抵押登记过程涉及法律公正、房产、财险、工商等多个部门。
第二节 银行层面的原因
虽然大局部小微企业总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仍不乏优质的企业,然后这些优质的企业也很能在市场上完成融资。这就要结合主要的融资机构——银行来考虑问题的原因所在。
一、商业银行观念尚未完全转变
随着市场化风潮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逐渐转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这种目标将银行行为方式导向为尽量降低信贷风险,减少信贷本钱,并努力提高盈利水平。Strahan和Weston〔1996〕的研究说明“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和银行规模之间存在很强的负相关性,银行的单位贷款本钱随贷款规模的上升而下降〞[8]。银行贷款需要多方参与多项活动,包括:调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调查财务状况、分析拟投资工程,这些调查活动会带来很高的本钱,且不因贷款规模的变化而变化。小微企业贷款属于银行贷款业务中的“零售业务〞,具有操作频繁、贷款金额少的特点。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微企业,银行的放贷程序、花费时间是一样的,其本钱也是一样的,但是两者的其收益差距却有很大的悬殊。在盈利规模考核导向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都愿意把贷款放给大企业,无视小微企业的需求。
在银行看来,由于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银行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价工具和监
22
督体系,小微企业的风险始终高于大企业。为了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商业银行都会尽量控制小微企业信贷的数量和规模。 二、商业银行配套体系不完善
在旧观念的影响下,带来的必定是对应小微企业的管理机制的缺失。我们从鼓励机制、客户评价、对应的金融产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银行业务人员对信贷的行为方式是受银行考核机制影响和引导的。银行的风险控制主要是由信贷人员掌控的,但是商业银行内部尚未完全建立可以相互制衡的组织体系,信贷人员的职责定位模糊,故无法准确的对信贷人员履职情况作出评价。Kangis〔2001〕研究认为由于银行机制的导向,银行业务人员的行为是以贷款期望最大化为目标的。
多数银行现在执行的是将业务人员与信贷质量捆绑在一起的责任处分机制,但这只是负鼓励制度,长久以来,银行内部一直没有建立有效的正向鼓励制度。该行实行由贷款人员对贷款实行包放、包收、包管理的方式,考核内容也只有贷款量、贷款收益、不良贷款率这三个方面,没有全面考核贷款人员对银行的综合奉献度,如根底客户数量、贷款收益率等。信贷员的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贷款收益规模直接挂钩的,如果出现贷款无法收回的情况,信贷人员那么需要为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处分,加之基层人员因授权问题可以自主决策的空间非常小,造成整个审批流程过长,手续过于复杂,导致信贷人员在面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时主观能动性不强,且非常谨慎。 〔二〕客户评级系统不合理
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客户评级授信体系已经远远不能跟上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开展。从总体上来说,各个商业银行都建立了自己的客户评级授信体系,但这些评价体系根本都是从国外复制过来的,对于我国的小微企业,评价方法存在很大的缺陷。因为我国是民营企业数量居多,这些企业的经营状态和信用情况根本都是由其投资者、经营者和法定代表人决定的。目前的银行客户评级授信体系偏重于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学者专家的意见,往往无视了对企业经营者信用状况的评价,使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不尽科学。
第二,银行业务人员对客户的意见没有被纳入客户评级授信体系。中国地域
23
广袤,各个地域都有不同的悠久文化,这些不同的社会背景也必然会影响到当地企业及其经营者的行为方式。银行业务人员在长期与企业进行的直接接触中,形成了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而这些认识往往比统计数据或专家意见更能准确的反映小微企业信用情况。
第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体系是以抵押和担保为核心,再兼顾客户经营状况,缺乏国外先进的客户信用评级和债项评级二维体系,难以适应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快速开展。 〔三〕金融产品创新能力缺乏
由于小微企业的资金短缺主要发生在购置原材料,向工人支付工资,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库存和贸易而需要的流动资金,所以小微企业融资的特点是需求金额小,贷款时间短,申贷时间急迫,随机性强。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流动资金大、资金流动快的特点,推出了动产抵押贷款方式,如出口退税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保全仓库贷款、保付代理业务等融资创新产品,但这些业务开展缓慢,远远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
我国的信贷产品体系也没有完善,短期贷款很多,中长期贷款缺乏。至2021年6月末,一年期以内的短期贷款占小微企业贷款的96.8%。7而小微企业购置机器设备、购置厂房所需要的中长期贷款品种却几乎没有。容易使企业发生短贷长用的情况,增大信贷风险。
〔四〕专门的小微企业效劳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多数银行尚未建立起专门的小微企业效劳体系。对小微企业的融资业务的人员、管理方法以及审批流程仍与大中型企业混用,未突出其专业化和专营化。这就造成一是业务人员抓大放小,能做大客户绝不愿意做小客户;二是对小微企业管理与大中型企业在管理和效率上未表达差异化,导致流程过长,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大多数小微企业对融资的实际需求。 三、中小银行支持力度不够
中小商业银行成立之初的目的是定位于效劳小微企业。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完善的效劳网络,占据了大局部金融市场,在加上成立目的,中小商业银行理应开展面向小微企业的效劳。但小微企业面对有限的市场份额,却没有创造出适合小微企业的差异化效劳。由于“羊群行为〞的存在,中小商业
7 资料来源:苏南宏:?破解中小企业金融业务障碍的策略研究?,[J],当代财经,2021年第4期
24
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定位于相同的客户、产品和区位,同国有商业银行争夺大企业、大工程,这也极大的减少了对小微企业的信贷融资供给。
第三节 信用担保层面的原因
由于银行缺乏对企业的专业评级能力,为了保证企业能顺利贷款,信仰担保作为联系企业和银行之间的桥梁变应运而生。学术界将信用担保机构定义为在企业贷款过程中为企业提供担保,并在债务人无法归还贷款的情况下,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归还责任,信用担保是非常重要的金融支持方式和中介机构。
我国经改革开放后,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开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信用担保制度。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展,已经形成了“一体两翼三层〞的担保体系。“一体〞指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两翼〞指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助性担保机构,它们是试点主体的重要补充。“三层〞指担保体系中中央、省级、地市级三个层面。信用担保机构在创造企业信用、分散银行信贷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了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联系的桥梁。目前我国成立的担保机构总共有五千多家,累计为二十一万多户企业担保,为小微企业的开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虽然取得了比拟可观的成绩,但是信用担保机构为帮助小微企业融资的作用还非常有限,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担保机构规模较小
我国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来源比拟单一,其中大局部信用担保基金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这里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财政资金拨付有限,二是缺乏后续资金补偿机制。这就使得大局部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规模偏小,很多机构的自由资金只有几千万,好一点的也不过几亿元。由于资金规模小,担保机构不能大规模开展业务,不得不放弃一些优质业务和开展速度。 二、担保人员素质低
担保业务涉及到经济、金融、法律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业务,综合性很强。同时担保机构的业务人员还要熟悉小微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企业运作方式以及产品生命周期,这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但在很多由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里,往往是由政府工作人员转变为业务人员,提供的担保效劳
25
那么大打折扣。由于近几年银根放松,在商业贷款增多的情况下担保机构也迅速开展,在一些商业担保机构也感到专业人员紧缺情况严重。 三、缺乏风险补偿机制
在国外,与担保机构合作的银行也是要承当一局部的贷款风险,一般来说,风险承当比例在20%-50%左右。但在我国,银行在对担保方式的选择方面,几乎都要求担保机构承当全部风险责任,信贷风险没有被银行和担保机构合理分解。另一方面,国家对担保机构的定位是不盈利的。国家为了保证资金平安,通过小微企业信用担保管理方法强制规定担保资金只能存进银行或者是用来购置国债,这使得担保资金不能实现自身的保值和增值。
从以上分析的几个原因可以看出,目前的金融和法律法规体制使得担保机构经营风险高、抗风险能力差。担保机构难以取得银行的高度信任,难以发挥信用担保的本来作用。
第四节 政策层面的原因
小微企业融资难除了其自身、银行等方面原因外,政府的政策支持、平台打造也是很重要的支撑因素。近年来,政府虽出台了大量专项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并阶段性、局部性的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总体而言,仍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使小微企业融资仍存在较大难度。 一、政府的扶持政策尚未完善
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先天缺乏,导致其在开展的过程中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持。近年来政府虽意识到扶持小微企业对我国及地方的经济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具体措施的落地仍做得很不理想,很多政策或文件更多是敦促其他机构或部门如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但真正自身所采取的实际行动并不多。比方小微企业开展基金的建立及实际运作、小微企业融资补贴方案的设计落地以及对银行的贴息补偿机制的建立落实等方面仍停留在探索阶段,尚未真正予以推广落实并发挥实质的作用。 二、融资渠道仍未得到有效的拓展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显得十分有限,且仍未得到明显拓展和改善,其主要表达为:一是目前的民间融资渠道仍未得到有效的标准和明确,民间融资
26
对小微企业的开展尚未起到长远的支持作用。目前政府对民间金融的政策过于简单,行政干预过多。20世纪90年代,我国虽曾对“三金三乱〞进行了整顿,当时是有其特殊历史背景的,整顿对于稳定金融秩序十分重要。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开展进步,民间金融在我国金融体系中逐渐起着不可替代的补充作用。但许多地方政府为了防止潜在的金融风险,对民间借贷加以严格限制,而无视它给小微企业所带来的种种便利,致使民间融资的正面作用始终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二是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未得到有效的拓展,资本市场不完善,目前仍以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以及创业板市场为主,能真正适合广阔小微企业融资的直接融资市场及平台尚未真正的出现和搭建,导致广阔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从中受惠者极少。三是间接融资机构尚未充分的开展和建立。从目前来看,小微企业间接融资机构仍主要为各大商业银行,真正专属为小微企业融资效劳的金融机构极少。 三、小微企业效劳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没有广泛建立一批为小微企业效劳的信息咨询效劳机构,尤其是融资信息咨询效劳机构,为广阔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信息咨询、信用教育培训、信息传导、融资知识宣传等方面的效劳,使得小微企业与各融资机构之间沟通不顺畅,造成小微企业不了解金融知识或常识,其管理及运作模式与融资机构的要求相去甚远。同时银行因忙于自身业务的拓展,而无法抽出足够的人力物力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群体进行融资方面的宣传辅导。上述问题使得小微企业与银行之间无形之中存在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作为最有手段也最有号召力的政府在此方面却没有能为双方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为其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中间桥梁。虽然局部地区已初步搭建了小微企业效劳体系及机构,但要么还处于探索阶段,要么主要以营利为目的,其真正的职能和作用远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四、相关法律、政策尚未完善
作为提供公共效劳的机构或部门,政府理应为广阔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完善的法律和政策支撑及支持。但截至目前,我国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政策体系还很不完善,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专门的信用法规尚未出台。纵观我国法律法规,目前与信用有关的主要有?民法通那么?、?合同法?、?担保法?以及?刑法?等,但尚未有专门针对标准信用活动的法律法规出台,社会信用环境缺乏
27
相应的法律支持,造成企业违约本钱低,银行慎贷的为难局面。二是虽然我国于2003年公布并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为解决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该法中也仅有区区20个条文对融资问题进行规定,且都是概括性的,对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方法未进行明确细化。三是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对小微企业涉及的融资债务纠纷的处置没有采取差异化的规定和手段,银行对小微企业债权债务的处置仍按照传统大型企业的解决程序履行,不仅耗时长,而且本钱巨大,银行债权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资产得不到快速回收,直接导致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的积极性下降。
28
第四章 改善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
针对融资困境原因,改善对策不仅要全面,还要重点突出,才能使对策能行之有效。小微企业在开展过程中是在不断强化自身管理水平的,所以重点需要改善的是商业银行融资体系和国家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同时,相应的信用担保体系和政策法规也需要得到完善。
第一节 标准小微企业自身管理
我国的小微企业目前仍处于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的状态,但企业管理的全面提
升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办到的。针对银行的担忧和疑虑,小微企业应首先从财务治理方向加强管理,财务信息透明化,以期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 一、标准企业治理结构
小微企业要获得融资必须在经营决策、财务、审计等方面获得足够的资质或能力,如果一个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必然很难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也就没有取得融资的资格。但在我国小微企业管理不标准的现象普遍存在,公司管理者由于在管理上存在知识结构的缺陷,不能从战略高度的角度引导企业正确的开展,使企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和更大的风险,最终形成金融机构难以相信企业偿债的结果。其次,由于小微企业大部门是民营企业,采取家族式管理方式,没有合理的监督机制和内控机制,企业财务信息失真,财务风险增大。金融机构为了降低风险,自然不愿意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因此企业要想顺利获得融资,就必须想法设法改良管理水平,使企业经营更加合理有序,提高自身的风险信用评价等级,到达金融机构的融资要求。
首先要稀释经营者的股权,解决企业战略方向完全由一个人决定的问题。这方面可以学习蒙牛的经验;也可以实行企业内部股权鼓励和管理层收购的方式,能有效分析决策层和管理层,这方面可以采用阿里巴巴的方式。其次要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作用,建立严密的内控管理制度,把小微企业的风险控制与标准经营相结合。为了使企业内控管理落到实处,可以引入内控软件,将作业过程变成流程化,严格监督各个业务环节的信息,打造标准性的公司。 二、财务信息公开透明
对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财务信息是决定是否对小微企业放贷最重要
29
的因素。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如财务信息虚假、会计账目混乱、专业人员匮乏、应收账款回收缓慢、库存积压过多、固定资产浪费严重等,加上大局部小微企业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功率。
要财务标准管理、财务信息公开透明必须做到以下三点。首先,企业应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认真加强资金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其次,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的财务信息及相关分析可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财务不仅要做好资金流和实物台账的工作,还应为企业的业务决策提供参考建议。企业管理者在这方面应不断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并设置良好的环境供他们发挥。第三,提高财务信息化水平,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环境下,财务信息不仅是金融机构了解企业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企业了解自身行为的重要方式。 三、注重信用积累
小微企业信用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慢慢积累形成的,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本,能够帮助企业创造新的价值。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原因,早一批的小微企业都是靠着胆子大、机遇好成长起来的,同时受到国有企业和传统体制的排挤,造成企业管理者缺乏现代管理理念,也不能引入受过正规教育的管理人才,使企业存在财务不标准、报表不真实的现象。甚至有些企业主为逃避税费或争取政府扶持而有意制造虚假账目,隐瞒企业的真实业绩,并逐渐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形成弄虚作假的形象,从而影响了整个小微企业群体的信用评级。
由于债务融资占小微企业融资的主导地位,而企业信用情况是债务融资的首要关注点,为提高企业信用,企业经营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首先,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完善企业信息体系建设。中国人民银行从2006年7月开始尝试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各企业应充分把握这个时机,认真填报本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资料,努力塑造诚信企业的形象。目前此项工作已在上海、北京等18个省市顺利展开。其次,打造良好的银企关系,并逐渐尝试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小微企业应加强与银行的日常合作,如利用银行的结算、存款、理财参谋等效劳,在与银行业务人员沟通过程中逐渐向银行传达企业信誉、企业管理水平、管理者人格等多重信息,创造良好的融资气氛,为今后融资做好充分准备。再次,在业务往来中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认真履行欠款回馈合同,并且按时交纳
30
足额税收,向融资单位展示出较强的资金实力和资产流动性,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解决小微企业面对的融资难题。 四、培养专门融资人才
小微企业融资难、成功率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专业的金融人才。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的支撑,小微企业对融资了解浅薄,没有认识到银行贷款对企业的好处,当面对融资机构的信用考察时,更是无从应对。小微企业可以通过培养或聘用的方式积累金融人才。一方面目前许多小微企业都设有融资工程部,其主要职责就是对外融资,企业可以通过招聘的方式吸引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才进入公司慢慢开展。另一方面企业可以聘请公司外部的居间效劳人,居间效劳人作为独立的机构,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金融知识,还与金融机构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虽然会带来较高的融资本钱,但对企业却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二节 改良商业银行融资效劳体系
作为目前甚至未来小微企业最主要、最直接的融资供给渠道,商业银行从自身和长远开展着想,应切实转变被动效劳小微企业的传统观念,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同时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考核鼓励、审批流程等方面进行全新的设置和改变,在风险控制观念及技术、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更新。笔者建议商业银行应从以下方面再造小微企业融资效劳平台。 一、切实转变观念
银行在当前形势下应尽快转变过去“傍大款〞、只看重规模的传统观念,树立主动为小微企业融资效劳的意识,调整自身客户结构,迅速占领小微企业这片蓝海市场,为未来银行的稳步开展,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奠定良好的根底。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进程不断加快深化,资本市场得到不断的开展和完善,大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得到极大的拓宽。银行主要依靠大型企业赚取利差获取利润的日子将不复存在,因此尽快寻求新的客户市场以填补大型企业上市融资后留下的客户空白,对目前的银行来说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而广阔的小微企业客户群体不管是从市场规模,还是未来开展前景来说,无疑均是银行目前较为适宜的选择。
处于开展中的小微企业谈判地位相对较低,银行有较强的议价能力。目前对
31
于大多数小微企业来说尚处于起步阶段或开展初期,融资需求比拟迫切旺盛,但又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因此在谈判地位上与银行并不对等,银行通过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效劳能够获取比大型企业客户更多的利益空间。
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扶持小微企业的开展已逐步引起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也陆续出台或即将出台相关的扶持及优惠政策。作为银行来说,在这一时期介入小微企业的开展,无疑将获得国家政府相关政策的倾斜和照顾,在获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将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已有局部地区政府陆续出台了如对小微企业贷款进行贴息,对小微企业贷款银行进行风险金补偿等相关政策措施,使银行获取较大收益的同时,也局部减轻了银行对风险的后顾之忧。 二、打造专业化的小微企业融资平台
小微企业融资效劳对于传统的大型企业融资效劳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小微企业融资普遍具有“小、散、多〞,“短、频、急〞的特点,即融资金额小、客户数量多,且较为分散、资金需求急。以银行现有的体系结构,包括组织架构、人员结构和制度体系直接转而从事小微企业融资效劳显然将无法满足市场及客户的实际需要。因此,打造全新的小微企业融资效劳平台,采取专业、专营的模式,让专门的机构、专业的人员来做专业的事是做好小微企业融资效劳所必须的。笔者建议银行应至少从如下几个方面打造自身的小微企业融资效劳体系。 〔一〕搭建独立的组织架构,成立专业的小微企业队伍
小微企业融资与传统的大型企业融资无论从融资模式,还是管理方式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与不同,因此搭建一套适合小微企业融资运作模式的组织体系架构应是一项根本要求。但在体系架构搭建上也不能盲目的贪求大而全的模式,应根据银行自身对小微企业融资效劳所处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量身定做。具体建议:
1、在开展初期,可在现有组织架构的根底上单独设立诸如小微企业部〔处〕,招聘专门的人员专业从事小微企业融资效劳工作。具体如在营销部门〔业务团队或支行〕成立专业的营销团队,每个团队初期可配置3-4人,以小微企业的营销工作为主。在管理部门中设立小微企业融资效劳室,剥离出专门的人员从事小微企业融资的管理推动、风险控制、市场调研及统计等工作。
2、当业务规模和客户数量开展到一定规模,那么可实施事业部制。即从总
32
行的层面,至上而下的成立专门的部门和打造一支专业的队伍。具体如总行成立小微企业事业部,与其他任何条线的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相互独立,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独立经营、独立管理。在分支机构层面的经营及人事接受小微企业事业部总部的直接管理,当地分行不直接参与和干预该事业部的经营和管理,仅为其业务拓展提供协作。必要时分行可视其提供协作效劳的程度参与事业部的利润分配。
3、当业务规模和客户数量开展到足够大,那么可组建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机构。该机构其实质就是一个大银行中的小银行,一个专业从事小微企业融资效劳的专业化中小型银行,其组织架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均按照独立法人银行的标准进行,从而真正彻底实现专业化小微企业融资效劳平台的打造。 〔二〕完善鼓励考核约束机制和培训机制。
首先,由于小微企业融资“小、散、多〞的特点,致使其营销人员不可能到达传统大型企业营销人员的规模及盈利业绩水平,如用传统的考核机制与方法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将造成无人愿意从事小微企业融资工作的状态。因此,针对小微企业融资效劳的从业人员来说,制定专门的剧烈考核制度是必要条件之一。
鼓励考核制度的制定内容应表达小微企业融资效劳的特点,实现差异化。其鼓励考核指标不应仅局限于规模和利润的绝对额上,重点应从开发的客户数量、综合回报率以及不良贷款率等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进行鼓励考核。突出对从业机构和人员的正向鼓励,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其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还应建立适应小微企业业务需求的统计制度和信息管理系统,对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实行单独统计与监测,为更为科学合理地进行考核鼓励奠定根底。
其次,根据小微企业自身实力普遍偏弱,管理不标准,信用风险较大的特征,在约束机制的建立上应做到重点突出,一方面要提高小微企业融资不良率的容忍度,给从业人员的思想松绑,调动其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重点从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上进行防范约束,防止因从业人员因道德问题导致银行资产出现风险的情况发生。具体做法可通过加强道德素质教育,制定出台尽职免责的管理方法等措施,做到尽职免责,责任终身追究,以强化对从业人员的约束。
再次,鉴于小微企业融资效劳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对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的培
33
训也应做大有针对性,即有针对性地进行小微企业融资的组织管理、营销策略、风险定价技术方面的培训,使从业人员更新理念,掌握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特点,了解小微企业融资业务风险控制方法,挑选和培训专门效劳小企业的客户经理队伍,确保有关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和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三〕完善审批机制。
目前银行的审批机制与审批流程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的,其审批环节多、流程长、审批权限集中的特点无法满足小微企业对融资“短、频、急〞的要求,因此应完善并再造小微企业融资的审批机制与流程,其重点应从优化流程,适当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层级,缩短审批时间,办理手续更加简便的方向进行。
在审批权限和审批层级方面应尽量缩短流程,现实的做法是细化授权方案,按照企业所处的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的申请融资额度、不同期限以及不同担保方式制定差异化的授权及审批流程,对所处经济兴旺地区,行业开展前景好,担保措施有保障且在一定额度范围内的小微企业给予融资“绿色通道〞,变调查、审查、审批三级环节为调查、审批两级环节,赋予审查人一定的审批权限,实行快速审批、快速出账,以支持优质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四〕建立利率风险定价机制。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相对较高,银行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较大的现实状况,银行除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风险防控外,一定要树立收益覆盖风险的风险对冲理念,坚持“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的经营策略。其具体做法是:
银行应制定小微企业利率定价制度及方法,并根据市场及客户变化适时调整,制度及方法的具体内容方案应针对小微企业的所在区域经济状况、所处行业、盈利水平、担保方式、信用记录及评级状况等要素制定差异化的利率标准,方法中的标准可以为最低标准,在具体执行时还应当采取“一户一策〞的方式,在对具体申请融资客户进行综合评判的根底上,细化执行标准,最大限度的表达风险与收益相匹配。
然而在现实情况中,相当局部小微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对较低,对本钱的控制较为严格,银行通过执行较高的利率水平直接赚取利差收益不仅相对困难,还可能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增大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但对于经营情况较好,开展前景较为广阔的这类企业弃之不做又显得较为武断与可惜,面对此种情况,
34
银行那么应从综合收益的角度予以看待,而不应将目光仅停留在利差之上。银行的综合收益是指客户通过与银行的全方位合作,参与银行一系列产品后给银行所带来的所有收益。如增加在银行的存款、购置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在银行办理结算、表外业务等中间业务等等,均能给银行带来不菲的收益,而又不会过多增加中小业务客户的经营负担。因此在银行的定价机制中,其利率定价水平不应简单地指执行利率,而应该把上述因素均考虑进去,出台的定价机制应是一个考虑了多种因素的总体定价机制方案。
〔五〕健全小微企业融资信息通报共享机制
小微企业融资对银行来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许多不良信用企业经常利用这一缺陷进行多头融资、过度融资甚至骗贷,并屡屡得手。因此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每家银行应从自身做起,建立并健全小微企业融资信息通报共享机制并严格执行。具体做法是在日常融资效劳工作中,及时将客户的融资信息包括融资额度、品种、期限、违约记录等融资关键信息及时通过公共信息平台系统〔目前主要为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局部地区也已建立了区域性的信用信息共享系统〕对外发布,为他行的融资决策提供依据参考。同时本行在提供融资前,应建立严格的信用信息查询机制,及时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最大限度防范融资客户的信用风险。同时,银行间可建立信用风险联系会议机制,定期召开信用风险联系会议,就本行不良或违约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沟通交流,涉及融资的银行共商对策,一致行动。
目前公共信息平台系统在大局部地区仅向银行间金融机构开放,诸如担保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尚无法查询,时常会造成担保公司与银行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浪费担保公司及银行的评审资源。因此建议在条件成熟时,银行间的信息共享机制的覆盖范围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延伸。 三、差异化的信用评价观念及体系
由于小微企业无论在股东构成、经营模式、信息透明度还是财务管理的标准有效性等方面都与现存的大型企业有着较大的差异,用银行现有的信用评价体系将无法对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与判断,因此转变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观念,建立一套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做的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对小微企业的评价应树立包容、差异化的评价理念,包容其不标准之处,对
35
重点要素进行重点差异化的分析,而不单纯依赖财务报表等传统方式,在重视定量分析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定性的分析。总体归纳起来,小微企业应主要从“三品、三表〞方面进行信用评价及分析。 〔一〕三品
“三品〞即是指人品、产品、押品。具体分析为: 1、人品。
主要目的在于判断融资申请人从主观上是否有主动还款的意愿,其主观违约的几率大小。其内容应主要了解拟申请融资客户及实际控制人或管理者的信用经历及道德品质。了解其是否存在不良记录和不良嗜好,生活作风或工作作风是否正派。是否有事业心和强烈的还款意愿。了解的主要途径有公告信息共享平台,其身边的亲戚朋友,业务伙伴,生意同行等。
2、产品。
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拟融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议价能力以及未来可持续开展的能力,据此判断其经营是否正常,未来是否具备稳定的还款来源。了解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生产或提供产品或效劳的市场竞争力,上下游客户的质量、集中度以及合作的稳定程度,产品的生命周期等方面。了解的主要途径有公开媒体信息评价〔如报刊、互联网、杂志等〕,查看其交易合同及订单,生意同行的评价以及其产品及效劳的用户满意度等。
3、押品。
主要在于审核申请融资企业所提供的担保是否足值、有效,是否对银行的信贷资产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即第二还款是否充足。这里的担保措施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抵押、质押及保证担保,其范围应扩大至所有对银行信贷资产起到有效保障的各种措施,如现金流控制、交易流程控制等。同时,了解客户的资产实力〔包括公司资产和经营者的个人资产〕,弄清其真实的资产负债比,以此评判融资者的违约本钱,也可纳入融资保障评价的范畴。 〔二〕三表
“三表〞即是指水电气表、现金表、出入库单或报关单等。对三表的了解分析旨在解决小微企业由于管理能力有限、避税以及隐瞒真实经营情况等原因导致的财务报表内容失真,银行无法准确有效的分析判断其真实经营情况的问题。具
36
体分析原理及内容如下:
1、水电气表分析。
对水电气表的分析主要方式为查看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过程中使用水电气能源的数量,途径通常为查看企业的缴费凭证。这类方法一般针对使用水电气等能源较多的生产型企业。通过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使用能源数量的分析,可大致定性的判断和了解该企业生产经营是否正常,生产量的变化和淡旺季特点。在更进一步了解企业行业生产规律后,还可通过单个产品的能源耗用量大致推算出一定时期内企业的产量。
2、现金表分析。
对现金表的分析主要是通过查看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流出量情况,途径通常为查看企业在银行的现金流水账、现金日记账等。通过对现金表的查看分析,可大致了解企业的经营是否正常,销售收入规模,货款回笼是否及时、连续、稳定,现金收入是否能有效覆盖到期负债支出等。在更进一步了解企业所在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后,还可大致推算出该企业的利润规模。
3、出入库单或报关单分析。
对出入库单或报关单的分析主要是查看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货物的出入库或报关的情况,途径通常为查看企业的出入库单据或报关单据。正常情况下,报关单据的查看仅针对外贸型企业。通过对上述资料的查看分析,可大致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数量规模,淡旺季特点、平均存货水平,通过货物单价还可推算出一定时期内的企业的销售收入规模,与现金表所分析反映的销售规模相互印证,更一步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
当然,对三表的查看并不是在分析每一个小微企业时都全部查看,而是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性的查看,通过一项资料就能准确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那么无需再行查看其他资料。如某一生产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主要使用电力,那么只需查看用电缴纳凭证即可,而无需对水、气用量同时要求查看。针对外贸型企业可重点查看其报关单或报关记录即可,以此提高银行审批效率,减轻企业负担,为小微企业提供更为周到、便捷的效劳。 四、改变风险控制模式,创新风险控制手段及措施
对于银行来说,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获取利润最大化,实现银企双赢
37
是其追求的目标。然而以银行传统的风险控制方法用于小微企业融资效劳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小微企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无法提供足够多的银行认可的不动产抵押及有效的保证担保,因此改变现有风险控制模式,创新风险控制手段及措施是大力推进小微企业融资效劳的关键。实践经验证明,目前阶段银行对企业“三流〞的控制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三流〞即“现金流、物流、信息流〞,其具体内涵为:
现金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现金收入〔回笼〕与支出。控制现金流即是指银行方通过特有的方式能够改变企业的资金回流路径,将企业的收入回笼现金锁定到企业在该银行开立的账户,以便能够对企业的经营及收支状况做到实时的掌控和了解,从而进一步控制企业的还款来源资金。
物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货物、商品及原材料的交易、转换及流动。控制物流一般是指银行通过对企业商品及原材料等的控制〔如将前述标的物进行抵押或质押〕,通过要求企业先还款后赎货等方式紧紧把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周期环节,最终到达控制企业经营资金及时、定向回笼以归还银行融资的目的。
信息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时的交易信息变化情况。控制信息流一般是指银行通过对企业交易信息变化的实时了解与掌握,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同时采相应取措施,催促企业及时归还银行融资。如银行在掌握了企业实现销售后资金已回笼的信息时,那么要求企业及时归还银行融资。
以上三流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印证的。一般情况下在控制物流的过程中通过对企业货物办理抵押或质押,既解决了控制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问题,又解决了小微企业无法满足传统抵押担保的问题。
第三节 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由于信息不对称,信用担保机构在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建立多样化的融资担保机构,开展新的担保模式,必然会对改善小微企业融资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建立多样化的互助性融资担保
我国目前的信用担保体系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存在较多问题,包括官本位较为严重,业务贪图大而全定位不清晰,担保手续复杂、担保条件苛刻等,导致
38
小微企业受惠面较小,真正为小微企业效劳,尤其是小微企业效劳的机构较少。要解决这一问题,除需担保公司的经营理念、业务定位以及管理制度流程进行完善改良外,另一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开展互助性融资担保。
互助性融资担保由会员共同分担最终风险,这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的压力,小微企业作为被担保者也更容易接受,同时还将融资担保的外部监督转化为了内部监督,有效的提高了监督的时效性。由于在互助性担保模式下,担保方和被担保方一般情况都是从事同一行业或是同一区域的经营者,彼此之间较为熟悉,且担保的最终风险由各会员和机构成员自身承当,因此对融资的推荐与决策将会更为谨慎,对后续的监督和管理将更为有效和到位。同时,在融资准入时,由于彼此较为熟悉,也能最大限度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于资金提供者如银行来说,依靠互助性担保可以依靠专业的人士对贷款进行管理监督,一是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节省了管理本钱。但在推行初期,建立互助性融资担保可以先从本地化开始,以行业为纽带带动一局部企业开展信用互助机构。
二、推动担保新模式
随着担保行业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商业担保模式被开发出来并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比拟成熟的担保模式有:融资担保+商业担保模式、本地经营+外地经营模式、担保+园区封闭模式、混合模式。这几种模式根本能满足市场上的融资担保需求,也标志着担保机构的运作已走向了市场化。
近年来,供给链在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都开展得很快,银行和担保机构对企业的授信评价也从原来仅仅只看企业本身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开展到站在整个供给链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信用情况。例如企业当期情况非常查,但是企业的上下游都能给企业比拟强力的支持,那该企业同样也可以获得较高的授信评级。比拟典型的例子就是最近时间内某些银行开发的“1+N〞融资模式,“1〞是指供给链中最具实力、信用评价最高的企业,银行以该企业为核心,与核心企业相关的“N〞个企业只要获得核心企业的担保,就能向商业银行申请到贷款。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贷款有了充分的信用和资产担保;从核心企业的角度来看,可以使围绕自己的企业朝有利于本身的方向开展;从贷款企业来看,有效的缓解了资金需求。因此这种模式可以实现风险共担,多方共赢的结果。
39
“1+N〞模式不但破除了抵押难题,而且通过“1〞的作用,降低贷款集中度,实现了风险有效分散,并且在“担保+供给链〞模式下,还追加了龙头企业的担保,这些龙头企业根本上都是本地知名企业,通过他们的担保,风险根本可以降低到最低水平。据调查,目前这种模式下的贷款暂无不良资产出现。
第四节 加强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在国外,政府对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推动力度非常大,其中尤以日
本为代表,不仅建立了专业的为小微企业融资效劳的金融机构,还从融资环境、法律法规方面进行改善。我国在这方面的支持力度那么相对较弱,必须在政策扶持力度方面加强。
一、建立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机制
针对小微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标准,抗风险能力较弱,银行信贷风险相对较大导致银行慎贷、惜贷的状态,需要建立一种针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来对小微企业融资进行风险补偿。而这一机制的建立和实施除由金融机构自身建立较为完善的内控机制和拨备提取机制外,还需要由第三方出面加以强化和补充承当,以使金融机构在对小微企业进行融资支持时更为放心、更为大胆地开展工作。其最为直接和简单的做法就是设立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
该基金可由政府每年从财政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及开展的专项资金设立而成,专项用于为小微企业融资出现的风险资产进行补偿或局部补偿,从而有效对冲小微企业融资风险。具体的操作可以为该基金与一家或多家金融机构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并签订相应的合作协议,约定将在一定范围或额度内的基金份额专项的,无条件的用于某一金融机构在小微企业融资中出现的风险资产进行补偿。
补偿的具体方式可在对风险进行差异化分析的根底上,根据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融资与基金建立一定的配比关系,如针对风险相对较小的区域和行业的小微企业融资,基金与金融机构贷款的规模配比可以大一点,如可到达1:10,即1万元的风险补偿基金可专项对应10万元的小微企业融资规模。反之,该比例应降低。当然,从概率的角度考虑又可将单户的融资金额进行有效的分散,如单户融资金额不超过小微企业融资合作总额度或基金额度的一定比例,从而使
40
基金份额更能有效的覆盖发生的风险资产,最大限度地减轻金融机构对风险的后顾之忧。
二、成立小微企业融资效劳机构
针对小微企业自身管理不标准,缺乏银行融资知识及经验,融资渠道狭窄等现实状况,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应以政府为主导成立区域性的小微企业融资咨询效劳机构。为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及提高办事效率和沟通效果,该机构的设立最好应是非盈利性的,且以行政区域为划分标准,其功能定位主要为信息咨询与沟通、财务管理和融资技巧培训以及经验推广等,其具体如下: 1、 建立信息咨询与沟通机制,切实起到融资桥梁中介的作用。
一是与各家金融机构和社会融资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收集各机构的政策信息和产品信息,并加以分类整理,总结出哪些机构的政策及特殊产品适合哪些种类的小微企业,建立相应融资信息库并定期加以更新,以便根据前来咨询的小微企业客户及时为其推荐适合的融资机构进行对接。如某一融资机构的政策和产品支持建材贸易类业务,那么前来咨询的该类客户可将其直接推荐到该机构进行融资,以减少客户的融资时间,提高融资效率,节约其时间及时机本钱。二是建立区域内小微企业客户信息库,掌握区域内小微企业客户的根本情况后与各融资机构的政策产品进行分析比对,将不同种类的小微企业客户批量推荐给与之相适应的融资机构。三是定期对辖区内的小微企业整体开展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对辖区内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小微企业运行特点和风险特征进行分类描述,以小微企业统计年报、季报或月报的形式传递给各融资机构,使其能够更及时准确的了解辖内小微企业的开展及风险状况,为其融资提供科学的决策,最大限度地解决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慎贷、惜贷情况发生,切实提高融资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的信心和积极性。
2、完善培训职能,切实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能力。
一是从小微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方面进行培训提升,使其尽量到达融资机构的政策及管理要求。如具体可从小微企业的财务规划、账务处理、报表标准等方面通过组织相关人员轮训的方式提高小微企业的管理意识、水平和操作标准。二是通过组织集中培训或举办融资交流沟通会等方式,对融资机构的融资政策、产品特色以及流程标准要求的介绍讲解,使小微企业融资人员对融资机构的要求有
41
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以便在今后的融资工作中能够顺利地与相关融资机构对接,高效率的获得融资奠定一定的理论和技能根底。 3、 总结提升,经验推广。
对区域内的小微企业融资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加以总结,形成典型案例,在向其他小微企业进行推广的同时主动向各融资机构进行经验交流及推介,必要时亦可通过公共媒体、融资经验交流会等有效途径向全市乃至全国进行推广。力求做到成功经验最大限度的共享,使优秀成果能够惠及广阔的小微企业。 三、引导成立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机构
针对目前银行等大型融资金融机构“重大轻小〞, “重规模,轻结构〞的现实状况,政府方面应积极支持和引导成立区域性、专业性的中小融资机构以丰富和完善融资结构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地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效劳。同时实行差异化的政策,为小微企业融资效劳机构松绑,解除其后顾之忧。具体为:
一是根据区域内不同经济行业特点和特色,以及小微企业开展的状况,引导成立仅效劳于当地小微企业的中小型银行金融机构或支持开展壮大现有的中小银行机构。该类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策略和思路应紧紧围绕当地小微企业的开展,其信贷政策和产品设计应能充分表达当地小微企业开展的特色,突出其区域化和专业化特征。如结合重庆当地目前以汽摩行业等机械制造为主,电子IT行业正飞速开展的经济产业开展,围绕这两大行业的配套小微企业数量众多,融资需求规模占比拟大的现状,政府及监管机构应积极支持并推动诸如汽摩银行、IT银行等特色银行的创立,并积极引导它们在经营过程中突出信贷支持重点,在重点调研该行业的运行特点和风险特征的根底上,制定产异化的授信政策和信贷产品,有针对性的为区域内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效劳支持。专业性银行的成立不仅能在信贷投向上向小微企业进行倾斜,而且能使该金融机构在长期的金融效劳工作中打造一支专业性的队伍,使其成为行业专家,从而更能有效地控制银行信贷风险,切实解决以前银行“无抵不贷〞、“无保不贷〞的状况。
二是优先支持成立专门的,专业化的担保公司,切实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增级效劳。所谓专门的,即是该担保应专门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效劳,而不是目前存在的多数大而全的综合型担保公司。同时,该担保公司最好能是财政、工商联合会或行业协会出资设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在减轻小微企业负担的同
42
时,以突出其专属效劳的职能定位。所谓专业化的,即是指担保公司的效劳对象最好能是特定的某一群体,如限定的某一区域或某一个细分行业内的小微企业客户,以便能够更加突出该担保公司的专业性、提升和加强对市场及客户的了解程度和深度,以及对风险的把控能力及水平。只有真正做到上述“二专〞的担保公司才能从担保意愿、担保能力等方面打动融资机构,使其放心的与之进行合作,在不过分增加小微企业负担的同时,切实起到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信用增级的作用。
当然,担保公司作为金融机构,政府部门或监管机构也应对其加强监管,在入门标准、政策导向及经营标准上予以引导和控制,以保障其持续、健康地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效劳。
三是积极引导社会闲散资金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融资机构,拓宽小微企业融资资金来源和渠道,形成梯级化的小微企业融资效劳机构体系。但在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融资机构的组建及管理上,政府及监管机构应汲取过去顾前不顾后,即重视机构的成立而缺乏后续监管使民间资金市场管理混乱,阻碍广阔小微企业正常开展的教训。一方面,政府及监管当局应针对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融资机构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或部门,出台相关的监管制度管理方法,建立准入及退出机制,对这些机构的准入门槛和运作规那么及流程予以标准。另一方面在经营过程中加强后续监管,对风险控制不到位、利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涉嫌高利贷的机构应及时予以发现并强行要求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应坚决予以取缔和退出。使这些民间资金在获得一定收益的同时,能真正成为广阔小微企业开展的助推器。
四是监管当局应对小微企业融资效劳机构应采取差异化的监管及扶持政策。一方面,监管当局在对小微企业融资机构继续监管时,应突出监管方式的差异化,针对目前银行资金规模偏紧,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相对偏大的状况,在存款准备金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监管指标上应给予倾斜。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小微企业;提高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和适当提升不良贷款率指标使融资机构能够放开手脚地支持小微企业;在合理范围内适当降低拨备覆盖率指标使融资机构能够实现更多的利润和股东回报,使其更乐意地从事小微企业融资效劳事业。另一方面,政府在财政及税收政策上予以小微企业融资机构更多的优惠和支持,如按照小微企业融资规模的一定比例给予融资机构的财政补
43
贴,以及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收益的企业所得税及营业税率等措施都将极大地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机构的信心和动力,在获取更大收益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弥补相关机构的融资风险,从而到达收益覆盖风险的目的。 四、搭建更为有效的直接融资平台
针对目前资本市场门槛过高,广阔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受阻的现实状况,搭建门槛更低,本钱更小,交易标准的直接融资交易平台显得较为迫切,而柜台场外交易市场的建立是目前较为切实可行的措施之一。
所谓柜台场外交易市场是指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场所。在该市场交易的是未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证券,主要包括:不符合证券交易所上市标准的股票、符合证券交易所上市标准但不愿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及债券等。该市场可以为小微企业开展筹集大量资金,同时也是风险投资的一种退出通道。柜台场外交易市场对于大多数小微企业来说有五个好处:一是进入门槛较低,本钱较小,效率较高;二是可以帮助非上市股份公司合法经营股权;三是有利于企业资本运作,为上市做好根底准备;四是能提升企业的法人形象;五是便于取得相关政策支持,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更重要的是,该市场的建立还可有效引导全国范围内资本、人才、信息等资源流入。 五、完善融资配套措施
〔一〕建立快速有效的风险资产处置及退出机制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风险概率大,户数多的现状,为有效解决风险资产快速处置及退出,减轻融资机构的顾虑,政府及监管机构应建立快速处理机制和绿色通道。
1、缩短风险资产的处置流程。目前风险资产处置难是各融资机构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司法诉讼流程长,执行不到位,企业不配合是主要原因,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在诉讼或仲裁手续上应予以简化,同时缩短各流程办理的时间,提高办理效率。相关裁决机构指派经验丰富的人员专门从事小微企业涉诉风险资产的裁决事宜。其次,执法部门在执行阶段应加强执行力度,力求风险资产的快速处置变现。再次,应在为缩短处置流程的具体操作中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如降低公正办理的费率,视情况对相关涉诉费用进行减免等,提高小微企业快速处置风险资产时与融资机构的配合意愿。
44
2、政府及监管当局在风险资产的处置方面给予融资机构更多的自主权。我国目前的风险拨备是银监会在管,呆账的认定是财政部在规定,认定了冲销了后还要看税务部门同不同意。多部门标准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资产的认定及核销方面自主权不够,坏账处置难,直接影响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和开拓能力。因此在统一的会计准那么根底上,由监管部门制定认定原那么,由商业银行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程序,由其根据自身经营情况自行决定风险资产的认定和核销与否,力求做到坏账资产的快速处置,有利于优化资产结构,使其轻装上阵。 〔二〕将小微企业开展纳入司法救助。
针对小微企业自身实力及抗风险能力弱,涉诉案件几率相对较大的问题,为促使其正常开展,防止因临时性困难导致其突然死亡的情况发生,对那些具有市场前景、资金链暂时断裂而面临经营困难,却被官司缠身的小微企业,政府可考虑将其纳入司法救助的对象范围。
近年来,国家虽不断加大了司法救助力度,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缺乏和问题。如司法救助对象及方式过于单一。随着我国鼓励小微企业开展的改革政策的出台,小微企业应运而生。但这些小微企业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弱,一旦遭遇法律纠纷或刑事案件,往往容易陷入困境或绝境,同时银行贷款也将面临极大的风险。因此,为切实防范企业自身经营风险,促进其开展壮大,以及有效保障银行及其他融资机构的资金平安,可尝试将司法救助的对象在原有的范围内扩大至具有市场前景、资金链暂时断裂而面临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当然在对于司法救助基金管理和使用上要加强管理,防止冒用司法救助之名,套取或骗取司法救助金。
45
第五章 国外小微企业融资经验借鉴
前一章提出了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但仅对自身的问题改善是远远不够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可以学习很多国外先进的推动小微企业融资经验和模式。从经济兴旺情况和区域环境的角度,我们选择了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作为学习借鉴的对象。
第一节 美国小微企业融资模式
Udell和Berger对美国小企业融资作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小企业总资产中有50%以上都是来源于股权融资或债务融资。小微企业获得的外部融资渠道较为分散,商业信用和银行信贷,以及天使基金和风险投资都是小微企业资金缺乏时可以利用的渠道。〞[12]美国小微企业融资体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特点: 一、兴旺的资本市场
目前世界最兴旺的资本市场就在美国,这个市场主要包括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银行贷款市场和抵押市场。债券市场有五种:联邦政府债券市场、联邦政府机构债券市场、州及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公司债券市场和扬基债券〔外国债券〕。美国的股票市场分为四级市场。一级市场即发行市场,也称初级市场;二级市场可分为有组织的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属于场外市场,是各机构投资者直接买卖股票的市场。对应于多级市场,美国还有很多股票价格指数,如道·琼斯股票指数、标准普尔500种股价指数、纽约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美国证券交易所市价指数和NASDAQ股价指数,多种股价指数反映的是多种融资渠道。银行贷款市场即银行向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的市场;抵押市场那么是以不动产做抵押筹集资金的市场。 二、灵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除了资本市场、银行体系外,美国强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也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很好的补充。这些机构主要有养老基金、保险公司、投资公司、货币市场、互助基金等。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商业银行飞速开展的同时,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养老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互助基金等在金融市场上非常活泼,为小微企业融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美国只对银行限制较多,却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管制较少。因此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对市场时机的把握也更加
46
迅捷,更容易捕捉小微企业带来的高速开展时机,它们成为了小微企业融资的另一重要来源,这种开展形势开始逐渐挑战商业银行的地位。为了反映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断增强的实力,表5-1显示了美国各类金融机构占金融业总资产的比例。
表5-1美国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占总资产的比例〔%〕8
1980年 1991年 1995年 1999年 2004年 商业银行 储蓄银行 储蓄信贷协会 货币市场基金 投资公司 人寿保险公司 财产保险公司 私人养老金 公共养老金
0
40 5
3 12
13 15 7
5 13 22
美国融资的特点是通过多样化的金融效劳,运用金融市场的力量,便利小微企业融资。多条融资渠道使小微企业不再为融资犯难,如兴旺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为小微企业进行债券融资成为可能,数量众多的中小商业银行业也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难度系数,广泛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也为小微企业融资排忧解难。
第二节 意大利小微企业融资特点
意大利作为欧洲兴旺国家的代表,其融资模式相比于美国有自身的特点。经济开展的南北差异,犹如我国的东西部经济落差,因此意大利在消除地区差异,推动小微企业开展的行动和经验上对我国很有借鉴意义。 一、兴旺的商业银行体系
意大利的北部是传统的工业化地区,以大型重工业企业为主;南部地区那么相对贫穷,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手工企业和轻工业企业。为了反对金融的垄断和集中在北部区域,意大利政府通过立法支持北部地区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到南部区域开设分支机构,并且给予一定的政府补贴。各个银行在南部建立分支机构的过程中,间接加速了南北间的经济交流,在经济交流中银行那么理所当然的成为了
8 资料来源:WilliamA.Lovett,“Banking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Law〞,St.Paul,Minn.:West Pub.Co.,2021
47
最主要的媒介,并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商业银行体系。到上世纪60年代初,随着区域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大银行数量开始缓慢上升,形成了中小商业银行和超大规模跨国银行实力均衡的独特商业银行体系。通过实践和研究证明,中小商业银行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更愿意将贷款发放给小微企业。由于大型商业银行的首要目标客户是大型企业,将这块市场瓜分完毕,中小银行只能选择小微企业作为自己的目标客户,从市场占有率和资金实力方面,小微企业也必然是最正确选择;同时,中小商业银行更注重本地化经营,对当地小微企业的信息掌握更全面,比大型银行掌握了更多的信息优势。 二、建立小微企业融资机构
意大利政府为了帮助小微企业融资,专门成立了国民银行、互助银行、合作银行等位小微企业提供效劳的金融机构。由于小微企业贷款风险高、盈利低,小微企业在向一般商业银行贷款时,利率都会比大企业贷款高出2~5个百分点;但他们面对政府成立的这些金融机构时,根本都能获得低利率的长期贷款,如果企业无不良信贷记录,那么该利率会低于同期借贷市场。仅在2021年一年的时间内,这三个金融机构总共为小微企业提供了3260项贷款,贷款总额共计29亿美元,平均每家小微企业贷款金额为25万美元。 三、建立小微企业开展基金
为了促进小微企业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意大利在1952年公布了?小企业创新开展法?。根据该法形成了一套促进小微企业创新研究方案,即对于所有政府部门,假设其年度研发经费超过1亿美元,那么将研发经费中的一局部以创新竞争的方式授予小微企业,鼓励小微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并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将这些创新成果用于商业化经营。
意大利的第二项企业开展基金叫做“购置高技术产品基金〞,当小微企业需要购置或祖宗高技术设备时,向有关部门提交申请报告,经审批后,政府向小微企业提供补贴,补贴额度一般在设备购置或租用价格的25%。小微企业就能以相对低廉的本钱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
第三项开展基金是“补贴基金〞,即投资工程补贴。小微企业可以向相关部门提交详细的投资方案,通过评估后就可以获得占投资总额的5%-10%的补贴基金。四是“应急基金〞,对于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优秀小微企业,该项基金会提
48
供贷款帮助他们重建,这样的贷款不仅利率低,而且期限长,因自然灾害原因贷款最高限额为50万。
第三节 日本小微企业融资模式
由于日本特殊的经济形态,形成了银行为主导,小微企业以间接融资为主,政府在融资过程中疏导帮助的融资体系。相对于其他国家,日本政府对小微企业不仅帮扶力度最大,而且还运用了非常丰富的手段。 一、间接融资
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企业与企业之间,尤其是企业和银行之间长时间存在交叉持股的现象。所以,不仅大企业和银行之间有亲密的关系,小微企业和银行的关系也十分良好,为关系型融资打下了良好的根底。小微企业可以很顺利的通过银行获得间接融资,造成了日本小微企业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融资结构,间接融资比例远高于直接融资的比例。日本的小微企业自有资本比率平均为15%,远低于大企业的平均水平,对银行的贷款依存度却远高于大企业,银行贷款占到了59%。除正常的商业银行外,日本政府还出资成立专为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效劳的金融机构。小微企业在这些机构可以获得低于市场利率的贷款,且审批程序和手续非常简单,获得资金的时间本钱也很低。这类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由商工组合中央金库、国民金融公库和中小企业金融公库三家构成。 二、直接融资
在间接融资占据主导地位的模式下,直接融资在日本小微企业融资所占比例相应变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不重视直接融资。由于日本的资本市场不如美国的那样兴旺,其进入门槛对于大多数规模小的小微企业来说依然偏高,所以日本小微企业主要还是依靠发行私募债券来完成直接融资,所以直接融资中比重最大的是债券融资。对于企业来说,能够上市直接融资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日本政府为了鼓励有开展潜力的小微企业,先是设立了创业板市场,而后又形成了第二柜台交易市场。在这两个资本市场上,主要看重的是企业开展潜力,门槛较低,甚至一些亏损的小微企业也可以在这里完成上市。同时,为了鼓励创新,日本政府和资本机构共同出资开展风险投资,推动高新技术类小微企业的快速开展。 三、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49
世界各国扶持小微企业融资最常用的做法是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日本在这方面最早行动,也最早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该体系下包括从全国性到地方性的担保机构,全国性的如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地方性的代表机构时东京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在政府的倡导下,日本民间也成立了很多私人信贷担保公司,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信贷担保协会〞,日本政府利用这些私人信贷担保公司,建立了地方担保和政府再担保的双重融资模式,使中央与地方共同承当风险,有效的增强了银行贷款给小微企业的信心。
第四节 韩国小微企业融资模式
韩国为小微企业提供了非常宽松的融资环境,也造就了朝气蓬勃的小微企业队伍,并使韩国在上世纪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并且现在依然为经济开展提供强劲动力。首先,设立非盈利性的金融公司,金融公司具有双重性质,它既可以直接贷款给中西企业,也可以帮助小微企业联系有资金实力的金融机构,间接的帮助小微企业融资。其次,韩国国内的金融机构非常兴旺,不仅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还有专门设立的小微企业银行,这些金融机构可以吸收公众存款,这样银行又将大量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使这些闲散资金能更好的为小微企业效劳。最后,韩国兴旺的信用担保机构也为小微企业的开展保驾护航,通过担保机构提供的担保,小微企业就能更快的获得贷款。下列图是韩国的小微企业融资体系。
50
图5-1韩国小微企业融资效劳体系
韩国中央银行 ·银行总量上限系统等 ·外汇贷款 社会公众 存款 韩国银行金融机构 ·小微企业银行 ·产业银行 ·商业银行 政府政策性基金 委托 委托 韩国信用担保机构 ·信用保证基金 ·技术信用保证基金 ·地区性信用保证基金 担保 韩国小微企业振兴公司 〔非营利性政府机构〕 韩国出口保险公司 保险 按贷款程序发放贷款 直接贷款 韩国小微企业
51
第六章 民生银行小微企业融资案例分析
时至今日,各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开发出了局部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的金融产品并将其推向市场,对小微企业健康快速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诸多金融产品中,局部产品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局部金融机构推出“信用贷〞、“速贷通〞、“易捷贷〞等产品,只是在原有传统金融产品的根底上对银行的流程进行了局部简化,从全面分析借款人的传统评审方式改变为主要注重借款人的信用记录和抵押品等方面,在降低了企业的准入门槛的同时,提高了小微企业融资便捷度。但鉴于小微企业及其经营者普遍存在信用意识较为淡薄,且缺乏足值有效的抵押品,因此上述产品无论从对广阔小微企业或是银行风险控制来说缺乏长期的后续支撑,支持范围及持续性相对较差。为解决产品的局限性,局部商业银行在总结过往经验,深化市场调研的根底上,研究出了通过控制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严格把握第一还款来源,实施信用风险转移等方式推出了更为贴近小微企业实际情况的融资方式,其中有两个案例系笔者亲自参与,且认为较为成功,值得推广。
第一节 经销商融资
本节主要通过融资背景、银行融资模式及点评等方面对银行为某一大型汽车生产企业的下游经销商进行融资支持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 一、融资背景
重庆地区一大型汽车生产企业系国内上市公司,500强企业,当地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其生产规模较大,效益较好,银行信誉度较高,系多家银行争相进行授信支持的对象。该企业生产出的汽车主要通过遍布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对外进行销售,而在其经销商中,绝大多数属于小微企业。由于该企业与其各家经销商之间采用的交易模式均为先款后货,即经销商提前缴纳购车款后,该企业按方案排产后发车。因此,各经销商要短期内做大销售规模,到达或超额完成厂家下达的销售任务,必须要筹集大量资金进行购车备货,而通过银行融资无疑是其筹集资金最为快速、简便可行且本钱较低的渠道。经生产厂家和银行对各经销商情况进行摸底后发现,各经销商普遍情况如下: 〔一〕经营者素质普遍较差,管理不标准
52
各经销商普遍为民营家族式企业,股东多为自然人,相当局部经营者在从事汽车销售行业前为当地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直接导致其存在如下问题:
1、经营者信用意识参差不齐,对自身信用的重视程度不够;
2、企业管理不标准,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低。多数经销商虽外表上实行公司化运作,但实际上还沿用个体工商户式的运作模式,缺乏科学合理的企业开展规划和相应的公司管理制度,大事小事均由老板一人说了算,决策机制不健全。在财务管理上更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局部经销商的财务报表由临时会计代帐处理,更有甚者其财务人员不懂得会计报表如何编制。 〔二〕自有资金实力较弱
各经销商资金实力普遍偏弱,公司注册资金根本上都未超过1000万元,其中绝大多数未超过500万元,300万元以下的也不在少数。同时受多数经销商从业时间不长,加之汽车销售行业利润率相对较低等因素的影响,各经销商的自身财富积累速度相对较慢。总体来看,绝大多数经销商的资金显得相当紧张,局部经销商将自有资金投入店面建设后其流动资金匮乏,经营周转较为困难。 〔三〕缺乏有效的担保物
各经销商普遍缺乏有效的抵质押物,其所有资产根本用于企业的经营,即使有局部资产的企业,也将其用于建店融资。
据与生产厂家沟通得知,其各家经销商为保证正常经营和快速开展,融资意愿较为急迫。同时为拓展市场,扩大销售规模,实现更好的效益,生产厂家也愿意配合其各家经销商取得融资。但根据经销商现有状况,按照银行传统的融资条件要求,根本无法到达银行的准入门槛,采用传统方式进行融资的路径对各家经销商无疑是行不通的。 二、银行融资模式
为介入与该大型汽车生产企业的全面合作,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同时积极支持小微企业的开展,该银行切实转变观念,创新产品业务模式,在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的根底上,针对该局部小微客户群体摈弃了传统的授信融资思维模式,由传统的以分析企业根本面、财务状况和控制担保物为主的融资模式,转向以控制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严格把握第一还款来源为主,同时实现信用风险转移的方式,在切实防范银行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大规模介入该小微客户群体融资。纵观
53
该融资方案及内容,其核心主要由准入门槛的设定、担保条件的设置以及融资操作流程设计组成。 〔一〕融资准入门槛
在对经销商深入分析的根底上,银行对其进行了分类并设定了根本准入条件,对到达条件的经销商予以重点支持,其具体条件如下:
1、经销商须获得生产厂家的推荐函以及经销商授权书。即获得银行授信支持的经销商必须是其上游生产厂家进行推荐的,对未予推荐的经销商那么暂不予授信支持。同时,经销商须与生产厂家签订授权经销书,明确该经销商的经营合法性。
2、经销商管理层或股东具备汽车经销及售后效劳二年以上管理经验。 3、经销商经营者信用及信誉良好,无恶意逃废债记录和重大经济纠纷。 4、对于首次进行合作的经销商,其注册资本金须到达200万元〔含〕以上。对经过该行授信支持一年以后的经销商,注册资本金不得低于200万元,且上年度汽车销售量不得低于厂家年度销售方案的80%。
5、对已经到达3S/4S建店标准的经销商应当取得相应的验收合格证明,如尚未到达建店标准的,那么须在授信启用日起的一年取得验收合格证明。 〔二〕担保条件的设置
1、以汽车合格证作为质押物,由银行进行质押并保管。〔汽车合格证是汽车产品质量合格的唯一证明,是汽车上户登记的必要要件之一。如果汽车购置方拿不到汽车合格证,就无法在汽车登记机关上户,从而无法正常上路行驶。银行控制了合格证也就控制了经销商的销售环节,如果经销商不打款赎证,经销商就无法向客户真正履行销售责任。〕
2、对在银行授信到期后尚未卖出的汽车,由汽车生产厂家对剩余合格证对应的汽车进行回购,以归还银行到期授信缺乏局部。
3、经销商是民营企业的,原那么上要求其法定代表人及实际经营者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三〕主要操作流程
1、汽车生产厂家向银行申请回购担保额度〔见汽车合格证回购〕,专项用于对其经销商融资的担保。
54
2、汽车生产厂家担保额度确定后,银行向符合准入条件的经销商进行融资授信,授信款项专项用于其经销商购置汽车。
3、银行、经销商、汽车生产厂家签署三方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其中重点对汽车生产厂家的见证回购的方式和责任予以明确。
4、经销商向汽车生产厂家提出购车方案,同时向银行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银行在收到汽车生产厂家提供的盖有其公章的购车方案确认书后,方可向经销商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且银行承兑汇票收款人必须为该汽车生产厂家,并由银行派专人寄送给收款人。
5、汽车生产厂家在收到银行签发并寄送的银行承兑汇票后,须于30日内将车辆发给经销商,同时将该批次车辆所对应的合格证直接寄送至银行,由银行进行质押监管。
6、经销商在银行开立销售回款保证金专户,将销售汽车后的销售款指定进入该保证金专户中用于归还银行授信。
7、银行根据经销商的销售回款情况,释放相应的汽车合格证给经销商,由其为客户办理车辆上户等手续。
8、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前30天,如果经销商未存足汇票敞口保证金,银行将立即通知汽车生产厂家,对经销商未按照协议时间归还授信而保管在银行未赎回的汽车合格证进行见证回购,回购资金直接进入经销商在该行的保证金专户用于归还银行授信,同时银行释放剩余的合格证给汽车生产厂家。 三、经验总结
上述融资方案自开发设计完成以来已实施一年有余,已累计成功为该汽车生产厂家的上百家经销商进行了融资支持,在有力支持经销商开展壮大的同时,也为该汽车生产厂家迅速扩大销售规模,抢占市场份额,提高其产品的市场知名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深受经销商和生产厂家的好评。同时,银行风险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截至目前尚未出现一笔问题授信,不良贷款率为零。该案例的成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一些方面: 〔一〕合理设定准入
该案例中,银行根据经销商的普遍特点,对其准入门槛并未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设定,而是将准入门槛设定得较低,使得广阔经销商有时机参与融资,有效
55
切合了市场的实际情况。但同时银行在对经销商进行筛选时,注重了汽车生产厂家的意见,并建立退出机制,即一是经销商须获得生产厂家的推荐函以及经销商授权书;二是对经过该行授信支持一年以后的经销商,上年度汽车销售量不得低于厂家年度销售方案的80%。使得银行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对经销商进行判断筛选,从而更好的控制住了信用风险。
〔二〕差异化地对客户进行分析,有效控制第一还款来源
该案例中银行对客户的分析和对风险的控制并未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而是将“三品〞、“三表〞、“三流〞的理念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发挥。具体表现为:
1、三品
〔1〕对经销商及其实际经营者的信誉信用记录的准入要求实际上是对人品的严格审核。
〔2〕银行在对汽车生产厂家产品及实力认同的根底上,规定授信指定用于经销商购置汽车,实质上是对授信支持产品在经过论证分析后予以认同。
〔3〕银行将经销商销售过程中关键环节的关键权证汽车合同证进行质押保管,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经销商的违约本钱,从押品的选择控制方面有效降低了授信风险。
2、三表
该案例中银行根本未对经销商的财务报表作过多的要求,只是强调在授信时须提供购车方案确认书等资料,其目的是通过经销商与生产厂家的交易资料获取经销商的实际经营需求及规模等经营情况,从而为银行的授信决策提供较为有效的决策依据。
3、三流
银行抓住汽车合格证这一关键要素,实现了对经销商经营全过程中现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效监控和控制,从而实现了对授信第一还款来源的实时了解和控制,确保银行还款资金的来源落实。 〔三〕实施了有效的风险转移
考虑到汽车阶段性或季节性滞销导致销售回款与银行授信到期在时间上可能存在不匹配,从而造成银行授信逾期或出现不良的风险,银行采取了由汽车生产厂家对授信到期后经销商未按照协议时间归还授信而保管在银行未赎回的汽
56
车合格证进行见证回购。该项措施实质是将授信的最终风险转移给了实力更强、信誉更好的汽车生产厂家,从而使银行的授信平安得到更为有效的保障。 〔四〕支持范围广,实现了多方共赢
该案例充分运用了“1+N〞的融资模式,从支持单一小微企业的模式转变为批量集群化的对小微企业进行支持,无形之中有效扩大了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范围。对于“1”这个核心生产厂家来说,有力支持了其下游经销商的开展壮大,为其自身销售规模的增长和销售渠道及市场的拓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N〞个经销商来说,通过核心生产厂家向银行提供银行融资便利,使其快速、便捷、低本钱地取得银行信贷资金,及时解决了其急迫的经营资金缺乏问题。对于银行来说,通过核心生产厂家的支持配合,使其得以更为简便地批量开发小微企业业务,极大的节约了营销本钱。同时在该行业领域实现了专业化,使银行更能深入了解该行业的运作模式、交易特征等相关行业内知识,使其信贷风险能够得以更好的控制。
第二节 配套商融资
本节主要通过融资背景、融资模式及点评等方面对银行为某一大型国有生产企业的上游配套商进行融资支持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 一、融资背景
重庆地区一大型国有生产企业系国内上市公司,当地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其股东实力强,生产规模较大,付款能力强,银行信誉度高。该企业共有200多家配套供给商,对进入其供给体系的配套商,该企业有较为严格的质量和管理要求,并对其中部份进行技术指导。该企业配套供给体系较为稳定,替换率较低,约为1%左右。
根据该生产企业与其配套商的交易惯例,该生产企业与配套商的结算采用T+2的滚动付款方式,即配套商每月25日根据该企业确认的销售数据开立发票,双方确认挂账至应收应付款项后,顺延两个月付款,但在实际操作中多为集中于第三个月的月初3-5日内进行滚动付款。因此各家配套商在该企业始终至少保持有2个月供货量的应收账款。此外,该企业实行零部件“零库存〞管理,即零部件上生产线后,才能确认为配套商交货,进行开票挂账,零部件即使交付至该企
57
业库房,所有权仍归属配套商。因此,从配套商购进原材料——组织生产——送货——开票确认销售——收到货款的过程中,配套商实际会有约3-4个月的资金占用。
经银行对该企业的主要配套商进行调研了解后得出如下结论:
配套企业有资金需求:T+2的结算模式,使配套商在扩大生产销售规模时,受困于流动资金的缺乏,导致配套商生产融资需求,金额几十万至数千万元不等。
配套商融资渠道普遍受局限:大型配套商融资渠道较多,能够得到多家银行的支持,但中小型配套商由于实力较弱,且缺乏足够的担保措施,往往很难得到银行融资。 二、银行融资模式
为介入与该国有大型生产企业的全面合作,积极支持其上游中小配套商的经营开展,该银行在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的根底上,针对该目标群体客户制定了如下融资方案: 〔一〕融资准入门槛
该方案对配套商设定了如下主要准入门槛:
1、配套商客户在业内及金融机构均无不良信用记录。
2、与核心生产企业合作3年〔含〕以上,且合作关系记录良好。 3、被核心生产企业评定为B级〔含〕配套商以上。
4、销售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应收账款余额在100万元以上。
5、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5%,且最近两个财务年度有一个财务年度实现盈利。 〔二〕担保条件的设置
1、将拟授信配套商现有及未来的应收账款进行质押,并办理登记; 2、配套商是民营企业的,原那么上要求其法定代表人及实际经营者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三〕主要操作流程
1、择优选择配套商,实地考察核实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完成授信审批。 2、按应收账款质押登记要求将配套目前和未来一定时期内〔一般要求至少为1年半〕的应收账款办妥质押登记手续。
3、银行、配套商、生产企业签署三方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
58
其中重点要求生产企业须配合银行对应收账款的实时查证,同时将所有应付配套商的应收账款划付至银行指定账户以便于银行进行监管。
4、每次放款前,我行向生产企业查询配套商当前的应收账款状况,并取得生产企业的书面确认。放款金额不得高于当前有效应收账款数额的80%。
5、配套商在银行开立应收账款回款专户,生产企业所支付的所有应收账款款项指定进入该专户。
6、加强后续过程监管:
〔1〕银行信贷资金仅限用于配套商的日常生产经营周转。
〔2〕银行每月定期与生产企业进行对账,同时要求配套商提供当期增值税发票,并建立台帐管理,确保银行贷款余额不得高于对账期应收账款余额的80%。对于对账期贷款余额未高于应收账款余额的80%的,银行那么允许将应收账款回款专户中的资金释放给配套商继续使用;对高于80%的,那么要求配套商归还局部贷款金额后的剩余局部予以释放。
7、贷款到期前2个付款期,停止应收账款回款专户中资金的释放转出,直至全额归还到期贷款后,剩余局部方可支用。 三、经验总结
上述融资方案自开发设计完成以来已得到成功的实施,累计为该生产企业的上数十家配套商进行了融资支持,有效地解决了中小配套商因流动资金缺乏而导致的开展瓶颈问题。同时,银行风险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截至目前尚未出现一笔问题授信,不良贷款率为零。该案例的成功笔者认为主要得益于: 〔一〕合理筛选客户
该案例中,银行根据中小配套商的普遍特点,同样将客户的准入门槛设定得相对较低,仅抓住了几个较为关键的准入指标,使得广阔中小配套商有时机参与融资,有效切合了市场的实际情况。与上个案例类似的是,银行同样在对经销商进行筛选时,依靠了核心企业的力量来帮助银行对客户进行判断,从而更为有效的把握信用风险准入关。
〔二〕抓住核心关键因素,有效控制第一还款来源
该案例中银行同样在通过“三品〞、“三表〞的分析手段对配套商进行分析判断的根底上,紧紧抓住了经营现金流和信息流的核心关键因素,实现了对配套
59
商第一还款来源的封闭控制,同时由于第一还款资金来源于付款实力强、银行信誉度高的核心生产企业,其来源的可靠性得到较高程度的保障,使得银行风险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三〕实现了多方共赢
该案例同样较好地运用了“1+N〞融资模式,在客户集群批量开发的根底上,密切了与生产企业的合作关系,支持了广阔配套商的经营开展,同时银行风险可控,实现了多方共赢。
60
参考文献
[1] 陈晓红,?小微企业融资创新与信用担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程雷,中国民间金融趋势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第3期 [3] 高万东,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功能缺陷分析,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4] 韩青,海南省民间借贷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海南金融?,2004年第1期 [5] 纪敏,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制度创新,?中国金融?,2005年第9期
[6] 季敏,?小微企业融资与金融体系完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 贾淑军,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三维分析,?经济管理?,2005年第1期 [8] 孔曙东,?国外小微企业融资经验及启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5月 [9] 李长友,囚徒困境与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经济导刊2004年第2期 [10] 李丽,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探讨,企业研究,2004年第9期 [11] 梁冰,我国小微企业开展及融资状况调查,?金融研究?,2005年第5期 [12] 林平,袁中红,信用担保机构研究,?金融研究?,2005年第2期
[13] 林毅夫. 李永军,中小企业融资根本出路在何方[J]. 科技创业月刊,2004(1):21-22. [14] 刘彪文,产业集群与小微企业融资,当代财经,2004年第10期
[15] 刘贵才,中小企业融资途径及其法律风险防范[J]. 中国安防,2021:133-134 [16] 刘湘云,小微企业融资力差异与融资制度创新次序,财经研究,2003年第8期 [17] 孟玥. 晏钢,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 金融视线,,2021:38 [18] 钮明,小微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1期 [19] 沈江,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探讨[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64-65
[20] 施茜,当前欠兴旺地区小微企业重显融资难问题分析,?浙江金融?,2005年第3期 [21] 孙翔,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思考[D],2021.
[22] 王朝弟,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与金融支持的几点思考,金融研究,2003年第1期 [23] 王会林,中美两国小微企业融资模式之比拟,?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10期 [24] 王智洁、陈莹,?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分析?[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 [25] 温州民间借贷调查,经济日报,2005-06-10
[26] 闫冰竹,?加快中小银行开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03-22 [27] 杨凤娟.兴旺国家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举措及借鉴,?经济问题?,2004年第3期。 [28] 杨华辉,小微企业融资与有效的金融效劳,?浙江金融?2005年第2期 [29] 杨宜,?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一以北京为例?,科学出版社,
[30] 姚恒亚:?日本小微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开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财政金融[J],
61
2004年第1期
[31] 赵自强,第二届小微企业融资论坛综述,?经济纵横?2004年第4期 [32] 张捷,?结构转型期的小微企业金融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3] 张如,?中美两国小微企业融资的比拟与借鉴?,经济特区[J],2005年5月 [34] 张润林,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探析,经济问题,2004年第1期 [35] 张懿,民间借贷开展的思考,?济南金融?,2004年第10期 [36] 张玥,企业融资结构分析,财经界〔下半月〕,2006年09期。
[37] :The Ability of Bank to Leen Informationly Opaque Small Busines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1.
[38] Anders Isaksson.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l Finance In Kenyan Manufacturing[J]. SIN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2(5).
[39] Banerjee, A. S. Cole & E. Duflo, Bank financing in India. Mimeo: MIT, 2003.
[40] Beck, T. ,A. Demirguc-Kunt & V. Maksimovic. Bank competition and access to finance
Internet Evidence[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6, 36(3): 627-648. [41] Berger, A. N. & G. F. Udell, 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 The Role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8(22): 613-673.
[42] Berger,A. N. ,R. J. Rosen & G. F. Udell, The Effect of Market Size structure on competition:
The case of small business lending[J].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WorkingPaper,2001.
[43] Berger, A. N. , R. J. Rosen & G. F. Udell. Does market size structure affect competition ?
The case of small business lending[J].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working paper, 2005.
[44] Bester H:the role of collateral in credit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Eouropean
Econimic Review, Vol:31, pp850-855.
[45] Bhattacharya, D. ,N. Faiz & S. Zohir. Policy for employment generation in the informal
sector of Bangladeshe A study prepared for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J]. Dhaka: Centre for Policy Dialogue, 2000.
[46] Bill Bassett and Tom Brady:What Dive Persistent Competitiveness of Small Banks.Board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finance and Economics Discussion[J], 2005.
[47] Clarke, G. ,R. Cull & M. Peria, Bank lending to small businesses in Latin America: Does
62
bank origin matter[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5, 37(1): 83-118. [48] David G.B.and Phillip B.L.:Discrimination in the Small Business Credit Market.Woking
Ppaper 6840, NBER.
[49] EPW Research Foundation, Financial inclusion in a deregulated regime[J].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 2006, 41(20): 1940-1946.
[50] Fluck, Z. D. , A Life—Cycle Theory[J]. Working Paper from Economic papers,2000. [51] Harhoff, Dietmar & Korting. Lending Relationships in Germany[J]. Empirical Results from
Survey Data, 1998.
[52] Jith Jayatre & Philip E Strahan, The Finance—Growth Nexus: Evidence From Bank Branch
Deregulation [J]. Quarterly of Economics. 1996(5):639-670.
[53] Jodeph E.Stiglitz and Andrew Weiss: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Issue3.
[54] Kangis.P..Governance and Organizational Controls in Public and Private Banks. Corporate
Governance[J], 2001, 〔1〕: 31-39.
[55] Sharpe, S. A. , Asymmetric information,bank lending implicit constacts[J]. Journal of
Finance 2002(45): 1069-1087.
[56] Stiglitz, J. E. & A. Weiss,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 73.
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