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湘教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理解词语意思。
曰________ 溺________ 堙________ 故________
[2]本文选自《________》,炎帝是________,精卫是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理解。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中带点词语“折枝”的意思是_______,“竞走”的意思是__________,“唯”的意思是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三个“之”意思分别是:第一个“之”是指_______,第二个“之”是指_______,第三个“之”是指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从回答的话中可以体会到王戎是个怎样的人?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理解。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给文中画横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世传(________) ①世代相传。 ②世上传说。 卒业(________) ①完成学业。 ②诵读完毕。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之”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其”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媪是怎样回答李白的?把文中相应的句子画上“﹏﹏”。
1 / 7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做题。
炎帝(dí dì)之少(shǎo shào)女,名曰(rì yuē)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ruò nì)而不返(fán fǎn),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 mái)于东海。(《精卫填海》 [1]本文选自《_________》。
[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用“√”画出。 [3]解释句子加点字以及句子的意思。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故:__________。句意:_________________。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湮:_________。句意: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①逐走:赛跑。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③欲得饮:想喝水解渴。④河、渭:黄河、渭河。⑤大泽:大湖。⑥道:半路上。⑦邓林:桃林。
[1]结合注释,解释下列句子。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至,道渴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弃其杖,化为邓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夸父逐日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夸父和精卫有什么共同点?你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人,把他(她)的故事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读下面的文言文,答题。
徐孺子年九岁,尝①月下戏②,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③?”徐曰:“不然。譬如④人眼中有瞳子⑤,无此,必不明。”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①[尝]曾经。②[戏]玩耍,嬉戏。③[邪]疑问词,相当于“啊”。④[譬如]好比,就好像。⑤[瞳子]瞳孔。 [1]照样子,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徐孺子年九岁。(年纪)
尝月下戏。(______) 人眼中有瞳子。(______)
2 / 7
[2]借助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短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 ①徐孺子认为月亮很干净,所以明亮。 ②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
7.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以堙于东海。
[1]将课文补充完整。
[2]下列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娃在东海游玩,溺水后身亡。
B.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 C.女娃去东海游玩,再也没有回来。
[3]这篇课文表现了女娃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精卫填海”属于神话故事,我还能写出来个神话故事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王戎不取道旁李(节选)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我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
[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与理解。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这篇小古文出自( )
A.《列子.汤问》 B.《山海经北海经》 C.《世说新语》 D.《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2]“尝与诸小儿游”中“尝”的意思是( ) A.经历,体验 B.吃一点试试 C.常常 D.曾经
[3]下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尝与诸小儿游(诸:许多) B.此必苦李 (必:必定) C.诸儿竞走取之(竞:争着) D.取之,信然(信:相信)
3 / 7
[4]对“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一句解释最为恰当的选项是( ) A.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树枝都被折断了。 B.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
C.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小朋友争抢着跑过去折下树枝。 D.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王戎就去折下树枝。 [5]下列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戎/不取/道旁李 B.尝/与/诸小儿/游
C.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D.树/在道边/而/多子
[6]“人问之”,别人问王戎的是什么问题呢?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为什么把李子树折下来了?”
B.“树上那么多果子,别人都去摘,你为什么不去呢?” C.“你为什么站在路边不动呢?’ D.“你怎么不去摘李子吃呢?”
[7]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B.王戎不喜欢吃路边的李子,是因为李子苦。
C.要学会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D.我们要讲文明,不能随便摘路边的果子。
10. 阅读平台: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有一位国王 , 性情暴烈 , 冷酷无情 , 对他的子民从来都不会施以温情和关爱 . 说来也奇怪 , 他的国家所在的地方都覆盖着厚厚的白雪 , 寒风凛冽 , 冰天冻地 , 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姹紫嫣红的春色和美丽清新的绿意 . 他十分渴望春天光临他的国家 , 于是他花了很多钱财祭祀拜神 , 请求春天的到来 , 但都没能如愿 .
有一天 , 一位穿着破烂 , 疲惫不堪的少女来到皇宫门前 . 她找到国王 , 恳求他给她一些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方 , 她实在太饿太累了 . 但冷漠的国王 , 从来都不愿意帮助别人 , 他请求春天的到来也不是为了他的臣民 , 而是为了他自己能更好地到处游山玩水 . 他面无表情地叫卫兵把少女从门前赶走 .
可怜的少女冒着肆虐的严寒走进了一片森林 , 森林中除了积雪之外 , 就是凛冽的寒风 . 就在少女绝望之时 , 她看见一座小屋 , 她用尽了最后一点力气敲开了小屋的门 . 门开了 , 一位厚道的守林老人急忙把她扶了进去 , 让她躺在暖和的火炉边 , 给她盖上厚厚的毛皮毯子 , 然后用仅剩下的面粉为少女做了面包还有热汤 . 然而当老人把面包和热汤端到少女面前 , 却发现她已经死去了 . 老人一阵难过 , 为一个年轻美丽的生命 . 他在森林中挖开积雪 , 把少女埋进去 , 并把没吃的面包 . 热汤和盖过的毯子也一起放进去 . 老人想 , 但愿那位姑娘在地底下能得到温暖和食物 . 第二天早晨 , 奇迹出现了 , 尽管其它地方还是寒冷和冰雪 , 但在少女的坟墓上及周围 , 却开放出了各色各样美丽的鲜花 , 长出了绿意盎然的小草 , 飘扬着温暖 , 弥漫着清新 .
原来 , 那少女便是春天 .
春天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里 , 静静地等待我们去把她种植 , 施肥 . 耕耘和护理 , 只要我们善待生活 , 珍惜生命 , 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 那么春天就会永远属于我们 , 幸福也期待着我们去收获 . 无论你付出得多么早 , 或者多么晚 .
4 / 7
也许这样静静等待着我们的 , 不仅仅是春天!
(1)读了这个童话你对文中的人物有什么看法 , 用自己的话给他们各写一句话。
国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姑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予是快乐的 , 给予别人自己才能有收获 , 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想一想 , 并合小伙伴们一起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中描写的人物叫_________,她化为精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3]大海十分辽阔,精卫却坚定地衔树枝和石子来填塞大海。这表现了精卫( )
A.做事自不量力,十分愚蠢。 B.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C.做事不经过仔细思考就开始行动。
[4]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时,我们会赞扬这是精卫填海的精神?( )
A.小豆豆在围棋比赛中输给了对手,她坚持刻苦练习,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获得冠军。
B.马小虎总是丢三落四,这个毛病从上幼儿园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四年级。 C.林雯雯每年春节都和家人一起挂红灯笼,贴春联。
12. 开心阅读。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①壁引其②光,发书映光而读之③。邑人④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⑤。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⑥成大学。
(注释)①穿:凿穿。②其:它的,指蜡烛。③之:指代书。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偿:报酬、回报。⑥遂:于是、就。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不逮:烛光照不到。 B.穿壁:在墙上凿洞。 C.大姓:姓“大”的人。 D.佣作:做雇工,劳作。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 [3]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5 / 7
嫦娥奔月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1]“嫦娥奔月”中的“奔”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音是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A.紧赶,赶忙或赶急事;B.奔走,急跑。)这个读音还能组成词语________。它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_,可以组成词语________。 [2]给下列下划线的字注音。
羿________请不死之药 蟾蜍________ [3]嫦娥是怎样飞上月亮的?(请引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事为什么说嫦娥飞上月亮变成了丑陋的蟾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远古人借助神话寄托自己的幻想,在《嫦娥奔月》中,人们的幻想是什么?实现了吗?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积累了哪些带“月”字的成语,请写在下面。(至少2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小古文,完成下面练习。
猫 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中,不敢复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斗于屋上(________) 黄猫奋起逐之(________) 白猫走入室中(________) 不敢复出(________)
[2]两猫相斗,惊心动魄。请用“_______”画出描写这种紧张激烈场面的句子。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这篇文章写了两只猫打斗,一只是(________)猫,另一只是(________)猫。它们在(________)上打斗。听,它们打斗时的声音(________);看,它们打斗时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两不相下。结果(________)猫败而(________)猫胜。
15. 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1)竞走:_______________(2)信然: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6 / 7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