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活动”

2021-05-05 来源:要发发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活动”

作者:陈雪

来源:《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01期

摘要:物理学科作为一门与社会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自然学科,一直以来在学生心目中是最枯燥乏味的学科之一,如何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多年以来也成了困扰物理教师的难题之一。“活动单导学”的教学模式中,“活动”在课堂上占据主要地位,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为特征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科学思维的锤炼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C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3)01-0097-02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传世名言是几千年来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纪信息飞快的今天,伴随着社会信息交通的方便快捷,对于过去“死读书、读死书”的学习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现代学生的学习问题了,同时过去的所谓“一只粉笔,一本教案”的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解题的训练、只注重“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物理知识的“灌输”和物理习题的“演练”的中学物理传统教学模式也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活动单导学”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活动”的基本理念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以“活动”带动学习,以“活动”促进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活动”的核心,教师是课堂的“助学者”,是“导学”的工具。在此种教学模式下,“活动”是学生认识的起点,是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学生个性化、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实行“活动单导学”,学生有充分地发挥自己积极性、主动性空间,有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丰富素养,更有利于他们养成积极主动、自觉求知的学习作风,培养其探索发现钻研创造的科学精神。

二、“活动”在新课教学中

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满堂灌,学生只顾听,不敢动;教师包办一切,把学生当成接纳知识的器具,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学生不能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考试中也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而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把课堂变成学生“活动”的小天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比如笔者在“力的分解”一节中,首先让学生参与两人拉一根上面放同一个轻小的物体的绳子,看看他们能否把这根绳子拉直,并且思考为什么?同学们会在上一节力的合成的基础上,在游戏“活动”中讨论到即使一个很小的力也可以和两个较大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而且不同小组两分力大小方向不同,但都和“一个轻小物体”的效果相同。学生会自然归纳出一个力可以由无数个分力来替代。问:在生活中,还见过类似问题吗?(把问题引向生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讨论。在此基础上思考为什么高大的桥需要造很长的引桥?刀刃的夹角小却锋利、苏通大型斜拉桥由成百上千根钢索拉住桥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薄木板做斜面,物体沿斜面下滑时能清楚地看到斜面的弯曲形变,(但并未另外受到向下的力)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活动中掌握力的分解中最常见的一种分解方法,并根据此例让学生解释造引桥的作用,和盘山公路为什么要“盘山”等实例相联系,使物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 总之,在新课教学中用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活动中,学生有了更多自己的空间,更广阔的思维范围。这种方法会使全员学生参与,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更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三、“活动”在习题中

现今教育模式下,为了应试,学生不得不做大量的练习,有的教师认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必须通过学习很深的内容,做很难的习题才能奏效,所练的题越复杂,难题练得越多,能力就会提高越快。其实这是一种低效又得不偿失的方法。笔者在课堂中做了如下尝试:比如:在磁场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习题中,针对这部分知识点给学生适当的练习题。学生先做二十分钟,然后二十分钟时间有他们自己讨论题目的答案、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读题时要注意的信息。在讨论中所有小组成员都要发言,会的讲给不会的同学听,不会的同学要指明不会在哪儿? 比如:如图所示,坐标系xOy位于竖直平面内,在该区域内有场强E=12N/C、方向沿x轴正方向的匀强磁场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T、沿水平方向且垂直于xOy平面指向纸里的匀强磁场。一个质量m=4×10-5kg,电量q=2,5×10-5C带正电的微粒,在xOy平面内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到原点O时,撤去磁场,经一段时间后,带电微粒运动到了x轴上的P点,取g=10m/s2,求:

(1)微粒运动到原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P点到原点O的距离;

在给学生讲这道题的最常用的方法是类平抛运动:微粒运动到O点之前要受到重力、电场力和洛仑兹力作用,在这段时间内微粒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三力合力为零,由此可得①电场力3×10-4N②洛仑兹力5×10-4N③联立求解、代人数据得v=10m/s方向与x轴成37°④微粒运动到0点之后,撤去磁场,微粒只受到重力、电场力作用,其合力为一恒力,且方向与微粒在O点的速度方向垂直,所以微粒在后一段时间内的运动为类平抛运动,可沿初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进行分解,⑤合力方向和初速度方向的位移y/x=tan37°⑥x=vt⑦y=1/2at2⑧则沿初速度方向的位移为12m,沿合力方向的位移为9m,⑨联立求解,代人数据可得P点到原点0的距离OP=15m。学生在充分的讨论之后,告诉我,他们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把在原点的运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加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上抛匀变速运动,结果和上述方法一致。我听了之后对他们的做法对他们的做法做了肯定,(而且把他们的方法推广到其他班级。)告诉他们是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另一方面来做的,他们能对知识活学活用,不仅仅是解答了这条题目,而是他们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中可能做到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这就是活动带来的效果。

在这种环境中,所有的同学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都很强,不仅对知识理解更透彻,而且要比教师讲解记忆更久,同时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及逻辑思维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他们学会与他人的合作融洽,体会自己成功的喜悦。并且为学生的后继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在当今的教育要求下,这种方法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