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新径探析
作者:史丽萍
来源:《传媒论坛》2018年第09期
摘 要:“红色文化”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载体。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多种多样,自媒体众多,高校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的话语权等面临众多挑战,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借助新媒体优势,探索出高校红色文化传播與教育的新路径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也是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8)09-0-02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如何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承“红色文化”精神,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播与教育实效,探索出新媒体时代高校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发展的新路径,是当下高校面临的新课题。
一、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所形成的先进文化,是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高校而言,红色文化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利用红色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可以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大学生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知程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大学生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二、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面临的挑战
大学生是使用互联网最多的群体,也是运用新媒体最广泛的群体。新媒体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内容和传播形式,让大学生通过更多的方式来了解和认识红色文化,了解革命历史。但互联网并非一片净土,网络上经常出现一些歪曲红色文化的信息,甚至质疑英雄、抹黑英雄、诋毁英雄。受这些网络不良内容的影响,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容易产生质疑的心理,引发认同危机,对高校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带来较大的冲击,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播与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高校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的舆论话语权面临挑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传播信息,发表个人言论,造成较大的影响力,甚至带来整个社会热议,具有舆论走向的“话语权”,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的舆论话语权主体不再局限在学校、教师等官方渠道。网络上不同文化发声者的出现,一些没经过把关的片面化的信息频频出现在新媒体中,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大学生的视野,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判断。部分西方国家凭借其在互联网技术上的优势,借助新媒体隐蔽、虚拟化的特点,利用大学生的好奇心理,推销所谓的“自由、民主、平等”的言论,利用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过程出现的部分问题或一些消极腐败事件,借助新媒体平台诋毁中国,散布谣言,冲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都危及高校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的舆论话语权,给红色文化的主流舆论引导带来很大挑战。
(二)高校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内容面临挑战
新媒体传播方式具有实时、互动、共享等特点,同一个信息能够被传播网上的其他用户转发或分享,传播速度极快,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带来较大的社会影响。在现今网络内容把关人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新媒体传播快速的特点,对红色文化内容进行歪曲恶搞。例如近年来有人在微博上戏谑“烈士邱少云在烈火中捐躯是半生不熟的烤肉”,编造“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的谣言,抹黑为国英勇捐躯的英雄人物,在网上引起了轰动,受到了广大网友的猛烈抨击。与此同时,恶搞红军系列视频、恶搞红军歌、恶搞红色经典等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这些荒诞离谱的言论和行径,使大学生对红色历史和红色精神产生怀疑,破坏了红色文化的健康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促使高校必须引入新媒体元素改良和优化红色文化教育理论内容,从红色文化的内容上吸引大学生。 (三)高校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的方式面临挑战
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多种多样,并具有“人人都能参与”的公众媒体属性,当代大学生是伴着新媒体的发展壮大成长的,普遍都会使用论坛、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而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大多数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上,如课堂教学以理论宣讲、空洞说教为主,仅仅是每逢清明节带学生到烈士陵园献花等等,内容过于严肃,教育方式过于单一,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致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不大,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出现思政课大学生睡到一大片的现象。因而,如何让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的方式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与新媒体传播有机结合,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式,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关注红色文化,从而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完成的任务之一。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的路径探索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上五花八门的言论以及一些带有负面影响的文化思潮,致使红色文化发展遭遇了空前的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了“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等一系列重要论述。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理所当然需要借助新媒体优势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播与教育工作,为红色文化注入时代的元素,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构建红色文化新媒体平台,把握舆论话语权
党的十九大报告里重点指出并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高校大学生是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精神的主力军,高校对红色文化的传播和正面引导影响着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当今,新媒体受到学生的青睐,高校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在高校的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建设红色文化教育阵地,开辟红色文化教育专栏,运用形象生动的视频和图片介绍红色文化,讲好红色经典故事。同时,还应培养和配备专业人才负责宣传和建设高校红色文化新媒体宣传平台,牢牢把握住红色文化的主流舆论导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对不同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潮的识别能力。在建好红色文化新媒体宣传阵地的基础上,强化校园网络舆论监管,建立高校红色文化舆情监督机制,对随意或恶意传播的虚假红色文化信息进行实时的审查和监控,从源头上堵住错误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思潮的入侵,牢牢把握住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的舆论话语权。 (二)利用新媒体优化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的内容
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并不局限在革命历史阶段,它可以随着时代发展而更新,还可以影响到当代和未来的中国。高校是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的前沿阵地,大学生年轻而且思维活跃,对新媒体内容特别感兴趣。因此,高校的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利用新媒体平台赋予红色文化时代的元素。首先,更新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在教学内容上突破课本理论局限,引入有关红色文化的社会、网络热点话题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自主讨论,多形式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给红色文化注入时代的内容,让大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内涵,提高对红色文化认识和认同感,坚定红色文化自信。其次,调整红色文化教育叙述方式。在保证红色文化政治导向的基础上,把新媒体时代各种充满正能量、充满趣味的积极教育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叙述方式讲授红色文化,吸引大学生关注和喜爱红色文化。最后,采用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通过实践体验活动的形式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定期组织大学生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拍摄红色文化体验视频,开展“学革命传统、做时代新人”红色志愿服务活动,定期在红色革命遗址、纪念场馆、教育场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疏导观众、开展讲解、辅教支教等。如近年来广东省教育厅主办了多场爱国主义教育类主题教育活动,发动广东各高校组织大学生暑期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进行体验式活动,并制作视频参赛评奖,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结合新媒体创新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途径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播的结构,文化的传播途径变得多种多样,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到微博、微信、网络直播、手机视频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提升自身新媒体素养,充分运用新媒体,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理论教学方法,创新红色文化传播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育方式。首先,打造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多媒体课堂。在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课堂中引入多媒体元素,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革命历史。同时,开通红色文化微信公众号,开设网络红色文化精品课程、红色文化网络论坛,让学生通过更多的新媒体途径了解红色文化。其次,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系列活动。通过体验式等实践教育系列活动,通过红色微视频记录、微动漫作品征集等方式,充分运用新媒体资源,创新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与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激励大学生铭记红色历史,树立红色文化自信。最后,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宽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的渠道。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在课后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线上与学生交流,及时解答大学生关注的问题,实现网络教育的动态优化和管理,提高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的实效性。 四、结语
紅色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影响中国的现在与将来。*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少年“要继承发扬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高校是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战场,必须将红色文化的传播与教育同新媒体时代特点相结合,探讨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新途径,使大学生认识红色文化,喜爱红色文化,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黄河.新媒体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13.
[2]十九大报告文件编写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1).
[4]周宁.新媒体时代下红色文化教育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64-67.
[5]徐春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实效性探析[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0):11-14.
[6]郭鹏.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路径探析[J].现代交际,2017(11):118-1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