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小学知识 中学知识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自-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抢险知识

2022-07-30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南充市公路管理局突发事件应急抢险知识

竞赛试题

1、我国第一部应急管理的专门法律是《突发事件应对法》。

2、按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原则上可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

4、突发事件应对法适用于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

5、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橙、黄、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

6、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7、突发事件应对法立法宗旨是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8、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9、建立健全应急体制要坚持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10、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工作原则是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11、各地区、各部门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12、“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

13、应急预案的层次可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

14、突发事件的特征是采取措施的必要性与广泛的公共性。

15、我国的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是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

16、根据发生的诱因、领域和性质的不同,可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性的突发事件和社会性的突发事件。

17、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18、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19.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

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0、应急处置与救援,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核心环节,应当坚持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的原则开展工作。

21、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22、事故应急预案分为综合预案、现场预案和专项预案三个层次,应急行动指导书属于现场预案层次。

23.《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4、防洪区是指洪水泛滥可能淹及的地区,分为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

25、自然灾害统计指标中的“被困人口”一般指受灾人口中被围困48小时以上的人口数量。

26、高温橙色预警是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度 以上。

27、《道路交通安全法》于 2004年5月1日施行。

28、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依法管理、方便群众 。

29、我国较大规模地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从1976年唐山地震后开始的。

30、正确的创伤现场急救技术一般做法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3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阐述是躯体、心理、道德健康及社会适应良好。

32、应急保障的内容包括技术保障、资金和物资保障 、人员保障。

33、安全隐患整改“五落实”是指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的五落实。

34、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3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36、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二、抢答题

1、某公民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有权享有哪些权利?

答: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不变; 可以获得政府的表彰;可以获得政府的奖励;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单位应当为单位内部的专业应急救援人员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购买人身意外保险;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配备必要的器材。

3、山洪灾害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

答:有季节性强 、区域性强 、破坏性强 、来势迅猛等主要特点。

4、哪些人类活动会加剧山洪灾害?

答:毁林开荒 、城市扩展、违背自然规律盲目开发等人类活动会加剧山洪灾害。

5、山洪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经济发展因素、地质地貌因素 、人类活动因素、气象水文因素。

6、防洪工作实行什么原则?

答:防洪工作实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7、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冒然外逃,可选择安全的地方有哪些?

答:可在桌子底下、开间小的卫生间和墙角避险。

8、应急抢险救人应遵照什么原则?

答:应遵照“先救医务人员、先救容易救的人、先救近后救远”的原则。

9、防震减灾活动是涉及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可分为哪几个环节?

答:一般分为“地震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4个环节。

10、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答: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据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11、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流程包括哪些方面?

答:包括问题确认 、环境分析、拟定和选择方案、实施及反馈。

12、山洪易发地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哪些部门制定防治山洪规划和紧急避灾预案?

答:应当组织国土、水利、林业、气象等部门和有关工矿企业。

13、在汛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是否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汛情公告?

答:根据气象、水文等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汛情公告。

14、什么是应急预案?

答: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15、什么是地质灾害?

答: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由于地质作用产生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和潜在威胁的灾害。

16、什么是崩塌?

答: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17、什么是泥石流?

答:泥石流是指在降雨、库塘溃坝或冰雪突然大量融化等因素作用下,在沟谷中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18、如何及时躲避滑坡灾害?

答:及时躲避滑坡灾害,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预先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落实公布责任人;预先做好必要的物资储备。

19、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什么?

答: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20、滑坡一般发生在哪些区域?

答:滑坡一般发生在顺层斜坡,倾斜岩体比较破碎、山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区域。

21、崩塌处治措施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有遮挡或拦截崩塌物、设立护墙或护坡、用片石填补坡体中的裂隙或空洞等。

22、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什么?答: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23、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组建原则是什么?

答:是权责分明、组织健全、运行灵活、统一高效的原则。

24、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答: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类型。

25、滑坡发生时正处在滑坡的山体上怎么办?

答: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离,并尽快在周围寻找安全地带;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就地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

三、风险题

1、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0分)

答:一是敢于负责原则;二是及时快速原则;三是真实准确原则;四是良性互动原则。

2、应急预案的编制有哪些基本要求?(10分)

答:一是注重预案体系的广泛性;二是注重预案草拟的针对性;三是注重预案内容的准确性;四是注重预案操作的实用性;五是注重预案编制的规范性。

3、山洪灾害避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0分)

答:遭遇山洪,应果断躲避。紧急转移应本着就近、迅速、安全、有序的原则进行,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残人员、后其他人员。情况危急或对外联络中断时,应主动采取自救措施,转移到安全地点。

4、什么是地面塌陷?(10分)

答: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5、什么是地裂缝?(10分)

答: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地质现象,称为地裂缝。

6、什么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10分)

答: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做到广为人知,在此基础上依靠当

地人民政府组织群众和群众自发组织,开展广泛的群众性防灾抗灾工作。

7、紧急救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0分)

答:⑴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生命;⑵ 减轻伤情,减少痛苦;⑶并根据伤情需要,迅速联系医疗部门救治。

8、地质灾害预防监测网络有哪些?(10分)

答:地质灾害预防监测网络有:县、乡镇、村、点四级联动监测防治网络,即:群测群防网络;群专结合防灾预警网络;气象预报预警网络等。

9、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0分)

答:一是必须把人的生命安全摆在首要位置;二是必须树立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三是必须多部门和社会力量协同分工;四是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和科学处置。

10、什么是山洪灾害?(10分)

答:是指由山洪暴发而给人类社会系统所带来的危害,包括溪河洪水泛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以及环境资源破坏等。

11、地质灾害预报由什么部门发布?(10分)

答:国家实行地质灾害预报制度。地质灾害预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气象主管机构发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预报。

12、应急管理对公务员有哪些基本能力要求?(10分)

答:一是战备思维能力;二是预测预警能力;三是快速决策能力;四是组织指挥能力;五是沟通协调能力;六是恢复重建能力。

13、如何减少公路地质灾害?(20分)

答:有效避免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方法有两点:一是在工程选址中尽量避开已有或易于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二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注意避免因不合理开挖边坡、堆放、弃土以及排水而诱发的崩塌、滑坡。

14、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0分)

答: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二是建立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的部门责任制;三是落实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危险区的监测防范责任制;四是各级人民政府是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主体。

15、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哪些方式?(20分)

答: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网络等公共媒体和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16、避免因山洪灾害造成群死群伤,应开展哪些主要工作?(20分)

答:(1)建立健全严格的乡、村、组、户四级责任体系;(2)编制符合当地实际可操作性强的躲灾避灾预案;(3)广泛宣传培训,提高广大干群躲灾避灾意识和能力,做好群测群防;(4)

加强山洪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提高山洪防御的技术水平。

17、自然灾害是如何定义的?(20分)

答: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

18、人工影响天气的含意是什么?(20分)

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雾、防霜等目的活动。

19、洪水来临时,农村中哪些地方是危险地带?(20分)

答:(1)河床、水库及渠道、涵洞。(2)行洪区、围垦区。(3)危房中、危房上、危墙下。(4)电线杆、高压电塔下。

20、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20分)

答: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

21、事故调查主要程序有哪些?(20分)

答:(1)保护事故现场;(2)收集原始资料;(3)调查事故情况;(4)分析原因责任;(5)提出

防范措施;6)提出人员处理意见。

22、崩塌发生的前兆特征有哪些?(20分)

答:崩塌灾害发生的前兆特征有:(1)前缘时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2)山坡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3)偶尔听见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的声音;(4)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5)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23、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主要有哪些?(20分)

答: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是:(1)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2)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作用:(3)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躲避泥石流不应顺沟向下游跑,应向沟岸两侧跑,但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24、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的具体标准及防御措施是什么?(20分)

答:具体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度以上。

防御措施是: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采取防暑降温应急措施;停止户外露天作业(除特殊行业外);对老、弱、病、幼人群采取保护措施;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特别注意防火。

25、应急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50分)

答:一是以人为本原则;二是战略先行原则;三是预防为主原则;四是完善体制原则;五是依法管理原则;六是敢于担责原则;七是全局利益原则;八是积极主动原则;九是快速反应原则;十是依靠科技原则。

26、泥石流发生的前兆特征有哪些?(50)

答: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前兆特征有: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山谷中传出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长期降雨或突降暴雨要注意防范泥石流。

27、诱发泥石流的人类工程活动有哪些?(50分)

答:(1)不合理的开挖。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他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3)滥伐乱垦。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加重水土流失,使山坡稳定性破坏,很易产生泥石流。

28、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的职责有哪些?(50分)

答: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的职责主要有:(1)熟悉、了解、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有关灾情情况和变化情况,并随时报告,协助乡镇政府、国土部门进行地灾调查及防治知识宣传;(2)汛期严格按照规定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全天侯监测;(3)发现临灾迹象,按照规定发警报并组织将人员迅速转移,并迅速上报灾情;(4)对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和治理工程设施管理保护。

29、暴雨袭击时,在野外怎么办?(50分)

答:(1)下大暴雨时,不要在河道及沟谷、洼地中行走或停留,因为这里往往是洪水最先到达的地方。(2)千万不要攀登电线杆,避免发生触电事故。(3)要迅速向高坡及高处跑,或攀登到大树上,如果来不及应马上用腰带将自己固定在树干上或抱住大树,以免疲惫不堪时,被洪水冲走。

30、什么地方可以躲避泥石流?泥石流到来时自救要领是什么?(50分)

答:可以躲避泥石流的地方有:离泥石流发生地较远处的安全高地、河谷两岸的山坡高处、河床两岸高处。泥石流到来时的自救要领:1、向河床两岸高处跑。2、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高处爬。3、来不及奔跑时要就地抱住河岸上的树木。

3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坚持哪“三项原则”?(50分)

答:一是“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二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三是“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32、地质灾害防治要执行哪“五项制度”?(50分)

答:一是地质灾害调查制度;二是地质灾害预报制度;三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四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资质管理制度;五是与建设工程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同时设计、施工、验收的“三同时”制度。

3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落实哪“五项措施”(50分)

答:一是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二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制定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公布实施;三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制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公布实施;四是各级人民政府要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统一协调有关部门,在发生地质灾害险情时,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五是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乡、村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

34、什么是滑坡?(50分)

答:滑坡(也称走山)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河流冲刷、降雨、地震等自然因素作用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或者在切坡、山坡加载等各类人为工程活动影响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土层或岩层整体地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35、遭遇突发山洪怎么办?(50分)

答:一是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如一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二是山洪暴发时,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三是山洪暴发时,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四是被山洪困在山中,应及时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救援。

36、发生地质灾害时如何紧急避险(50分)

答:人们在野外工作时,如果遇到突发性地质灾害应采取下面的方法避让: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如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遇到山崩、滑坡、泥石流,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遇到山崩、滑坡时,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坝下,特别要保护头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